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公益数字化降低参与门槛将善意变善行 支付宝公益平台捐赠达5.98亿人次

公益数字化降低参与门槛将善意变善行 支付宝公益平台捐赠达5.98亿人次

2022-07-01 07:24:3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捐款、捐步、捐能量等形式参与公益。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支付宝公益平台联合发布的《中国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洞察研究2022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支付宝网友通过多元化方式参与数字公益,人均单笔捐助金额2.2元,数字公益让一角一分都可以成为爱心。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益数字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公众参与公益的途径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多元。

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院长程刚表示:“互联网公益平台不断创新迭代,给年轻的用户以及公益行业从业者带来了很多新鲜感,让人们的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

支付宝网友人均单笔捐赠2.2元

《报告》基于对上万名支付宝普通用户的随机调研样本统计,旨在观察社会公众数字公益参与情况。这也是国内首份针对数字公益参与者行为的研究报告,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支付宝公益平台联合发布。

《报告》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捐款、捐步、捐能量等形式参与数字公益,人均单笔捐助金额2.2元。蚂蚁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表示,借助数字技术和平台之力,极大降低了公益参与的门槛,“在支付宝公益平台,人均捐助额其实并不高,但是2021年度通过支付宝公益平台捐款的网友达5.98亿人次。数字技术让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公益。”

报告定义了公众的公益参与行为,将其分为在线助捐、线上捐赠、志愿服务、线下捐赠4种形式。其中在线助捐和线上捐赠是数字公益参与的主要形式。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96%的受访支付宝用户参加过以上某一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其中线上捐赠用户数已接近线下捐赠的两倍。

报告还观察到,超80%的受访者认同“勿以善小而不为,随手公益”等积极向善的价值观念,公益理念与公益行为紧密相关,“人人随手做公益”从生活方式普及为日常习惯。

数字技术也使得公益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趣味化,比如公众参与度较高的捐步、捐积分、捐爱心、捐能量等多种形式。

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深度融合

十几年前,对普通人来说,做公益最直接的方式就捐款捐物。如今,做公益已经内化在了我们生活的一举一动当中,甚至连每天的走路步数都能捐献出来表达善意。

200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今改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支付宝平台开通了网上筹款专户,这也是支付宝平台首次为公益机构开通网上筹款专户,彻底改变了过去只能到现场捐现金才能捐赠的公益模式。

2016年8月,蚂蚁森林上线。当时很多人无法理解在手机里种树这种新颖的公益模式,甚至觉得“这是一个骗人的东西”。

短短六年时间,蚂蚁森林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公益模式。截至目前,蚂蚁森林活跃用户已超过6亿。

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往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常态。近年来,还出现了“99公益日”等全民性、现象级公益慈善热点事件。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最近三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近100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8%,互联网筹款额五年间增长了近四倍。于公益慈善事业而言,数字化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显著,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

根据腾讯的公开披露:2021年全年,共有1.5亿次爱心网友在该平台上捐出善款54.46亿元,而用户收集的小红花数量总和为4.6亿朵,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腾讯公益平台近一年的数据显示,平台用户捐步达8967万人次,累计捐出13319亿步。

伴随着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公众参与慈善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从2016年至今,民政部累计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32家。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动下,诸多公益项目上线公募平台,公众一键便能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捐赠。这在当年的闫达脑海中,“与遨游太空毫无差别”。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公益的参与门槛,让公益事业真正实现了随手可为,实现了人人可参与的目标。因此,对众多互联网公益平台而言,其作为连接慈善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纽带,如何与各方一道打造有序开放的平台生态,让产品和服务持续贡献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持续推动公益行业更健康、透明发展,也成为一道必答题。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