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湖北千亿产业5年内增加6个

湖北千亿产业5年内增加6个

2018-01-25 07:04:3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政府工作报告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8年工作建议等三个部分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千亿元、3千亿元台阶。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亿元。过千亿元城市由8个增至10个。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服务业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4.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9提高到2.4。民营经济占比提高到55.1%。城镇化率达到59.3%,提高5.8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净增194万户,达到450万户,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百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10%,都跑赢了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5缩小到2.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50万人摘掉贫困帽子。城镇新增就业432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等标准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提高2.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主要河流和湖库水质总体良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7%。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我们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更好地处理稳和进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5%,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战略安排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35年,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和2万元。

2018年工作建议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格控制增量,积极消化存量,依法处置隐性债务。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104.6万人脱贫、17个贫困县摘帽,确保已脱贫人口可持续稳固脱贫。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制定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深入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全面落实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主动对标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突出制度创新,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监管法治化,探索更多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支持襄阳、宜昌申报综合保税区。加快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荆州生态示范城建设。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大力推进网上审批,今年“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通,明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有效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推动武鄂黄黄等相邻城市联动发展。统筹重大基础设施与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重点临空临港经济区,推动产城融合。

推动“一主两副多极”竞相发展。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建国家级长江新区。支持20个左右经济强县建成新的增长点。继续支持100个县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推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加快成长为千亿产业。支持襄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支持荆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持续抓好以“降”和“补”为重点的五大任务。全面落实涉企收费“一张清单”。深入实施补短板十大工程。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快债转股步伐。

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发挥重大平台体系牵引作用。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襄阳、宜昌建成区域性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黄石、荆州、潜江争创国家高新区。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新增科技创业企业5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六大专项行动,完成省内转化应用10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坚定实施大保护大整治大修复。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支持黄石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荆门等地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高水平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中心。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十堰建设现代汽车城。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计划,纵深推进“五个一百”和“三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化财政金融联动,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体系,创新信贷品种和方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农村2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8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建设1000个绿色示范乡村,完成10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

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为主线,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广土地按户连片耕种。结合发展乡村旅游,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4万套。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镇村中心幼儿园。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