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特派记者 黄聪 发自成都
产能过剩是光伏产业目前讨论的热点话题,在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不少企业家和行业人士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总体来看,新能源未来依然具备潜力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各环节存在的过剩产能几乎都会在接下来半年或者稍长一些的时间里重新获得平衡,因此不用过度担心,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加以适当引导,即可充分应对目前大家讨论的产能过剩问题。
捷佳伟创副董事长余仲也有类似观点,他表示,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光伏行业的“过剩”问题。首先光伏的需求从来不缺,在新旧能源的交替过程当中,新能源的技术会催生出来更多的能源应用场景;其次,光伏的发展一直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先进产能永远不会过剩,相信在未来几十年之内,先进光伏的产能仍然会高速地增长;第三,光伏电力价格持续下降不是一蹴而就的,光电从十几块钱一度电降到现在几毛钱一度电,是几十年螺旋式发展的结果,今天的每一瓦产能都会为未来取得更廉价的清洁能源贡献力量。
余仲强调,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持续创新、市场容量不断增加的新兴产业,从发展的角度看,现在的产能不存在绝对的过剩。
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下,产能过剩主要是低端产能过剩和无序的竞争造成的严重内卷。他呼吁光伏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一定要以创新作为自己的竞争力。
金阳新能源CEO何双权认为,2023年光伏产业最具代表性的词是“内卷”,但2024年可能会更“卷”。
在何双权看来,当前光伏产业内的竞争格局有一些变化,竞争从专业化走向一体化,成本控制从渠道销售转变为内部高质量管理的竞争,从单纯比拼资金实力转变为追求可持续性的、稳健的财务回报的竞争,从规模化、同质化的竞争转变为差异化、注重客户体验的竞争。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