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大关

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大关

2022-12-26 07:39: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在运行350个交易日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于12月22日突破100亿元大关。

在10月底生态环境部的发布会上,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

350个交易日成交额101.2亿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在运行了350个交易日后,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历史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日成交量超410万吨,首日效应过后,交易热度逐步减弱,履约期前成交量显著提升,2021年11月、12月总成交量1.59亿吨。在首个履约周期(2021年7月16日至2021年12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 从成交量来看,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以大宗协议交易为主,83%的成交量由大宗协议交易达成,剩余17%的交易量来自挂牌交易,大宗协议交易量约为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的5倍。首个履约期结束后,市场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成交量明显回落。

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给出的数据显示,经过碳市场一年52周、242个交易日的运行,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期间,最高价攀升至62.29元/吨,最低价38.5元/吨。2022年11月24日,第330个交易日结束之时,累计成交量达2亿吨,有超半数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

截至11月底,2022年全国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月均成交量约194.44万吨,每日收盘价在56—62元/吨之间。11月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市参与碳市场最为积极。2011年,国家明确上海列入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2013年11月,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7个行业300余家企业和500余家投资机构,逐步建立了“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唯一一个连续八年100%履约的试点地区。

将推动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在10月底生态环境部的发布会上,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在全面总结第一个履约周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推动新履约周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11月,生态环境部就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案,电力行业核算、核查等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并对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使用电力排放核算等要求,还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一文件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认定与核算规则做了更明确的界定,也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从发电企业向其他领域延伸。企业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可以卖,超额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需要买,在“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下,能够用资本的力量助力环境保护。

根据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继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这将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做好准备。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