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海普瑞净利催肥术:子公司出表增利5.74亿   68亿狂购后资金吃紧40亿短债压身

海普瑞净利催肥术:子公司出表增利5.74亿   68亿狂购后资金吃紧40亿短债压身

2019-10-14 07:13: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沪深两市第一家高价发行股海普瑞(002399.SZ)跌落神坛后再度下沉。

    今年国庆节前后,海普瑞以两个跌停板收尾和开张,股价下探至16.31元/股。

    海普瑞曾是资本宠儿,备受高盛、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力挺。2010年5月6日,公司上市发行时股价高达148元/股,当日收盘价冲至迄今为止的最高点188.88元/股。9年之后,股价最大跌幅高达98.10%,市值蒸发了552亿元。

    市值狂泻的海普瑞曾靠大肆并购增厚业绩。wind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的8年,公司累计收购了16家公司,合计耗资约68亿元。

    狂购带给的海普瑞并非是经营业绩持续大幅上升,而是震荡下行。2011年,海普瑞实现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6.22亿元,2017年仅为1.96亿元,去年借助并购标的贡献回升至6.16亿元。

    今年上半年,海普瑞净利润高达5.46亿元,创下有史以来半年净利润最高纪录。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半年净利润暴增源于其惊人的净利催肥术。

    今年上半年,海普瑞控股子公司深圳君圣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君圣泰)完成B轮融资,进而成为海普瑞参股公司。控股到参股,按照权益法核算,一下子为海普瑞贡献5.74亿元投资收益。

    不仅实际盈利能力下降,曾经60亿元募资使用完后,海普瑞资金吃紧。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为16.28亿元,而一年内需偿还的短期债务达40亿元。

    子公司控改参致净利暴增

    0.66亿元与5.46亿元,差距是4.80亿元7.27倍。这些数据,就是神奇公司海普瑞实施的梦幻式净利催肥术。

    今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海普瑞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04亿元下降3%。营业收入下降,与之对应的净利润却在逆行暴增,其净利润高达5.46亿元,去年同期为2.19亿元,猛增了3.27亿元,增幅高达144.08%。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严重背离,净利润神奇暴增,这一现象并不真实,而是资本运作而来。

    海普瑞有一家重要子公司君圣泰,研发并拥有全球专利权的小分子创新药物,用于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的适应症和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适应症,正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其用于治疗高血脂症的适应症已经完成在澳大利亚的Ⅰb/Ⅱa临床试验。

    君圣泰曾海普瑞的控股子公司,2016年底,公司对其增资0.59亿元。去年,君圣泰进行B轮融资,海普瑞放弃同比例优先认购权,使得持股比例下降,成为其参股子公司。

    在今年半年报中,海普瑞称,公司对君圣泰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重新计量,一次性确认投资5.74亿元。

    由此可见,仅仅是调整了会计核算方法,放弃了子公司君圣泰的控股权,海普瑞就因此获得5.74亿元的净利润。如果扣除这笔投资收益,海普瑞的业绩就很难看了。

    数据显示,上半年,海普瑞的非经常性损益为4.81亿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5.74亿元、政府补助0.2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投资取得投收益为-0.3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只有0.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9亿元大降63.20%。

    严格来说,如果没有上述控改参形成的5.74亿元收益,海普瑞上半年将陷入亏损。从这方面说,上述资本运作实施得太及时、太给力了。

    除了得益于子公司净利催肥外,海普瑞还借助大举压缩研发投入来增利。

    今年上半年,海普瑞的研发投入0.58亿元,去年同期为1.10亿元,同比下降46.71%。当然,这与将君圣泰出表有一定关系。

    并购驱动下业绩大变脸

    依靠资本运作子公司获利是海普瑞万般无奈之举,因为海普瑞的盈利能力已经陷入低谷。

    可以断言,海普瑞是资本牟利工具。

    海普瑞成立于1998年,官网称,其致力于以肝素为代表的粘多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肝素钠原料药、依诺肝素钠原料药及制剂为主营产品,客户遍及北美、欧洲、亚洲、南美、非洲等。

