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实现禁渔全覆盖

中国七大重点流域实现禁渔全覆盖

2019-02-18 06:59: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张衡

7年前,东北小伙子李鹏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湖北武汉,从哈尔滨松花江畔搬到长江岸边。在武汉生活多年,时常也会买一些河鲜下菜,但家乡红烧“三道鳞”的美味则令他难以忘怀。他仍然记得,松花江里可吃的鱼种类太多,老百姓记不得学名,但有个顺口溜叫“三花五罗十八子”,分别指的是江里面好吃常吃的鳜鱼、鲫鱼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土著”鱼类现在很难找到了。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今年,松花江流域迎来了禁渔期制度。

建立相对统一的禁渔制度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实行海河、辽河、松花江和钱塘江等4个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实现了我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和我国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全覆盖。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建立各流域相对统一的禁渔制度,有利于把各省各自为政、散乱的禁渔行为上升为全流域有声势、组织化、严管理的禁渔制度。

海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是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三个主要的流域,流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丰富多样,孕育了诸多特有水生生物物种。据不完全统计,三个流域现有的鱼类超过了100种,以鲤科鱼类为主,其中有细鳞鲑、乌苏里白鲑、施氏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哲罗鲑、黑龙江茴鱼、黑斑狗鱼等冷水性鱼类。

目前,三流域共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有7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78处,历史上这三个流域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是当地群众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境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出现,破坏了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导致鱼类资源大幅度快速下降,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个体呈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势,一些土著鱼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目前三流域相关省区市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禁渔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禁渔制度还不健全,各省区市禁渔行动还是各自为战,缺乏有组织的统一部署,所以禁渔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一些跨省界、县界的水域,容易成为管理的盲区。”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加大三流域渔业资源及其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华北、东北地区的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最终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中,长江、珠江、淮河和黄河先后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禁渔期制度。今年1月初,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制定公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今年年底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到2020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要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

禁渔是否会影响老百姓吃鱼?中科院水生所一位专家表示,近年来,长江捕捞渔业产量低,且多为幼鱼,天然捕捞量已降至10万吨左右。禁渔十年,一不会影响我国渔业的发展,二不会影响百姓生活对淡水鱼的需求,却能让长江渔业资源休养生息,渔业种质资源的优良品质得以保持,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前途的必要措施。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