长江商报 > 湖北推出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新政 8家银行集中授信中小企业740亿

湖北推出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新政 8家银行集中授信中小企业740亿

2025-04-14 07:52: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存在的抵质押物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湖北省再出新招。4月11日,《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发布,通过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双轮驱动,帮助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商业价值获得便捷、高效的纯信用贷款。

当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湖北银行、汉口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被授予首批合作银行资格,面向武汉、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鄂州、孝感、仙桃等17个市州的中小企业集中授信达740亿元,其中24家企业现场即获得纯信用贷款合计1.98亿元。

助力“轻资产”企业精准融资

针对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充足的抵质押资产、银行机构因信息不对称而“不敢贷、不愿贷”的痛点,《实施办法》提出搭建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评估模型,依靠大数据精准刻画企业真实的商业价值。

在指标设置上,根据中小企业商业属性设计,涵盖经营基础、经营能力、社会价值、创新能力、品牌价值等要素,力求评出“每一个中小企业每一分商业价值”。在评价等级上,突出信用贷款覆盖面和可得性,划分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四个档次授信额度,引导支持银行机构依据评价等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三年(含)以内、最高1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确保商业价值“评得出”、评价结果“用得好”。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创新信用评估模型的推出,意在改变过去中小企业信贷过度依赖抵押物的传统模式,让广大“轻资产”企业也能依靠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价值获得融资支持。

此外,《实施办法》明确,全省中小企业只要无征信问题和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即可通过“鄂融通”平台申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进一步降低申贷门槛,最大限度扩大受益企业范围。

为提高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破解银行“惜贷”难题,《实施办法》特别设立了风险分担机制。按照省市两级财政1:1共建模式,建立风险资金池,对于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发生本金损失的,由资金池承担50%的风险补偿。同时,《实施办法》还创新性地设置了风险警示率和补偿熔断率,分别提高到5%和8%,从而确保银行的贷款风险整体可控。

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更有助于激发银行投放贷款的热情,实现政银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8家银行集中授信740亿元

为保障这一政策顺利实施,湖北省还建立了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运行平台“鄂融通”,该平台将归集涉企数据、政务数据、金融数据和市场化数据,形成精准的企业画像,进一步增强数据评估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平台同时提供商业价值评价、贷款业务办理、风险补偿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与银行高效对接。

在4月11日召开的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政策发布会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湖北银行、汉口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被授予首批合作银行资格,面向武汉、襄阳、宜昌、荆州、荆门、鄂州、孝感、仙桃等17个市州的中小企业集中授信达740亿元,其中24家企业现场即获得纯信用贷款合计1.98亿元。

截至目前,湖北省银行机构已与4240家中小企业完成沟通对接,近期预计投放贷款将达到77.5亿元。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以前企业贷款大多依赖抵押物,现在能通过自身经营能力和品牌价值获得纯信用贷款,极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有效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下一步,湖北省将强化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持续完善政策,确保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模式高效运行,让金融活水真正精准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