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灰叶猴主要栖息地转弯沟,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组织安装了第一个立杆式光伏监控系统。
在一处最险峻区域安装好监控后,长江商报公益联盟队员欢呼雀跃。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发自云南永德
如何更好动态保护6平方公里的灰叶猴和青龙潭山生态环境?如何更好做到护林、防盗猎伤害和监测灰叶猴的独特生活习性?
这是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保护站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永德活字典”朱永昌的建议下,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决定在猴子沟灰叶猴活动区域搭建全方位全天候监测系统。
5月18日—19日,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突击队员在猴子沟隧道搭楼梯、燕窝地等近10个区域已安装了7个立杆式光伏供电节能式监控。5月21日下午,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云南永德户威灰叶猴生态保护站的监控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并开始运行。
当天中午,永德县人民政府彭春蕊县长得知监控设施已安装并马上开始运行后,他高兴地表示:“这对灰叶猴和该区域的山林生态保护,是非常大的好事,有了监控的覆盖,就会让灰叶猴保护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对我们永德的森林防火也都大有好处。”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创始人姚海鹰表示:“针对灰叶猴的保护,公益联盟今后还会实施更多科学智能的监测项目,力求全方位科考灰叶猴的活动轨迹和习性。”
因地制宜搭建科学智慧监测系统
5月18日和19日两天来,长江商报公益联盟队员跟随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猴队成员,对青龙潭山6平方公里的灰叶猴保护区域进行勘测,选取监控点。
经过反复考察以及咨询当地村民,最终决定在猴子沟的上下游以及猴群经常出入的山林,设置多个监控摄像头。
炎炎烈日下,十余名技术人员和护猴队员带着锄头和设备上山安装监控,在选好的位置上挖出一个50厘米深的坑,扎好地笼后,用水泥和沙子将坑的周围夯实,再将铁板支架搭好,把插好内存卡的摄像头固定在一根长3.5米的杆子上,最后将杆子插入固定成形的坑内。
永德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永昌向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介绍道,这些投食点都是根据投食供水点和连接外界主要通道所定。例如,最高的一个监控点马鞍山,在山顶上,是灰叶猴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会被攻击围猎的核心区。燕窝地则是户威通往新寨的主要通道,横穿猴子沟下游,是短尾猕猴的主要聚集地,也是饮水投食点之一。
“可24小时监测,可缩小扩大,可俯视多维度观测。”安装监控技工向大家演示,如何全方位对灰叶猴保护区实施全天候监测。不仅如此,只要接通手机信号后,身处全国任何区域都可以观测灰叶猴区域的动态。
保护区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5月21日15时许,经过近一周的努力,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灰叶猴生态保护站的监控系统,已安装调试完毕并开始运行。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监控挂在保护站二楼专用监控室内,进门靠左边墙上的60寸小米电视屏幕被分成多个小格,记者通过监控可以看到,青龙潭山涉及灰叶猴区域的多个出入口,一览无余,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灌木丛和野径上的花草。
据介绍,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在灰叶猴保护区搭建的这一套智慧管护监测系统,除了监护灰叶猴和野生动物的行踪动态,还能监测捕猎、砍伐毁林的现象。此外,森林中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也可以监测到,并且可以识别火源、烟雾等火灾信号。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发送警报信息。
“这里的大山几十年来从未安装过监控,感谢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为灰叶猴的保护提供了科学智慧的监测系统,为灰叶猴的家园更添一份安全保障。”朱永昌向记者介绍,以前观测灰叶猴主要靠人工巡逻和塔楼观测,这种方式存在耗费人力多、调查时间长等缺点。现在,在灰叶猴和野生动物进入监控区之后,动态监测系统可自动对其进行识别、拍摄,准确辨认。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保护区内的真实情况,有效提升了监测保护工作的效率。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创始人姚海鹰表示,智慧监测系统的建立为保护灰叶猴和野生动物提供了新契机,将推动公益实施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