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驴妈妈先游后付销售过千万 零坏账率破解游客信任危机

驴妈妈先游后付销售过千万 零坏账率破解游客信任危机

2019-01-07 02:59:4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先旅游,再付款。2018年底,驴妈妈正式推出“先游后付”新品牌及相关产品,意图破解旅游行业中存在的游客、旅行社、目的地之间的信任危机难题。

    实际上,“先游后付”在业内并不算新鲜。前几年有传统旅行社做过,但是仅限于个别省市,然而由于缺少衡量游客满意度的标准、现金周转压力大等原因而未能持续。携程、途牛、同程等不少在线旅游企业(OTA)也都推出相关产品。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发现,先游后付实质上是基于消费贷的产品。游客下单时在支付方式里选择“先游后付”,提供个人基本信息,银行系统会做信用评判。游客在行程结束后必须在3天内完成支付,否则银行授信将变成贷款,并且需要支付利息。

    “先游后付本身就带有一种体验式消费的意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初期肯定会出现许多纠纷,包括‘老赖’等,但这都并非不可解,老赖可以用日臻完善的线上线下同步信用体系进行‘控制’。”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表示,这可以倒逼旅游市场改革,改进服务、提升体验,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驴妈妈率先试水

    “先旅游,后付钱,这种模式很新颖,一般都是跟团游,但不少产品都是以好充次,货不真价也不实,没有任何旅游体验,但交了钱也没办法。”武汉市民王女士兴奋地表示。

    上线以来运营情况如何?驴妈妈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上线产品有200多条线路,产品数量和团期还在陆续增加中。从截至2018年12月底数据看,驴妈妈“先游后付”虽然处于试运营期间,但销售额已经过千万。已经发团超过20个,坏账率为零。没有发生之前少数人担心的游客刻意赖账、故意找茬不付款等现象,都是在归来后三天内完成付款的。其坦言,打破以前商业模式是会带来很多问题,如会改变公司的现金流、投诉量增加、没付钱甚至不付钱带来的高成本等。但改变模式,让游客的旅行更愉悦、更有保障,企业营收和用户口碑越来越好。

    早有试水均失败

    事实上,早在2011年,支付宝就曾推出过“先游后付”的支付模式,然而推广初期就遭遇难以为继的困境。其后,2012年5月、2013年3月,麦豆旅游网、上海一家旅行社分别推出了“先旅游后付费”的旅游担保服务模式,均以失败收场。

    对此,中旅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分析认为,早前传统旅行社之所以失败,在旅行社方面,是缺乏有效地信用保障和金融模式保障,使得这样的行为,更加偏重于招揽流量和关注的噱头;在消费者层面,过去信用卡所培育的分期付款或超前消费,只是在极少数人群中、小额花费上有覆盖,未真正影响到消费者在分期上的欲望培植。

    可以看到,“先游后付”虽能在短期内可以实现引流、变现,但对于注重服务细节、不可控因素颇多的旅游业来说,随之而来的资金压力、扯皮纠纷等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对在线旅游平台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旅游金融可以推动流量变现、拓宽利润空间,但也存在一定挑战。

    旅游金融新尝试

    据了解,驴妈妈的“先游后付”产品,与港中旅旗下的中旅银行进行了合作。中旅银行正在尝试发展旅游金融,而消费信贷是其中的一项。由中旅银行负责金融授信和信用审核,游客就可以使用先游后付消费旅游产品。在产品中,银行是一个重要角色。资质审核由银行完成,申请先游后付的消费者被称为借贷申请人,实际形式还是贷款。也就是旅游行程结束后,如果消费者没有按照规定在三天内完成费用支付,这笔旅游支出将变成中旅银行放的贷款,并且需要支付利息。

    对此,张书乐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成形,以及花呗、京东白条等普及性互联网信贷的习惯渗透,加上近几年基于互联网消费行为和传统金融机构中个人征信数据而逐步形成的大数据体系下信用保障机制,都确保了“联网”模式下,先游后付这种本质上属于互联网金融的垂直细分类型和场景消费形态的条件成熟。由此,旅游平台和传统旅行社具有了真正用之来达成用户体验的能力。

    对于发展前景,他认为,这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场景拓展以及和传统行业的一种深度融合,不再仅限于快速支付和便捷支付这种粗浅层面。因此,其本身带有必然的趋势,关键是把模型设计好,确保供需双方,都能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