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圆心科技“烧钱”圈地三年亏损超13亿   毛利率逐年下降至9%创近三年新低

圆心科技“烧钱”圈地三年亏损超13亿   毛利率逐年下降至9%创近三年新低

2022-04-25 08:06: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妙手医生母公司圆心科技正在加速IPO进程。

4月19日,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这也意味着公司上市事宜再进一步。

圆心科技用互联网公司通行“烧钱”开辟市场的做法,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亏损迅速扩大,其能否在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这些巨头林立的赛道中杀出一条“血路”还是一个未知数。

据了解,圆心科技2015年成立于北京,用近7年的时间打造了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等七大品牌。目前公司有三条业务线: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以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

近几年,凭借“互联网+医疗”的先发优势,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圆心科技总营收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和5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9%。

与此同时,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尚处于跑马圈地、开拓市场的“烧钱”阶段,随着收入增多,圆心科技亏损额也在进一步扩大。不仅近三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圆心科技的毛利润也在持续降低,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10.6%、9.2%、9%。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圆心科技营收主要依赖处方药销售,或存政策风险。在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加码布局且业务模式同质化的当下,圆心科技如何突围尚待更多时间检验。

4月23日,长江商报记者就以上存在问题向圆心科技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公司暂未回复。

亏损金额连年飙升

近日,圆心科技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拟在香港主板上市。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圆心科技曾于2021年10月15日递表,但因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或招股而“失效”。

相较于早前招股书,圆心科技补充披露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财务数据等信息。正在冲刺IPO的圆心科技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医疗健康公司,致力于提供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在业务模式方面,圆心科技业务来源的三大支柱分别是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目前来看,虽然公司拥有多个业务板块,但圆心科技的业务集中度仍非常高,超九成的收入由院外综合患者服务这一业务板块所供应。

招股书显示,2021年,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在公司当期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94.6%。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为圆心科技分别贡献0.8%、4.6%的收入。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圆心科技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23.52亿、36.29亿、59.38亿;同期其净亏损分别为2.01亿元、3.63亿元及7.57亿元,过往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3.21亿元。经调整后,圆心科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分别为1.72亿元、3.13亿元及6.22亿元,公司亏损逐年扩大。

记者注意到,造成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毛利率低,二是销售费用高。2021年圆心科技整体毛利率为9.0%。分业务板块来看,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是公司主营业务,2021年在总收入中占比94.6%。而此业务的毛利率仅为6.9%,大幅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对此,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该部分毛利率近三年逐步下降主要由于药品成本相对较高,且医药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受疫情影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2021年分别为49.1%及43.1%,但由于收入占比极小,2021年两业务合计仅占总收入5.4%,目前不足以带动圆心科技整体毛利率大幅提升。

从费用端来看,圆心科技销售费用高企,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19年的3.25亿元增加52.3%至2020年的4.95亿元,进而大幅增加65.4%至2021年的8.19亿元,公司解释为主要由于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的员工成本增加及用于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的设施及设备折旧及摊销。

过去3年,圆心科技毛利率在分别为10.6%、9.2%和9%,2021年创下近3年来的新低。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并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来提升自身扭亏为盈的能力。

研发费用占比低

毛收入不高、开支又大,这也是圆心科技亏损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这几年圆心科技的经营现金流量频频告负,2019年—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42亿元、2.04亿元及8.14亿元。

“营收高速上涨,‘血’却越流越多”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到目前为止,圆心科技的盈利模式依然没跑通,而同样处于亏损中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已转正。

为了支撑业务继续烧钱,圆心科技只能不停地融资。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公司累计完成了11轮近百亿元规模的融资,参与其中的不乏红杉资本、腾讯等财大气粗的投资方。招股书显示,腾讯是圆心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1.14%。

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次递交的招股书,记者发现,圆心科技已经从“医疗科技公司”变为“医疗健康公司”。那么,圆心科技的“科技”成色如何呢?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圆心科技研发开支则分别为2265.1万元、4629.4万元和1.1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1.3%和1.9%。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研发费用率均未超过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圆心科技的研发费远低于市场营销费用。

此外,从行业来看,随着疫情持续及国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互联网医疗正迎来发展风口。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46345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7325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13%,预计2021年将会进一步扩大,达到79992亿元。

因此,圆心科技所处的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超过1600家互联网医院成立,并在逾20个省份实现了从线上问诊至线上支付的闭环。

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对圆心科技业务的影响。一方面,国家各项政策利好圆心科技的发展。比如医药分家政策加快了处方外流和院外药物交付市场的增长,网售处方药的解禁推动了处方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促进了数字医疗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对处方药的监管趋严直接对冲圆心科技的主要营收。

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也提到这个问题,据招股书披露,圆心科技的收入依赖于医药电商,且专注于诊后处方外流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以2020年收益计算,圆心科技是国内第一大专注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国家对处方药的严格监管势必会影响圆心科技的药品收入。

有行业人士表示,相较于依托电商、物流及股东背景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在极其相似的运作模式中,圆心科技想要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医疗闯出一番天地并不容易。对于圆心科技而言,如何解决互联网医疗商业化难题仍是未来发展关键。

视觉中国图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