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研发人员不够?找生产人员来凑;创新投入不足?改改薪酬归集方式……近日,上交所下发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披露一起在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上存在造假嫌疑的拟科创板IPO企业案例。
据上交所现场督导发现,该企业在审期间与1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将工作岗位由原合同中的生产技术员等调整为研发岗位。同时,将1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的部分工资、社保计入生产成本,申报前将相关薪酬调整至研发费用等。现场督导后,保荐机构主动申请撤回了该公司的上市申报。
这则案例通报给业内提了个醒:科创属性的认定越来越不好糊弄了,弄虚作假、粉饰注水终究会穿帮露馅。珍惜羽毛、诚信经营、真实信披,方是企业股权融资的正道。
近年来,资本市场致力于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升价值发现能力。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大幅增加现场检查覆盖面,提高发行上市辅导质效,坚守科创企业上市认定标准。今年4月,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明确清晰的上市标准,既为企业提供了更细致的上市指引,也有助于更精准支持真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面对融资便利诱惑,总有冒险逾矩、试图浑水摸鱼者。一些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或夸大研发成果、虚构专利数量,试图提升其科创成色,达到上市门槛;或伪造经营业绩,甚至变生产技术员工为科研人员,妄想闯关上市。
倘若拼拼凑凑的“伪科技”企业大行其道,真正有融资需求的“硬科技”企业却被劣币驱逐,无疑违背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初衷,长此以往,既有损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也不利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害莫大焉。
一时“含科量”不足、不具备上市条件并不可怕,因弄虚作假丢失信誉、招致监管惩罚却得不偿失。过往实践还表明,披着科创外衣而无科创内涵的企业,即便侥幸上市成功,获得短期利益,但德不配位终难长久。紫晶存储因欺诈发行退市并被追偿逾10亿元,就是最好的警示。企业还需树立正确上市观,把精力放到技术进步、经营管理上来,真实准确信披,让业绩和产品说话,凭硬功夫闯荡资本市场。
打假方能保真。未来还需进一步严把企业申报质量关,坚持申报就要担责,倒逼发行人诚实守信、提高申报质量,并及时依法严肃追责欺诈发行、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把造假者、不合格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作为“看门人”,保荐机构能否把好遴选关,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质量,更关系到资本市场生态。保荐机构还需扎实做好尽调工作,顺应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导向,准确把握资本市场各板块定位,精准推荐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上市,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标的。
对企业来说,成为一家优秀的科创上市公司,不是靠华美的包装,而是一场拼耐力的长跑。唯有摒弃投机心态,心存敬畏、遵纪守法、脚踏实地,方能攀登科创的高峰,助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经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