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引擎:破除制度壁垒 迸发科创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引擎:破除制度壁垒 迸发科创活力

2019-06-10 07:38:1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杨玲玲

6月6日,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公布了在首份五年规划基础上编制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五年发展规划。这背后,是一个世界级的湾区正在茁壮成长。

数据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以占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2.4%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经济区域。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由此进入崭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接下来,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制度创新将成为一大看点。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从世界经济版图来看,“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5月30日,广州出台《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首份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重中之重。在受访专家学者看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是其中的重点。一直以来,香港、澳门被认为拥有高校、科研、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广州则有发达的外贸及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拥有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东莞、佛山等地沉淀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成为推动大湾区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引擎”。

破除体制机制壁垒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世界上60%的大城市坐落在湾区、75%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湾区。可以说,“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作为湾区中的新军,粤港澳大湾区也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个亮点,更被视为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湾区以外,未来全球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纵观改革开放40年,粤港澳合作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店后厂”形式的制造业垂直分工;第二阶段是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产业横向整合;第三阶段则是2017年起步的以湾区经济为载体的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

不过,多位受访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一特殊背景既是挑战,其实也是机遇。在陈耀看来,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格局,让国家可以发挥顶层协调作用,而大湾区内部探寻制度创新的路径。

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也提到,香港、澳门是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是自由贸易港,它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规则标准、政府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更加接轨。广东省是内地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推进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粤港澳三地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通,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