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裕村移民安置点住宅楼。本版图片 长江商报公益联盟记者 李彪 卢姗 拍摄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宋佳怡
发自陕西城固
整齐美观的住宅楼,宽阔平整的道路,颇具徽派的建筑风格,在地处秦岭南边的同裕村,恬静优美的田野风光与静谧祥和的乡村生活相映成趣。五年前,当这里65户村民从大山里搬出,住进村里的移民安置点后,他们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同裕村是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一个小山村,20多年前,因身处大山,交通闭塞,村里破败落后,没有水泥路,住的都是土坯平房,一下雨要穿套鞋出行,常遇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窘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政策的支持、村组织和村民的团结努力下,同裕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住在偏远简陋,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的村民都统一搬到了村中心的新住宅,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
搬出穷山沟“拔穷根”
“总盼着有一天能从山下搬下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我们一家三口人一共只花了7500元就从平房住进了楼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同裕村村民陈婆婆难掩激动地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2016年,按陕西省相关政策,每人仅需缴费2500元就可以住进移民安置点。从山上搬下来后,一家人的生活出行方便多了,通水通电还有网,在外地打工生活的儿孙逢年过节回家也不用拎着大包小包爬山路了。“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9月28日,在同裕村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小区里,楼房林立、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大城市的居民社区毫无差别。
“村民都是自愿申报搬迁的,搬迁后明显感受到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有劲头了。”同裕村村干部陈永秀由衷地向长江商报记者说道。
同裕村的移民安置户一共有65户,住房面积大都在在50-60平之间,统一通水通电通网。
搬进新住宅是迈入新生活的第一步,幸福生活要有“获得感”,盖新房远远不够,还要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陈永秀介绍,搬迁与就业“无缝对接”,村里建养殖场、引进服装厂、建设基础设施都是优先考虑移民搬迁户,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一位村民向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感慨,“在社区的帮助下,进入服装厂工作,月收入近3000元,比以前在山上种田强多了,也不用风吹日晒,上班通勤只要10分钟,能在家门口工作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裕村已经由一穷二白的穷乡僻壤发展,建设成为今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异地扶贫搬迁助精准脱贫
同裕村移民搬迁的成功经验,只是二里镇20多个村搬迁搬来幸福生活的缩影。
同裕村所在的陕南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76个县(区)中陕西一省即占29个,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全集中于此,是多年来陕西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持续推进,作为陕西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秦巴山区,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中之重。
移民搬迁,让贫困群众告别居住条件恶劣、贫穷落后的深山,政府超前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就业、鼓励创业,帮助他们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速融入新社区,增强了搬迁群众致富信心,激发起其内生动力。
陕南地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9.78万户66.58万人,加上同期避灾生态搬迁10.66万户36.38万人,5年来,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超过100万人挪出“穷窝”,他们正通过努力向着幸福美好新生活阔步迈进。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