    海普瑞主要收入来源于肝素钠原料药销售,2008年,该项业务收入为4.35亿元。上市前夕,即2009年,突然飙升至22.24亿元,这一年,其净利润飙升至8.09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1.03%、401.30%。

    2010年,上市首年,公司业绩增速大幅放缓,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8.53亿元、12.10亿元,同比增长73.26%、49.50%。从第二年开始,业绩暴跌,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下降,营业收入下滑至15.13亿元,净利润降至3.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在海普瑞上市之前就已潜伏,上市之时,其以11.25%的持股比位列第三股东之位。从2012年开始,高盛不断抛售海普瑞股权,至2014年三季度完成了清仓。粗略估算,高盛套现约为18亿元。

    业绩上市之后大幅变脸,海普瑞也开启了狂购之旅。

    wind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的8年,海普瑞共计收购了(含部分股权)16家公司,交易总额高达68亿元。其中,最关键的收购有3次,分别为2013底年13.69亿元收购美国生物公司SPL100%股权、2015年8月以12.59亿元收购赛湾生物100%股权、2018年以24亿元收购多普乐100%股权,这3次收购耗资50.28亿元。

    2011年至2018年,海普瑞的净利润分别为6.22亿元、6.24亿元、3.17亿元、3.38亿元、5.79亿元、3.96亿元、1.96亿元、6.16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48.57%、 0.37%、-49.18%、6.6%、71.39%、-31.54%、-66.91%、213.33%。

    从业绩曲线看,上述3次大型收购后,海普瑞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很快又转入下降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海普瑞收购多普乐100%股权,溢价6.74倍,而多普乐系公司实控人李锂、李坦夫妇旗下资产。去年,多普乐实现净利润2.05亿元,顺利兑现业绩承诺,这也使得海普瑞净利润大幅增长。

    然而,今年上半年,虽然多普乐并表且贡献了0.68亿元净利润,但公司扣非净利润仍然大降六成。

    对外投资76亿债务沉重

    盈利能力不怎么样,海普瑞的投资却不菲,这样的后果是,债务压力沉重。

    根据现金流量表数据,2011年至今上年上半年,海普瑞累计投资现金流净额为-75.73元。这些投资,主要是上述并购以及投资设立公司等。

    狂购之中高溢价不少,使得海普瑞的商誉高达23.21亿元,约占其总资产(截至今年6月底)的16.56%。

    巨额商誉悬顶,减值风险随时而至。根据业绩承诺,多普乐今年全年业绩承诺为2.87亿元,上半年实现0.68亿元。一旦今年不能达标,将发生商誉减值吞噬净利润。

    海普瑞能够豪掷68亿元资金狂购资产,得益于首发之时募集的59.35亿元免费资金,如今,这些资金基本全部用完。

    近60亿元募资用完了,海普瑞的财务危机也来了。

    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6.2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8亿元。而公司长短期债务合计为59.32亿元,去年同期为46.04亿元,同比增加13.28亿元。其中,短期债务4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62亿元增加13.38亿元。

    40亿元短期债务与16.28亿元货币资金(含2.03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接近24亿元差距,偿债压力可见一斑。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在节节攀升。2010年底,其资产负债率仅为1.27%,到2013年底也只有2.46%,但至去年底达到54.27%。今年6月底,略有下降,仍然高达52.23%。

    值得一提的是,海普瑞的经营现金流不太稳定。2017年、2018年分别为-4.07亿元、6.68亿元,变动幅度为-240.56%、237.30%,今年上半年为-1.86亿元,同比下降224.86%。

    二级市场上,10月8日,海普瑞收盘股价16.31元/股。而在9年前,公司上市之时,以A股最高发行价148元/股发行,上市首日窜至188.88元/股,可谓是风光无限。

    如今来看,考虑到送转股及分红因素,9年后,其股价较其巅峰之时跌去了约七成,其市值也从当时的755.71亿元缩水至203.42亿元,整整少了552.29亿元。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