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德纳股份12亿净资产难撑23亿担保 8200万募投项目涉嫌虚增预期效益

德纳股份12亿净资产难撑23亿担保 8200万募投项目涉嫌虚增预期效益

2018-07-23 06:29:4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募资5.87亿元,3.1亿元用于还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资金不足的江苏德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纳股份)仍存偿债风险。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财务指标显示,德纳股份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公司存在高达22.9亿元的对外担保。

    财务压力大,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稳定。近两年,在营业收入小幅增长情况下,净利润出人意料地大幅增长,2017年净利润成功突破亿元,接近2015年的10倍。

    以传统化工为主业的德纳股份面临更为严峻的环保监管。报告期(2015年至2017年),公司领受的处罚多达15项。其中去年,因环境污染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60万元。

    在向高端智能制造迈进的背景下,公司对研发投入日趋吝啬。2014年,其研发投入尚有2492.14万元,而近三年均削减过半,与营业收入的占比不到0.5%。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公司8211万元募投项目“4万吨/年电子工业光刻胶用PM/PMA/DE及配套1.5万吨/年PM/PMA废液回收”存在虚增效益之嫌。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上周向德纳化学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止,未收到具体回复。

    分红1.15亿后

    增加1.1亿募资补血

    德纳股份拟将过半募资用于还债及补充流动资金,被指不合理。

    德纳股份成立于2004年,2016年完成股改,自此开始一步步向A股市场迈进。

    2017年9月22日,德纳股份向证监会递交了A股上市申请,20天后进行了预披露。今年5月24日,公司进行了预披露更新,其IPO又进了一步。

    根据公司预披露,德纳股份拟募资4.77亿元,投向4个项目,分别为8万吨/年乙二醇丁醚项目1.48亿元、4万吨/年电子工业光刻胶用 PM/PMA/DE 及配套1.5万吨/年PM/PMA 废液回收项目8211.60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4716万元、偿还银行贷款2亿元。

    时隔8个月,德纳股份预披露更新时,原有募投项目及拟使用募资金额不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募投项目,即增加募资1.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募资合计达到5.87亿元。

    由此可见,5.87亿元募资中,包括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仅有2.77亿元真正投入到实体项目中,高达3.1亿元用于还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实,高达5.87亿元募资缺乏合理性。财务报表显示,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4.89亿元、4.40亿元、4.98亿元,总体而言,公司现金储备还算充足。此外,截至2017年底,公司未分配利润为3.8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17日,在公司实施股改之前,公司将1.15亿元用于现金分红。这一分红金额比此次募资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还要多出0.05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未实施这笔现金分红,新增的1.1亿元募资就可以不存在。

    对外担保金额是净资产1.8倍

    募投项目受质疑,德纳股份的持续盈利能力也存变数。

    德纳股份经营业绩不太稳定。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德纳股份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4.81亿元、22.84亿元、23.34亿元,2015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均不及2014年水平。同期净利润为5313.01万元、1456.46万元、7893.62万元,2015年大幅下滑,2016年大幅增长。对比发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严重不匹配。

    到了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质的飞跃。当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0.06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9%、83.32%。

    2017年的业绩水平,与2015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31.61%,而净利润的增幅高达8.94倍。

    此外,公司产品市场分布也不均匀,对华东市场存在较为明显依赖。报告期,华东市场贡献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六成。

    依赖华东市场、盈利能力不稳定的德纳股份还存在偿债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存货长期处于高位,报告期,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94亿元、2.42亿元、2.59亿元,存货余额分别为1.96亿元、2.61亿元、2.82亿元,二者合计为3.90亿元、5.03亿元、5.41亿元,分别占当期流动资产的34.61%、40.86%、42.94%,占比逐年上升。

    报告期,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15.77亿元、12.78亿元、11.05亿元,负债总额在不断减少,但减少的主要是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分别为13.63亿元、11.36亿元、10.34亿元,仍然处于高位。除了经营性负债外,截至2017年底,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合计为8.21亿元。公司账面资金4.98亿元,再加上近两年年均现金净流入约2亿元,仍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备受关注的是,截至去年底,公司存在34笔仍在履行的担保,扣除公司及子公司作为被担保方的4笔关联担保外,公司对外担保总金额达22.90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净资产为12.70亿元。

    对外担保金额是公司净资产的180.31%,足见公司面临着不小的财务风险。

    报告期领15项罚单

    德纳股份频频因违规被罚亦显示公司经营潜存风险。

    报告期,公司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方面受到行政处罚15项,其中2015年10项、2016年4项、2017年1项。

    2015年6月12日,公司一生产装置中间罐区发生火灾,造成苯罐、环氧乙烷计量罐等爆炸。当年9月,公司因环氧乙烷的一级重大危险源未设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且未及时整改,被罚45万元。一个月后,其因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不力被罚20万元。在环保方面,公司4次被罚,其中,2017年2月,公司因甲醚和非甲烷总烃浓度排放超标被罚60万元。

    作为一家精细化工企业,德纳股份声称公司较早实现了对醇醚及其醋酸酯产品进口的补充和逐步替代,但公司虽然紧跟行业技术前沿,若如果未来不能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出现技术研发偏离市场需求或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形,已有的竞争优势将可能被削弱。

    事实上,公司在研发投放方面越来越吝啬。2017年,公司研发费用仅有1171.97万元。而2014年至2016年的研发费用为2492.14万元、1112.96万元、1051.33万元,研发投入持续缩水,与当期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0.49%、0.45%,2017年低至0.39%。

    毫无疑问,在中国企业迈向高端智能制造之际,德纳股份的研发投入不断消减,未来,其核心产品竞争力、持续经营能力等或将受到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拟使用8112.60万元募资投入的“4万吨/年电子工业光刻胶用PM/PMA/DE及配套1.5万吨/年PM/PMA废液回收项目,存在虚增预期效益嫌疑。

    按照招股书披露的内容,项目在建设期第四年全额达产之后,预期新增年均销售收入为4.91亿元,对应新增P系列产品产量4万吨。以此计算,项目预期销售单价为1.23万元/吨增长。

    报告期,德纳股份报告期内P系列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8764.38元/吨、7857.04元/吨、8910.52元/吨。如果按照上述预期,平均销售单价需达到1.23万吨,较2017年底的8910.52元/吨上涨了38.04%。产品单价涨幅如此之大,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根据报告期内P系列产品平均销售单价增长情况,不考虑市场环境变化,第四年全额达产之后,P系列产品平均销售单价预计每吨不超过1万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德纳股份此举有虚增项目业绩预期之嫌。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