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讯(记者 江楚雅) 2021年伊始,房地产行业度过疫情阴霾笼罩,销售额稳步增长。2月1日,多家房地产研究机构发布2021年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榜单。
观点指数数据显示,从全口径销售榜单来看,1月份TOP100门槛值为15.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89.3%。100亿以上的房企共有28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土地市场上,2021年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24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17.8%。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66.0%。
随着“三道红线”以及银行版“两道红线”的出台,房企加大合作力度,快速扩张布局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资本结构。
销售额超百亿房企28家
观点指数发布的“2021年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100”榜单显示,1月TOP100房企实现全口径总销售金额9598.1亿元,同比增长64.2%,较2019年同期增加44.4%。
从全口径销售榜单来看,1月份TOP100门槛值为15.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89.3%。销售金额在30亿元-50亿元之间的房企数量最多,为27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100亿以上的房企共有28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2021年1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97.9亿元,增长率均值为112.0%;其中销售额超百亿房企2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5家;超五十亿房企53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73.0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52.5万平方米。
2021年1月,房企不同阵营的发展分化。百亿以上阵营共28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87.4%;第二阵营(50-100亿)有24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28.9%;第三阵营(30-50亿)共26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35.8%,第四阵营共21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85.9%。
房企积极拿地扩储
在积极推盘去化的同时,去年12月房企亦积极拿地,扩储土地储备。
2021年1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24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增长17.8%。TOP100门槛值为6亿元,较2020年1月下降1亿元,TOP100企业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66.0%。
从新增货值来看,浦发集团、城投控股和中国中冶集团占据榜单前三位。2021年1月,浦发集团以累计新增货值715亿元的占据榜单第一;城投控股、中国中冶集团紧随其后,累计新增货值规模分别为267亿元和240亿元。
房企拿地分化显著,50家代表企业拿地额同比下降。2021年1月,50家代表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14.1%。一方面,2020年1月,受新年和疫情影响,部分小企业未拿地,但大中型房企受影响较小;另一方面,2021年,受各类金融调控政策影响,大中型企业拿地趋于谨慎,代表企业拿地规模有所下降。
从拿地区域来看,二线与三四线城市平分秋色,城市群中长三角最热。从布局城市等级来看,50家代表房企2021年1月在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投资面积占比基本持平,分别为50.1%和47.8%。从布局区域来看,企业热衷于在长三角拿地,占比达到56.5%,粤港澳大湾区次之,占比为8.1%。
房企积极发债防范资金风险
房企拿地热度不减,耗费大量资金下,2021年面临大规模的债券到期,借新还旧压力较大,年初不少房企抓住融资成本较低的窗口期加紧发债。具体来看,1月房地产信用债发行规模为546.1亿元,环比增长73.28%;内地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为811.2亿元,环比大增464.5%。从融资成本来看,信用债、海外债融资成本均有所下降;其中1月信用债平均利率为4.69%,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为7.44%,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
据观点指数统计,1月以来,房企积极发债,累计发行信用债74支,环比增加41支,发行总额超过524.9亿元,票面利率位于2.7%-8.35%区间,平均到期期限1194天。整体来看,房企发行信用债期限有所拉长,融资成本降低。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数据,在融资新政压力下,房企对于外部融资的依赖性降低,更多地通过内部的销售回款为日常的项目开发和经营进行输血。
除了资金端之外,部分城市针对需求端推出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防止资产配置过度向房地产领域倾斜,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