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 徐阳
“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600882.SH)2022年年报出炉。
根据公告,妙可蓝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7.84%;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2.32%;扣非净利润6692万元,同比下降45.14%。
出现增收不增利,公司解释称,主要受交通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导致利润有所下降。
拉长时间线来看,妙可蓝多2015年开始进行奶酪战略转型,2016年以来营收规模便持续扩大,由2016年的5.12亿元不间断增至2021年的44.78亿元,2022年营收创新高也得益于核心业务奶酪板块稳健增长,当期实现收入38.69亿元,同比增长16.01%,稳居行业第一。
尽管营收持续增长,但近年来妙可蓝多盈利能力却有所波动。2016年至202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221万元、427.9万元、1064万元、1923万元、5926万元、1.54亿元,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98万元、111.4万元、-1357万元、-1219万元、4457万元、1.22亿元,期间扣非后净利有多次亏损。
为何产生如此局面?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发现,这些年妙可蓝多聚焦打开渠道、扩大营销,实现国产品牌从0到1的突破,但在营销上的狂砸钱一定程度上挤压利润空间;而在产品力上,低研发也促使奶酪棒的营养价值受到质疑。
2017年至2022年,妙可蓝多销售费用分别为1.22亿元、2.05亿元、3.59亿元、7.10亿元、11.59亿元、12.19亿元,六年累计投入37.74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12.22%、16.72%、20.58%、24.94%、25.88%、25.24%。不难看出,近年来妙可蓝多每年投入的销售费用都远超当年净利润,就拿2022年来说,这一费用就超净利1.35亿元的8.03倍。
相比于巨额的广告费,妙可蓝多研发投入则少了许多。2017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23.21万元、1397.67万元、2230.41万元、3886.07万元、4009.03万元、5122.7万元,虽然逐年增长占营收比仅有0.74%、1.14%、1.28%、1.36%、0.9%、1.06%。
此外,据黑猫平台显示,妙可蓝多曾多次被投诉。日前就有消费者表示妙可蓝多奶酪棒出现品质问题,食品变质、有浓郁的塑料味,目前投诉案件仍在处理中,消费者希望商家赔偿。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