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树立“中国制造”典范 港珠澳大桥建设经验走出国门

树立“中国制造”典范 港珠澳大桥建设经验走出国门

2019-12-09 07:55: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郑静 综合报道

2018年,“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成功落成。这一次实践使我国粗放型桥梁建设转变成为工业化生产体系,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树立了一个成功典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总工程师苏权科带领的团队非常坚持要中方的设计单位牵头,“这样核心技术掌握在我们手上,知识产权在我们手里,我们要建构‘中国标准’,中国标准定了,用什么设备、什么材料、什么软件就是中方说了算,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我们用‘中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就能够有效带动。”

港珠澳大桥建设时,技术团队提出需求引导设计。“比如我们期望块件在海上接缝少一点,这样品质就更有保障。设备制造厂马上就我们的需求进行研究生产。需求引导设计的底气,来源于中国装备制造能力的大大提高。港珠澳大桥还没做完,我们的自动化钢结构生产线就已经接到挪威、塞尔维亚、美国等四五个国家的订单。巴拿马运河大桥、槟城跨海通道等都是我们中国团队中标,负责主要设计和施工。”他称,港珠澳大桥树立了“中国制造”的典范。

实际上,港珠澳大桥完工至今,岛隧工程专家已受邀赴国外进行了十余场交流,开放,让世界走近港珠澳大桥;走出去,让中国与世界分享更多建造经验。

11月,法国夏蒙尼举行了欧洲第五届隧道创新年会,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尹海卿率队参加。当被问及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如何确保运营期不发生水淹,中国工程师给出的回答是:“在2013年菲律宾台风‘海燕’过境后,中国施工人员对设计风险‘回头看’,提高了10%的波浪设防等级,进行了全岛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全面提升防灾标准。”这包括提高岛面高程和挡浪墙高程及削浪块体重量,岛上建筑改用全清水混凝土,重新评估人工岛基础方案等。这些举措使得港珠澳大桥成功经受住了超强台风“天鸽”和“山竹”的考验。

港珠澳大桥。视觉中国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