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六成私募首季亏损遭遇成长困境

六成私募首季亏损遭遇成长困境

2018-04-16 07:03:1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一个优质项目让二三十家私募闻风而动,50-100亿私募平均收益-4.55%

□本报记者 但慧芳

飞奔猛进的私募行业,正被现实泼上一盆冷水。

“目前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对私募业务的门槛突然提高,融资比预期变难,这就意味着优先级资金的募集难度加大。”4月13日,一位私募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募资难是目前私募面临的普遍困境。

与此同时,优质项目的“争夺战”也在愈演愈烈。“2015年之前,市场上的项目想怎么拿就怎么拿,而最近一个优质项目,闻风而动的私募多达20-30家,再加上一些投行、公募等,几十家机构围着一个项目打转是常事。”有私募经理向长江商报记者无奈地说。

在募资难度加大、竞争愈演愈烈之外,私募基金公司的业绩也让市场颇为“寒心”。

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3月30日,有2135只基金更新了净值,其整体收益率为-0.49%,相比上周有小幅回升,私募平均收益未能跑赢大市。而其中有854只基金上周实现了正收益,占比40%。调研机构朝阳永续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有过半的私募基金没赚钱,规模在50-100亿的私募亏损最多,平均收益为-4.55%。

“相比于前几年,大而全的私募基金公司越来越没有优势,产业投资基金和专注细分领域聚焦行业的基金会更有竞争力。”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4月14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行业低迷的时候,中小私募机构和新进入的私募基金公司,依靠掌握优质资产或能吸引更多资金从而发展自身。

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3年增2倍

入局者越来越多,真是在私募行业从业多年的汪先生面临的首要困扰。

“以前一些上市公司、大的机构,会将一些自有资金给私募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做财富管理,以期获取较高收益。然而这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LP(有限合伙人),正在变为GP(一般合伙人,由发起人或基金管理人担任),自己成立公司做私募产品,做募资、投资。”汪先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这在上市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有近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其公司或全资子公司、参股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备案的公告。这其中,既有像绿康生化、海南海药等医药制造产业龙头,也有银之杰、冰川网络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还有新华网、华闻传媒等文化领域龙头企业;另外,弘扬能源、四通新材等能源领域、材料领域上市企业也在近期纷纷发布完成私募基金备案的信息。

其中,绿康生化称,全资子公司福建平潭华兴康平医药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于2018年4月8日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取得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红阳能源则表示,控股子公司辽宁红阳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普通合伙人)与国能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人)于 2018 年1 月 26 日签署了《辽宁红阳清洁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共同出资设立辽宁红阳清洁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如上述两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显示,其子公司直接成为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或发起人,在医药、能源等各自的产业领域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事实上,一些公募基金、证券公司高管“自主创业”,成立自己私募公司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有媒体曝出,前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延刚在今年3月9日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上海羽骞资产。前太平洋证券副总经理段磊在今年3月27日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北京盈立方投资。原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董事总经理魏其芳成立私募公司盛势资本,也曾在2017年引起圈内关注。

华中地区一家去年底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私募基金门槛相对不高、备案手续相对简单,再加上不少团队有自身的产业资源和投融资人脉圈,私募基金公司主体数量快速增长。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097家,管理基金规模达12.01万亿元。而在2015年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仅7989家,认缴规模仅2.76万亿元,实缴规模2.22万亿。3年时间,基金管理人增长近2倍,管理规模增长3倍多,每年管理规模平均增速超过100%。

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通道缩窄

从目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尽管从业机构数量正迅速增加,但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速却更加快速。

不过,这一募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历史正在经受考验。有私募人士指出,去年11月17日,一行三会、外汇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俗称“资管新规”。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进行落地,对私募行业融资产生“连锁反应”。

例如,资管新规中明确提出,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这对此前私募基金与各类金融机构广泛的业务联系、多层嵌套的模式,进行了管控,让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无法直接投资作为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的私募基金产品;此外,降杠杆、打破刚性兑付等,也使得私募基金字二级市场等做的高杠杆被迫下降,引发资金缺口等。

上述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就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银行等资金通道的监管,对私募基金公司发行私募基金产品冲击颇大。“相当于缺失了较为优质的优先级资金,一些民间资本、高净值人群等更多是劣后级资金,这让私募基金公司较为被动。”

而对于以高净值客户,曾一度对私募基金公司较为信任,如今也越来越成熟和主动。“出资人更加理性,除去一些顶级私募不公开投资标的之外,目前投资人一般会要求基金管理人公布所投项目的具体情况,同时要明确所投标的的发展方向和成长路径,成为主动管理型有限合伙人。”张弛介绍说。

有私募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高净值客户越来越成熟理性,不再盲目将钱交给私募,这会导致募资越来越难,也会导致客户对私募基金公司的业绩越来越看重,一般业绩跑不赢市场大多数水平的私募机构,面临着不小的投资管理压力。

“目前私募基金参与的门槛也在普遍下降,基本以前500万左右的参与门槛,现在100-200万就可参与私募基金投资,这也让客户人群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100-200万可投资资产人群多为中产阶级,对收益敏感度也更高,对预期回报时间在缩短。”上述私募人士说。

中小私募或更多寻求产业机会

“虽然在资金募资上遇到种种考验,对投资业绩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手握好项目的私募基金依然不会缺钱。”张弛强调,对于新成立的私募和中小私募来说,对产业深度的理解、行业深度的分析、细分领域的深耕,或能找到好的项目,找到细分领域的龙头项目,继而克服募资瓶颈和投资收益等问题。

上述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尽管在与银行进行融资沟通时遇到困难,但目前项目库里已经有5-6个不错的项目,这些项目从创始人、团队到发展模式、发展前景上所在公司都非常了解,这或将吸引政府产业基金或一些机构进入跟投。

此外,有私募人士强调,当前私募基金业绩的下滑,与二级市场的下行趋势有一定关系,随着二级市场下行周期的结束,一些私募基金的业绩将会上扬。

“从目前投资的整个行情来看,投资渠道越来越少,可能更多机构和个人会选择私募基金。”一位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募资难跟当前监管环境有关,另外市场快速发展到当下阶段,行业增速势必会放缓。但从中国投融资市场来看,整体的LP的潜在规模还很大,整体市场应该还会以30%-40%的速度增长。”

张弛则认为,目前私募基金行业仍然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出资人越来越成熟,完全竞争的市场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将会形成更加健康发展的市场,成为投资人真正能够跟随优质企业一起成长、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投资回报红利的市场。

“行业洗牌的过程,也是行业资源集中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资源向优质机构集中,包括LP资源、项目资源等。目前优质的项目已经开始有选择的选择知名私募或业绩优秀的私募。”有行业人士说,“当前私募行业依然较为分散,最知名的私募公司所占的份额也仅为1%上下,未来这个格局必将改变。‘马太效应’会出现。”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