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首批16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迎验收

首批16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迎验收

2019-11-04 08:16:1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靓丽

“虽然我家住在佛祖岭,但我发现搭乘地铁去汉口站也就一个多小时。”家住光谷腹地的邹先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轨道交通让他觉得出行既方便又实惠。伴随着市民对出行便捷度的提升,是整个城市交通能力的提升。

10月27日—29日,武汉市迎来交通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验收组。几乎就在这一时间段前后,宁波市10月28日迎来验收组、湘潭市10月30日迎来验收组、镇江市11月1日迎来验收组……首批16个城市先后迎来验收。

武汉城市综合交通能力提升明显

10月27日—29日,武汉市迎来交通部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验收组,武汉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结果将在年底进行公布。

在向验收组进行汇报的验收会上,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斌介绍,从2015年开始,围绕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的创建,武汉组成多部门参与的创建领导小组,联合编制了多项发展规划、若干政策,从规划、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仅在2015年—2017年三年间,武汉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投资力度逐年攀升,累计完成投资达1172亿元。徐斌表示:“我们通过三年攻坚行动,以陆路交通为基础,辐射中部,一路向西,贯通欧亚;以水路交通为基础,带动中游,一路向东,通江达海;以航空为基础,中心开花,连通世界,直达五大洲;以多式联运为基础,构建集约高效的大交通、大流通。四年来,武汉基本建成‘衔接顺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安全高效、低碳绿色’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如今,武汉市民出行会觉得非常方便,武汉站“米”字形高铁通达全国,形成至省内及周边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天河机场开通63条国际及地区航线、135条国内航线,高峰小时容量达39架次;轨道交通线路达12条,总里程334公里,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超过45%,过江客流分担率超过50%;武汉市有常规公交线路500余条,公交车辆9000余台,公交日均客流量有400万人次;2018年,武汉荣膺国家“公交都市”荣誉称号,“地铁+公交+慢行”的复合模式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同时,武汉市物流能力大幅提升,中欧(武汉)班列实现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霍尔果斯“五龙出关”,形成“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国际铁路货运网络,辐射德、法、俄等新丝路沿线34个国家、70余个城市。通过铁路线的连接,不仅将阳逻港、汉口北铁路物流基地、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串联起来,形成 “三点一廊、东西贯通”的多式联运体系,更是打通了 “上海—武汉—川渝”、 “上海—武汉—陕西、新疆”双向物流大通道。

参加此次验收工作的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显光表示,四年来武汉城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体系,确实发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

中国城市综合交通能力提升

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交运发〔2014〕254号),交 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三五”期组织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经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申请、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荐以及专家评审,2015年交通运输部研究确定京津冀、沈阳、营口、上海、南京、镇江、杭州、宁波、济南、临沂、湘潭、武汉、广州、深圳、桂林、泸州共16个城市(城市群)作为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4年过去,各地城市综合交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长江商报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湘潭深度融入湖南省“一带一部”发展战略,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得天独厚的“品”字形格局以及域内发达的公路、铁路线网和丰富的湘江水运资源,持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宁波至普陀山的创新运游模式、无中转换乘的萧山机场和浦东机场直达班线及线上线下联动的3561特色服务深受专家组成员的关注,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镇江站南北一体化改造、镇江南站优化提升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打通城市、城乡及镇村公交线上通道,成为江苏省首个实现全域公交智能化的城市。济南市铁路、城市道路里程分别较示范城市建设初期增长31.22%和8.18%,绿色出行分担率高达78.81%,全国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已开工建设,未来还将连接京沪二通道和鲁南高铁,融入国家干线铁路网。

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中国交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在城市交通方面,未来中国将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