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长江大保护激活中国绿色GDP

长江大保护激活中国绿色GDP

2018-11-10 01:33:4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清零”,发展无人驾驶车等新技术

□本报记者 张衡

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沿江11省市严格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其中,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以来痛下决心,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134家化工企业,实现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

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清零”

今年8月底,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一批转型升级项目正加紧施工,临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厂房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近千米的滨江绿地。

“我们将规划投资30亿,稳步推进‘治污、搬迁、技改、转型、复绿’五大工程,争做长江大保护的推动者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者。” 兴发集团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目前该企业已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大幅减少“三废”排放,特别是将有效解决异味污染。

兴发集团沿江园区的“关、转、搬”,是近年来宜昌狠抓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沿江化工管道1020公里以上、压力容器1.72万余台。”谈及曾经“化工围江”的局面,宜昌市环保局局长吴辉庆忧心忡忡地说:“任何一处一旦发生事故,导致管道破裂、化学品泄漏,后果都不堪设想。”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宜昌打响“清零”之战。2017年,宜昌市制定实施了《宜昌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2019年底长江及其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所有化工企业装置“清零”目标,实现1公里“留白”。截至目前,已经关停化工企业25家,今年将继续关停9家,陆续使8家退出化工行业。

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长江生态大保护带动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上半年,在宜昌工业总量中,非化工产业产值占比已提升到80.2%,新增制造业投资中5000万元以上转型项目占到84.5%,这是宜昌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两个显著变化。

在生态方面,今年1月份至6月份,宜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0.2%,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全市纳入国家“水十条”地表水考核的9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继续保持100%,纳入省考核的7个跨界断面综合水质达标率为97.62%。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提升旧产能,也为宜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新动能提供了空间。在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车间,机器人手臂上下翻飞,生产的都是汽车、电子显示、家电等领域的高端玻璃。日前该公司投资5450万元改造升级的一条生产线已经点火成功,将加速抢占0.2毫米超薄玻璃国际高端市场,这一产品也将填补国内空白。

顺着宜昌逆江而上,山高路不平的山城重庆汽车年产量接近300万辆,但基本以中低端车型为主,平均每辆售价不到10万元。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重庆新旧动能转换的不二选择。在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汽车展览中心,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新款车型不仅能够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泊车,还具有智能语音、人车交互等多项智能技术。目前重庆长安汽车已经掌握100余项智能技术,其中60余项智能技术已在量产车型上应用。今年该企业在智能化领域投入将达16亿元,未来10年将累计投入200亿元。

要实现转型升级,落后产能必须坚决退出。2017年,重庆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污染治理等要求的项目26个,涉及投资约20亿元;取缔“地条钢”产能289万吨,去水泥产能245万吨。

目前,代表着绿色、环保、高科技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围绕“芯、屏、器、核”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大数据、智能制造在内的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日益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底气所在。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

9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指出,开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大力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战略实施以来,沿江11省市严格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其中,环境保护持续发力,生态改善效果显著。长江流域监测断面的Ⅰ~III类水质比例从2012年的85.3%上升到2017年的89.2%,提升了3.9个百分点;万元GDP用水量由2012年的107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16年的76立方米/万元,下降了29.0%。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经济总量稳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二以上的经济总量。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由238581亿元增加到373806亿元,年均增长8.6%。在经济总量稳步增加的同时,地方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