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交控科技郜春海:打造轨道交通的中国“大脑”

交控科技郜春海:打造轨道交通的中国“大脑”

2019-08-22 07:12:1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从北京交大的实验室负责人,到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掌门人,身份转变与财富积累没有掩盖郜春海的学者气质。他对专业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像极了老师;他掏钱让员工继续深造的慷慨之举,表现了他对教育不变的情怀;而他谈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时饱满的热情,则彰显了他对事业的专注与热爱。

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独立创新才是真正考验一家企业科创实力的试金石。他参与研发的CBTC技术,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正向设计、自主研发并开通应用的技术,打破了国际行业垄断。交控科技已同时拥有城市轨交信号系统中的三个“首研”技术,除了基础CBTC系统外,还有可互联互通进行列车运行控制的I-CBTC系统,以及FAO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公司还在储备下一代VBTC技术,研发进度世界领先。

从教授到掌门

1993年,23岁的郜春海从北方交通大学(2003年改为“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之后一次引进技术的谈判刺激了他,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郜春海受邀参与引进一套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简称CBTC系统)。CBTC系统当时被称为轨道交通智商最高的“大脑”,可以保障列车以最小安全间隔距离运行,达到最大的运输能力,防止车辆追尾碰撞。引进这套系统的价格达几亿元,谈判中,面对中方提出的问题,对方动不动就用“这是机密”来搪塞。

当时,北京乃至全国98%以上的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均采用从国外引进的最新CBTC系统。“实际上,这一技术和设备在当时并非完全成熟可靠,运行维护成本更高,一个零部件坏了常常要修一年半载。”郜春海说。

2000年,郜春海团队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2002年,在北京市连续四期的科技项目支持下,郜春海和团队开始进行CBTC核心技术的研究。

2009年12月,为了达到国家和北京市对CBTC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要求,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此,郜春海的身份也从大学教授,增加了一个头衔:交控科技的总负责人。

2010年底,北京地铁亦庄线、昌平线顺利开通,标志着自主化CBTC核心技术成功攻克了高密度动态追踪间隔控制、速度安全防护控制、高精度列车安全定位等几大技术难题。2011年,郜春海首批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中青年科学家。

此后,在CBTC的基础上,交控科技研发出I-CBTC、FAO等新产品,并将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展到重载铁路和既有线路改造市场。

开足马力,驶向春天

作为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交控科技对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郜春海告诉记者:“对于核心技术人员,公司支持他在工作之余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以及参加外部培训等。如果员工是本科毕业,我们支持他读研;如果是硕士,我们支持他读博。只要能够学成毕业,公司将报销全部学费。”

本次IPO中,公司有27名高管及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员工都进行了顶格申购,该战略配售计划的持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16%。

2019年3月,公司与香港地铁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达成在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用发行人VBTC技术的意向。近期,公司已经实现了向货运铁路的市场延伸。我国重载铁路目前使用的为固定闭塞信号系统,万吨级的发车间隔在10分钟以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量需求。基于对CBTC核心技术的掌握,公司将移动闭塞技术应用在重载铁路市场,并开发出了相关产品。

学者办企业,成功并不如想象中容易,但在科创板,这样的公司会越来越多,被资本选中的交控科技,正开足马力,向着它的“春天”驶去。(源自上海证券报有所删减)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