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民营经济撑起湖北经济“半壁江山”

民营经济撑起湖北经济“半壁江山”

2019-09-25 07:18: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9月24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民营经济——从时代配角到撑起半壁江山。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兆民介绍,湖北民营经济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茁壮成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湖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924.6亿元,占GDP比重55.7%。一组数据更能直观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给湖北经济社会带来的发展变化。

民营市场主体达474万户

“民营市场主体迅速扩张,改变了市场主体格局。”王兆民介绍,1979年底,湖北省个体工商户只有7000户,没有私营企业。当时各类市场主体总数为4.3万户,民营市场主体占比仅为16.28%。到2018年底,全省民营市场主体达到474.5637万户,实现了678倍的增长;同期湖北各类市场主体总数为498.5315万户,民营市场主体占比95.19%,成为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

同时,民营进出口比重快速提升,改变了进出口格局。1999年出口创汇私营企业94户,全省占比23.5%;出口创汇3.7亿元,全省占比7.5%。2018年,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值1810.8亿元,增长13.1%;占全省外贸总值51.9%,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第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全省民营企业对湖北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高达60%,成为拉动湖北外贸增长的主力。

得益于此,就业贡献率持续提高,改变了就业格局。1979年个体经济恢复,部分缓解了由大批返城知青和城镇待业人员带来的就业压力。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顺口溜,干个体不是主要就业方向。1989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89.9781万人,在全省从业人员中仅占3.69%。在上世纪末国企改革浪潮中,截至1999年底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累计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约40万人。1999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43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25%。就业格局逐步转变。2018年底,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1822.27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0.9%。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提供了90%以上新增就业岗位。

创新能力唱响“湖北制造”

1999年,全省4件驰名商标中就有1件为私营企业(红桃K)所创。在省定著名商标中,有12件为私营企业所有。2018年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28个,其中国家级64个,绝大多数都在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3%,6家民营企业发明专利进入全省前20名。2018年,全省新增驰名商标18件、新增地理标志50件,全部由民营企业创造。

改革开放之初,以郑举选为代表的汉正街个体户掀开我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到了1992年,陈东升、毛振华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下海”。1994年,武汉大学张廷壁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红桃K闻名全国。

1996年,阎志白手起家创办武汉卓尔市场传播有限公司。1997年,肖凯旋在汉口租下一块200多平方米场地,想要打造中国家居业“沃尔玛”。1998年12月,茅永红将曾经的“黑泥湖”百步亭变身水电路全通的安居房,进而构思创办全国第一个新型社区。1999年,黄立一头扎进在国内尚属空白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历经几十载市场风云变幻,敢闯敢拼的湖北企业家成长起来,涌现出一批杰出楚商。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企业越是应该聚焦主业实业,专注创新发展,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使企业既能找得到风口,也能经受住风浪。”黄立认为,创新首先要具有国际视野,依据国际发展趋势,对标国际研发进度,这样的创新才有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我们每年拿出超20%的利润投入研发,突破了数百项技术难题和千余项工艺难题,在红外科技领域始终站在国际最前沿。”黄立介绍,创新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湖北拥有128所高校,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00多家科研院所,158万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湖北的企业要充分利用我们科教大省的优势,吸引、培养、留住优秀人才,加快实现创新发展。

2018年,郑举选、茅永红入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吴少勋、茅永红、黄立、阎志、陈东升、雷军、尼玛扎西等7名楚商光荣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至今举办五届,湖北共推荐18位企业家,均获表彰。在外发展的湖北籍企业家雷军、陈东升、周鸿祎等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叫响“楚商”。雷军一手创立的小米进入世界500强,目前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