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海洋王营收净利9年原地踏步 溢价1.58倍控股明之辉再谋扩张

海洋王营收净利9年原地踏步 溢价1.58倍控股明之辉再谋扩张

2019-09-11 06:29:2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急切之下,海洋王(002724.SZ)还是选择并购来提振业绩。

作为特殊照明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周明杰、徐素经过24年努力打拼,将海洋王推进了资本市场。然而,中国照明行业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海洋王也不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其经营业绩只能用“很一般”来形容。

2018年,海洋王实现营业收入12.53亿元、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1.90亿元,虽然二者的同比增幅均达到了两位数,但与8年前的2010年业绩相差不大,甚至低于2011年业绩。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延续了增长之势,但经营现金流为负数。

为了扭转经营颓势,早在2016年,海洋王就筹划并购扩张以提升竞争力。彼时,公司拟以1.17亿元的价格收购浙江沪乐51%的股权。然而,筹划两年半、行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海洋王却选择了放弃。原因是,二级市场上风云变幻,海洋王的股价也已跌去一半。

显然,单纯靠自身很难“杀出一条血路”的海洋王,在今年7月宣告终止上述并购后如今再启并购。根据公司前晚公告披露,其拟作价2.71亿元收购明之辉51%股权。此次并购,标的溢价率为1.58倍。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在未来三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81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虽然标的被公司视作优质资产,但能否达到预期还很难说。标的应收账款较多、资产负债率较高,且在并购前转移剥离了部分资产、负债。

收购前剥离7500万债务

海洋王并购的脚步仅停留了两个月,又开始前行。

9月9日晚,海洋王一口气发布了44份公告,核心内容就是公司拟控股深圳市明之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明之辉)。

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向朱恺、童莉和深圳市莱盟建设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莱盟建设)收购其持有的明之辉51%股权,交易金额为2.71亿元。其中,交易对价的75%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剩下的25%以现金方式支付。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5.63元/股。与此同时,公司还以询价方式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36亿元,用于支付此次收购的现金对价6783万元以及中介费用,并用于向标的公司补充流动资金5600万元。

海洋王十分看好并购标的,称其具有丰富的照明工程管理经验,可以与公司形成较好的战略协同效应,借助明之辉在照明工程行业的资质、经验和工程管理优势,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明之辉主要从事照明工程施工、设计和维保业务等,是目前行业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城市及道路照明专业承包一级》和《照明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的公司。

本次并购,以截至今年4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标的公司100%股权评估值为5.32亿元,较其账面净资产为2.07亿元增值3.25亿元,增值率为157.66%。

溢价并购之下,交易对方也作出了业绩承诺,即在2019年至2021年,明之辉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600万元、6100万元、6400万元,三年累计数为1.81亿元。

明之辉的业绩比较稳定。2017年至今年前4个月,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亿元、3.98亿元、1.18亿元,对应的净利润3548.97万元、4900.70万元、1961.09万元。对比业绩承诺数,实现的可能性似乎较大。

不过,在今年前4个月,标的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484.73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438.10万元。截至4月底,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60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或为了本次收购,今年8月,明之辉存在资产剥离及转移债务情形。具体为,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街景整治亮化工程项目剥离给内蒙古新能源,后者同时受让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名债权人持有公司7474.08万元债务。

此番操作原因为,上述项目工程在2017年12月基本完工,但部分工程未签协议,无法进行工程进度款结算。上述操作完成后,对截至4月30日的资产和负债影响的金额均为7474.08万元,分别占资产和负债的17.59%、34.26%,标的资产负债率因此下降至51.35%。

销售费畸高业绩不佳

借助并购提振业绩,是海洋王无奈之举。因为,公司传统业务盈利能力较低。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洋王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91亿元增长12.18%,净利润3961.39万元,同比增长18.31%,扣非净利润2164.8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0万元,增幅为18.62%。

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表面上看上去不错,不过因为其基数较低,实际业绩并不怎么样。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945.44万元,且应收账款略有增长。

此外,公司还存在压缩管理费用迹象。上半年,其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为0.8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0.98亿元减少0.09亿元,除了研发费用减少0.06亿元外,折旧摊销和培训费同比均有减少。

海洋王是2014年11月4日在中小板挂牌的,上市当年及次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接连下降。其中在2015年,净利润降幅高达60.83%,仅为0.67亿元。近三年,其经营明显转好,其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52亿元、1.90亿元,增幅为65.47%、36.61%、25%。对应的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增长,2016年为9.25亿元,去年达到12.53亿元。

然而,回望过往,早在2010年,海洋王的经营业绩就已经达到了如今水平。

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海洋王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86亿元、13.23亿元,净利润为1.88亿元、1.90亿元。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去年均不及2011年。而且,去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55亿元,2010年、2011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1.75亿元,均高于去年。

由此可见,目前,海洋王真实的盈利能力还不及8年前,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数据也只是原地踏步。

从海洋王历年财报披露的数据看,海洋王的综合毛利率较高,一直维持在70%至72%之间,且基本稳定。然而,其净利率一直处于低位,2010年至2018年,其净利率最高为16.25%,最低只有7.5%,大部分年度维持在15%左右。

高毛利率、低净利率源于销售费用畸高。以2017年、2018年为例,销售费用分别为4.27亿元、4.98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38.92%、39.75%,均接近四成。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洋王的销售基本是采取“人海战术”。2018年,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为3.26亿元,销售人员达1819人。市场认为,海洋王依靠高毛利和高提成维系企业和遍布全国的销售人员之间的“畸形”销售模式,导致公司不少利润被吞噬。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