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湖北宜昌: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湖北宜昌: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2020-12-30 08:35:0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湖北宜昌市聚焦发展提质、动能提档、环境提优,推进产业转型,做实项目支撑,推动效能升级,奋力推动宜昌疫后重振,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提质 推进产业转型

作为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率先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产能扩大7倍,产品种类翻了3倍,销售范围从宜昌覆盖到长江流域,已成为全省较大的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开始,宜昌对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实行“关改搬转治绿”,目前已完成106家,28家正在搬迁。同时,加快建设枝江、宜都两个高标准专业化工园区,21个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3.57亿元,今年双双跻身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纵深推进“工业技改三年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1.6%。累计完成投资1894.93亿元,总量位居湖北省前列。通过技改,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5%、16.5%、16.9%、18.2%。

随着“惠游湖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1月至11月,宜昌市旅游接待人数达5474万人次,旅游收入400余亿元;随着宜昌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建设,全市货运量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97家,第三产业加快提质。

宜昌市还着力厚植创新优势。组织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高新区、西陵区被确定为湖北省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被省推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候选单位。

动能提档 做实项目支撑

12月3日,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宜昌人福白洋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正酣。采用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原料药一号车间已成功封顶。

今年,宜昌市全力以赴促进项目建设,坚持“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成。已举办全市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次,1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月至11月,全市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449个,计划总投资1448.71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郑万高铁联络线、江南翻坝铁路、江南翻坝油气管道、当远铁路、三峡机场改扩建工程、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湖北航空学院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实事求是谋项目。依托湖北省投资项目“三库”管理平台,凝聚各地各部门的力量,按照可审批、可申报、可开工、可持续原则,海阔天空谋划项目。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储备库,谋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602个,总投资7.26万亿元。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储备重大项目1127个,总投资7270亿元。

凝聚合力争项目。截至目前,宜昌市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321个,到位资金30.01亿元。再获企业债券“直通车”奖励政策,获批企业债9只89.19亿元。争取政府专线债61.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6.26亿元。152家企业获中央财政贴息专项贷款215笔,共计60.53亿元。272家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办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126笔共2.2亿元。

环境提优 推动效能升级

今年,宜昌市着力打造“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活动升级版,服务平台覆盖1427家工业企业、1637家服务业企业、445家农业企业,累计收集企业诉求2006件,办结率达98.7%,切实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同时,搭建应对疫情金融应急服务中心,累计帮助企业新增授信、放款分别达到1206.88亿元、767.77亿元,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被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为全国信用创新试点平台;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三季度累计为全市水电气用户争取电费降价红利1.99亿元,天然气降价红利5440万元,用水降价红利588万元。

此外,宜昌市扎实优化政务环境。推进多评、多审、多验、多证、多规、多管等“六多合一”改革,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标准地”出让等改革,73项高频办理事项实行“容缺审批”,不动产抵押审批提速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8.6%,减时限比例达60%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

助力优化信用环境。加强政务诚信监管,政府失信事件整改全部完成;建立失信修复机制,累计为350余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创新推进“信易贷”,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上线8个信贷产品,累计放款1.50万人(户)次、78.57亿元。宜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排名全省前茅,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4。

(经济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