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为高速铁路大桥“强筋壮骨”的武汉科学家

为高速铁路大桥“强筋壮骨”的武汉科学家

2018-04-27 16:26:0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讯 记者 张衡  通讯员 程毓


无论是在武钢从事技术研发,还是调到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三十年来,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吴开明深挖“钢铁”一口井。今年3月中旬,俄罗斯工程院切波列夫院士专程来武汉,为吴开明颁发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证书、院士证和院士徽章。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切波列夫盛赞他:吴开明教授在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应用领域作出了杰出成绩。4月27日,吴开明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坦言,一切成绩不应归功于某一个人,是他和研发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给高速铁路大桥“强筋壮骨”


不锈钢雨阳棚被大雪压垮,钢铁围栏锈蚀斑斑,地下管网爆裂……这些常见的“坏损”现象,这些都与钢铁材料的性能紧密相关。研发高强度、易焊接、耐腐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是吴开明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世纪初,钢铁市场从 “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钢铁产品堆积成山。可极地使用的破冰船、海洋钻采的设备等所需的高性能钢,却要从国外进口。吴开明看着千万吨的钢材从国外涌进,从而坚定了他深挖钢铁研究领域,拥有中国核心技术的决心。


在吴开明的办公桌上,有两个大号的东西特别“打眼”,一个是比两个拳头还大的不锈钢杯子,另一个是比小孩脸还大的瓷碗。吴开明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只要不出差,他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大楼里,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点。杯子大可多装水,瓷碗用于泡芝麻糊填肚子,工作误食堂饭点是常事。


任何零碎的时间,吴开明都要用起来。出差前,他经常向大家“讨”东西,“把你的论文打出来,我带在路上看。”“最近看了什么好的文献,发给我。”


课题组女教师侯廷平最怕跟着吴老师出差。侯廷平说,吴老师喜好掐着时间出发,赶火车常常是跑步进站。他理由是等车的半小时,还可做很多事。


成功总是青睐勤奋之人,翻开吴开明的简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奖励等7项,发表论文23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业内,吴开明被称为国内海洋钢铁材料、桥梁钢铁材料、纳米结构钢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吴开明团队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铁路桥梁、能源装备等领域,扎根在南京大胜关铁路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上。
 
“实验室”遍布海内外


做钢铁材料检测、检验,需要大量的设备,此类设备一台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元。和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一样,除了攻克科研难题外,吴开明也会遇见缺经费、差人等状况。吴开明选择了以项目为纽带,在全球寻找“试验平台”和“学术大咖”合作推进研究。


开展高性能钢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表征,需用到三维原子探针设备,该设备全球为数不多。吴开明获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有,于是将实验搬到了迪肯大学。


做强磁场研究,需要多个高端设备,吴开明带着团队走进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设备做自己的试验都忙不过来,吴开明硬是用诚意打动了他们,把设备优先给武科大使用,双方还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为了“科研共同体”。


如今,吴开明团队的“实验室”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强磁场科学中心”、澳大利亚核科学研究院……大量的实验数据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传回来,通过反复论证,一批批样品和成果在武汉诞生。
 
钢铁强国的追梦人


“为中国从‘钢铁大国 ’变成‘钢铁强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吴开明告诉记者,这是他的梦想,他的这一辈子,就是致力于钢铁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
每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茶歇和吃饭时,吴开明都会直奔业界“大咖”,自我“推销”寻求洽谈合作。吴开明认为,自己要有独到的东西,要自信地交流合作。
在吴开明的团队之中,他已陆续从国外引进 4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6名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加入团队,形成从钢铁材料的开发、工艺到应用“一条龙”。

近三年,吴开明团队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2017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任务1项。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