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平安31年缔造7万亿金融帝国   饮水思源投百亿扶贫

中国平安31年缔造7万亿金融帝国   饮水思源投百亿扶贫

2019-09-30 06:52:3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蔡静 报道

    9月28日,马明哲在建国70周年之际公开撰文《中国平安,与时代同行》,表达了这家伴随新中国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民族金融企业翘楚的初心和愿景,感恩与责任。

    事实上,从创立的那一刻起,平安就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回首平安31年的历程,从诞生到发力寿险,从打造综合金融集团到转型科技巨头,无不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时代需求的结果。可以说,平安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与时代发展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高达592.5米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是深圳最高建筑,被认为是全球九大新地标之一,创造了建筑传奇。而创立31年,平安集团以1635.97亿美元营收位列世界500强第29位,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一的保险集团,总资产达7.56万亿元,缔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传奇。

    “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平安的今天,得益于时代机遇,得益于国泰民安的大好环境。”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直言。

    在成长为金融巨头的同时,中国平安也不忘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平安三十而立之际,马明哲宣布投入100亿元启动“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打造7万亿金融帝国

    马明哲最初的工作和保险行业没有丝毫的关系,他只是在蛇口工作的一名普通的工人,那时因为设备陈旧落后、发展速度缓慢,对工人的保护措施也不尽如人意,也正因为这样,经常发生工人受伤的情况,“如果工人可以在每个月交一定数额的钱,在发生事故造成受伤,就可以把存起来的钱作为赔偿金进行补偿”,这就是最初马哲民的想法与保险行业产生了碰撞。于是他就开始为之奔走。

    乘着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对保险业务的推动,时任社保经理助理的马明哲本来想为工伤工人的负伤、离职做保障基金,但是却得知当时的社保并不保障工伤,在机缘巧合之下,马明哲就接触到了商业保险。1988年,在央行发文批准下,马明哲在深圳成立平安保险公司。当时深圳平安保险公司还很小,包括马明哲在内只有13个人,但是,却在当年实现了418万元的营收,190万元利润。

    有雄心的马明哲并没有满足这等成就,随着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加深,为马明哲以及他的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马明哲发展了个人寿险业务,就此大获成功,平安保险的实力迅速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到2002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平安保险终于获得了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的许可。从此,平安保险就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成为当年度香港最大宗的首次公开招股IPO,壮大了公司的资本实力。2006年5月,中国平安全国运营管理中心在上海张江投入运营,成为亚洲最大的集中运营平台。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创下当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IPO,只用了10年时间利润就翻了10倍。2018年,平安集团营收高达9768亿元人民币,每天应收达到27亿人民币,净利润超过1000亿人民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总资产7.56万亿元,拥有1.96亿个人客户和5.76亿互联网用户。

    凭借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平安集团以1635.97亿美元的营收位列2019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4位。在中国入围企业中,排名第7位,再次蝉联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

    转型深耕金融+科技

    按照马明哲的规划,平安发展至今可用十年为界,划分出四个阶段。第一个十年先是做保险,第二个十年是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开始做金融+科技。而未来十年,平安要做金融+生态。

    平安正按照规划大步前行。最近的十年,马明哲将平安公司的重心转向互联网,在2019年的规划中,将以金融作为基础,慢慢融入科技建设,完成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因此,这也是平安集团转型的最重要的一年。今年元旦,平安集团将沿用十年的“保险·银行·投资”品牌 Logo更换为“金融·科技”,足以看出平安集团深耕金融科技的信心。

    中国平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500亿元。而在未来10年,中国平安还计划将每年经营收入中的1%用于科技研发,预计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根据平安联席 CEO 陈心颖透露的信息,平安32家公司中11家是科技公司,去年总营收90亿美金,科技公司市值占总市值三分之一。平安集团设立8个研究院,11个实验室,共有9.9万科技人员,2.1万名技术工程师,累计投入500多个亿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上深入布局。

    在此情况下,平安集团以金融科技书写的业绩神话,成为定海神针,增强了行业的资本活性。

    年报显示,平安集团在2018年整体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达10821亿元,同比增11.0%;归母营运利润1125.73亿元,同比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74.04亿元,同比增长20.6%。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显示,平安集团同年申请12051项科技专利,相较年初增加9021项。科技板块利润贡献大幅提升,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实现归母营运利润67.7亿,在集团归母营运利润中占比已达6%。

    除了业绩神话外,近十年来,平安从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入手,构建可覆盖财政、卫健、交通、司法、农业等21个功能板块的“1+N”智慧城市一体化平台体系,助力各省市克服“城市病”,实现“优政、兴业、惠民”的目标。

    如今,平安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云平台”已经延伸到财政、社保、医院管理、公共健康、交通、社区、房产、教育、养老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不仅帮助当地政府提高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也为百姓创造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

    资料显示,平安的智慧财政系统已被财政部PPP中心和几十个省市推广应用,管理约万亿元资产。这项技术帮地方政府解决负债管理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提升资产运营效率超50%。平安在深圳、广州等20多个城市落地智慧交通,提供出行畅通、交通安全、运输监控与交管服务,实施区域平均车速提升12.4%,交通事故率下降10%,重点路段拥堵时间缩短30%。平安的智慧卫健一体化平台,集成智能诊断、智能医保等功能,在近200个城市覆盖12000多家医疗机构,帮助患者节省问诊时间和医疗费用。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

    在平安,马明哲常说的一句话是,“平安不是一个赚钱机器,而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

    平安三十而立之际,马明哲宣布投入100亿元启动“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助力中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面向未来30年,我们要更加铭记初心,更加懂得责任之重,更期待为民生改善尽绵薄之力。”

    100亿元总公益投入、1000亿元免息贷款、1000家乡村诊所、10000名乡村医生、1000所乡村小学、10000名乡村教师,这些百千万的数字构成了平安“三村建设工程”的内涵,也诠释了马明哲的立业初心。

    在村官工程方面,平安从种植、养殖业入手,为偏远贫困地区提供全面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支持。在种植业前端,我们首创“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撬动扶贫贷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优种、合作种植、保护性回购等一条龙服务;在中端,提供遥感、智能识别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后端,提供电销平台服务。截至目前,集团及平安银行为内蒙古、贵州等9省份贫困地区提供扶贫贷款余额逾800亿元,集团协销扶贫产品总额数千万元,带动数十万贫困人口加速脱贫。

    在村医工程方面,平安通过远程医疗、智能读片等技术,连接村民与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近两年来,我们累计升级乡村卫生所近800所,购置多台移动医院设备,组织名医专家,深入贫困地区一线开展村民体检义诊活动。通过创新的云端平台,实时上传检查报告至后方数据中心,及时向村民警示疾病风险,向地方卫生机构通报重大疾病情况,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平安的移动医院现已行驶数十万公里,为近百个乡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在村教工程方面,帮助村娃享受智慧教育。平安以云技术为桥梁,建成“双师课堂”平台,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地区。平安挂牌的智慧小学现有700多所,培训村小教师近3000名。

    “不忘初心,久久为功。”站在时代潮头的马明哲表示,三十而立的中国平安,将始终饮水思源,心怀感恩。

    视觉中国图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