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医药工业加快创新发展,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于11月17日—19日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大宗原料药产量约占全球40%
工信部介绍,截至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大宗原料药产量约占全球40%,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创新药、重点疫苗、中药复方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工信部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中国医药工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工信部将从四方面入手,加快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全面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让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在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中国将围绕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医药器械,深入实施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和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更多创新产品,不断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加强政产学研医深度合作,畅通各个环节,完善推广政策,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推动创新产品尽早上市。
在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上,中国将巩固提升原料药制造优势,发展壮大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药产业,促进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快医药工业“智改数转”,培育“互联网+医药”新生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产业集聚区。
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20%
医药工业包括化学药制剂、原料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为9.3%,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为11.3%,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17日的开幕式上透露,初步统计,中央企业在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业总收入超过8000亿元,搭建了国内最大的药械物流与分销配送网络,拥有近万个药品及医药器械生产注册批件。2022年,在医药工业领域的总营收大约1100亿元,多家企业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列。国资委将继续推动中央企业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医药工业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鼓励央企积极参与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牵头打造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其次国资委将着力优化布局结构,助力提高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央医药企业,加强制造能力建设,加快补齐产业链高端配套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医药工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国资委还将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努力营造互利共赢的良好产业生态。中央医药企业规模优势、平台优势明显,国资委将指导推动央企积极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更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需有效衔接、协调运转,共同发展,打造一批高质量医药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积极布局全球,开拓国际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与跨国医药企业加强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