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八菱科技10亿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近半 15亿募资投8个项目7个未达预期

八菱科技10亿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近半 15亿募资投8个项目7个未达预期

2018-05-22 06:50:5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沈右荣 实习生 万少清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之日,再推收购资产预案,以冲抵负面消息对股价影响。八菱科技(002592.SZ)更换并购标的之迅速让人吃惊。

“已签订意向性协议”“已达成共识”,始于2017年11月底的20亿元收购资产重组,八菱科技在公告中频频释放利好,却不见实质性进展,一度被质疑为忽悠式重组。直到6个月的重组期满,公司无奈宣布终止。

6个月的重组期间,公司控股股东杨竞忠办理了20笔股权解质押手续,排雷式降低了股权质押比例。而这背后是公司经营业绩不理想、募投项目不及预期的现实。

2018年一季度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仅为642.77万元,同比降超八成。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通过IPO上市以来,公司3次募资共计14.96亿元。截至2017年底,8个募投项目7个未达预期,剩余一个是技术升级建设项目,未纳入量化考核范畴。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跌跌不休。2016年以来,公司实施了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合计为10.30亿元。截至昨日,员工持股计划亏损近半。

昨日下午,八菱科技证券事务代表甘燕霞向长江商报记者坦承,员工持股计划亏损幅度确实较大, 截至目前,公司仍在不断寻求新业务,围绕提高公司的估值而努力。

控股股东借重组完成股权质押“排雷”

早就达成了共识、签订了意向协议,却迟迟不见实质性进展,八菱科技的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被疑为忽悠式重组。5月18日,在八菱科技召开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频被炮轰。此次重组始于2017年11月18日,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或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江苏赛麟相关资产。至公司宣布终止重组,接近6个月的最长重组期限。

回溯此公告发现,停牌期间,公司曾多次称签订了意向协议、交易双方达成了共识,并宣布过拟披露重组方案时间,深交所就此还发出关注函,最终公司还是没能如期拿出方案。

八菱科技解释称,拟收购的资产中部分属于境外资产,该部分境外资产是否涉及敏感技术无法判断,收购完成时间无法预估,因此终止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重组期间,控股股东杨竞忠成功实施了一场股权质押排雷行动。重组之前,公司控股股东杨竞忠持有0.95亿股,持股比为33.45%,有0.94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占总股本33.31%,质押比99.58%。控股股东质押的股权存在平仓风险。

重组期间,杨竞忠办理了20笔股权解质押手续。4月14日,杨竞忠质押了585万股,其用途是追加流通股质押担保,与原质押的部分限售股置换。截至目前,其股权质押比降至64.19%。此外,公司第三大股东黄志强也在重组期间办理了5笔股权质押手续,股权质押比为72.84%。

为了应对重组失败对二级市场上股价的冲击,在宣布终止重组之时,公司宣布拟购宇量电池20%—30%股权。宇量电池整体估值为28亿—35亿元,而在2016年9月,西部资源转让宇量电池80%股权时估值仅约6552万元。时隔两年,估值暴增逾40倍也备受质疑。对此公司解释称,2017年底上海开隆投资成为宇量电池控制股东,杨爱华为上海开隆实控人,其实力雄厚、汽车行业资源丰富,宇量电池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预计其未来利润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三期员工持股计划亏损幅度达47.57%

借助重组之机,控股股东杨竞忠股权质押风险暂时解除,而公司参与认购持股计划的员工仍处于深套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7年7月,八菱科技实施了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具体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主要为公司董监高,共计59人,规模为4.26亿元。去年到期后,公司公告称,存续期延长18个月至2019年1月20日。截至目前,通过国海金贝壳员工持股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公司股票数量为993.38万股,占总股本的3.51%。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为1.25亿元,于2016年8月3日通过集合计划完成股票购买,持股361.51万股,占总股本的1.28%。存续期也延长了18个月。

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规模最大,为4.8亿元。截至2017年5月22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含大宗交易,包括定向受让实控人及其他股东股权)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1348.41万股,占总股本的4.76%,成交金额为4.20亿。

上述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透过二级市场购买的股份合计为2703.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55%,每股购买均价分别为29.56元、33.99元、31.15元,综合均价为31.57元/股。

然而,被视作利好的员工持股计划带给参与员工的是无奈。

近年来,八菱科技股价一路下探。2015年底股价最高达59.59元,截至昨日,收盘价仅为19.98元。以昨日收盘价计,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合计市值为5.40亿元。如果以10.30亿元的规模,亏损幅度为47.57%。如果以二级市场购买的成本8.37亿元来计算,也浮亏了2.97亿元,亏损35.48%。(上述计算未考虑现金分红因素)具体来看,亏损幅度最小的第一期,亏损幅度为32.41%,幅度最大的第二期亏损幅度为41.22%,第三期亏损幅度为35.86%。

对于员工持股计划深套问题,八菱科技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在围绕提高公司的估值而努力,希望借助并购重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次募投的项目均未达预期

股价大幅下跌与公司经营业绩不理想密切相关。上市以来,八菱科技3次募资投入的8个项目7个未达预期。

八菱科技原本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11年11月11日在中小板挂牌。公司IPO募资3.23亿元,投至新增汽车散热器生产线、车用换热器及暖风机生产基地及技术中心升级建设(第一二个项目均是变更后项目),截至目前,投资基本完成,均在2015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17年,第一二个项目分别实现效益729.02万元、1883.99万元,均未达预期(第三个项目未纳入量化考核)。

2014年,八菱科技通过定增募资5.82亿元加码主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将2.21亿元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未变更外,其余项目均进行了调整,其中乘用车空调冷凝器、蒸发器生产线项目终止。截至2017年底,调整后的项目投资尚未完成,但在2016年底达到了预定可使用状态。截至去年底,调整后的项目也未达预期。

2015年八菱科技跨界进入文化演艺领域,定增募资5.90亿元,投入《远去的恐龙》《印象·沙家浜》驻场实景演出等两个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4.04亿元、1.70亿元。截至2017年底,两个项目投资进度分别为89.91%、0.09%。

2017年底,《远去的恐龙》门票收入905.78万元,当年实现的效益为亏损1221.89万元,显然未达到预期。

第二个项目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八菱科技解释称,《印象·沙家浜》驻场实景演出项目所在地区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因而对演出策划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印象·沙家浜》驻场实景演出项目的部分表演形式及所运用的表演技术需借鉴《远去的恐龙》大型科幻演出项目,《远去的恐龙》项目演出时间延期,因此,《印象·沙家浜》驻场实景演出项目也相应延后。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