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浦发银行不良率逆市攀升 从成都到丹东危机不断

浦发银行不良率逆市攀升 从成都到丹东危机不断

2017-11-16 12:40:46 来源:长江商报网综合

上海,外滩12号,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这个初冬,坐在这里办公的人凝视着近在咫尺的黄浦江,脸色不会太好看。

中国银行业不良上升势头正趋于逆转,然而,拥有这座特殊意义总部大楼的浦发银行(600000.SH),却背道而行。这也令浦发银行不少个人投资者相当不满。

近期收官的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25家A股上市银行中,除吴江农商行未披露不良数据外,其他24家均进行了披露,较之二季度末,有14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5家持平,5家继续上升。不过,在这些上升银行中,北京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中国银行4家都不超过0.07个百分点,浦发银行却出现了0.26个百分点的增长,位居上市行之首。

不仅不良增长居首,其不良率绝对数值亦高达2.35%,在披露数据的24家银行中位列第二,仅低于江阴银行的2.42%,而在股份制行中当仁不让位列第一。请注意,三季度末,不良率超过2%的银行也仅有江阴银行和浦发银行两家。问题是,无论从体量、知名度还是综合实力而言,上述两家银行完全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据悉,浦发银行新增不良贷款规模已创下近三年来新高,与此同时,不良的高企也导致该行拨备紧张—目前已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尽管也有部分乐观人士认为浦发银行不良攀升只缘于高管层换届,按“公司政治”有必要充分暴露不良的需求,后期将会出现大幅度减少,相应拨备也会快速“回血”,但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随着债券风险的逐渐敞露,浦发银行接连触雷,最近,颇受瞩目的丹东港债券违约事件即牵涉到该家银行。


不良逆市攀升

2017年前三季度,浦发银行集团利润总额547亿元,同比增加10亿元,增长1.96%;税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 增长2.97%。实现营业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加38亿元,增长3.18%;其中,利息净收入789亿元,同比减少29亿元,下降3.6%,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3.24%。非利息净收入 459亿元,同比增加 68亿元,增长 17.38%,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 14.17%。

再来单看第三季度:浦发银行2017年三季度营收414亿元,而2016年同期营收为387亿元,单季同比增速6.86%。

资产规模增长表现尚可,总资产也较上年末增加 2066亿元,增幅3.53%。至少仅从账面上,这份成绩单具有说服力。

先不忙表扬,还有一些数据就不怎么漂亮了,比如:不良数据。数据显示,浦发银行三季度不良余额达72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07亿元,其增加额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新增规模171亿元,更高于2014年、2015年全年新增的85亿元、135亿元。

与半年报数据比较,三季度较半年报数据又增加了95亿元。该行上半年不良合计增加了112亿元,其中仅第三季度单季就增加了95亿元。这意味着,单季就已接近半年数据。

从连续三年数据看,该行不良率持续保持攀升,数据显示,该行2014年至2016年不良率年增幅分别为0.3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

由于不良的大量暴露,浦发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已经跌破150%的监管红线,为134.58%。

浦发银行不良率显著抬头的问题引发了市场关注。对此,在2017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以研表示,这是该行主动进行不良出清、把资产质量真实反映出来的过程,对于不良率持续增长的问题,该行坚持实行“早暴露、早化解、早处置、早出清”的主动防控风险经营策略,风险处置决心坚定、措施到位。

不过,众多市场投资人士认为浦发银行所谓主动出清的行为,高管层变动才是重要诱因。


危机预警未解除

关于浦发银行的高管层变动,可以追溯至2015年。

2015年4月,刘信义回归担任浦发银行行长,此后,浦发行开启了超过一年的管理层重塑。其间,浦发银行董事、行长、副行长等多个高层出现离职与调任。2016年5月,浦发银行再次通过三位副行长人选,彼时的7位副行长中,有5位都是2015年后上任的“新人”。

2017年浦发银行高管层再次出现重要变动。4月12日该行发布公告称,因年龄原因,吉晓辉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等职务。

资料显示,吉晓辉出生于1955年,目前已经62岁。吉氏自2007年4月起连续担任浦发银行四届董事长,按照正常任期,其本届任期起止日应为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即吉晓辉提前了两年离任。

根据浦发银行当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告宣称,该行董事会当日已经召开董事会,提名原太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国富为董事候选人。是时,高已经担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6月份,银监会正式核准高国富浦发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领导层的变动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经营风格转变。显然,浦发银行的新领导团队更加乐意于不良的及早暴露。这一点上,平安银行已给市场“上过一课”。

有业内人士评价指出国有背景企业换届,新任领导为了避免“背锅”,往往会将财务报表中的既有风险和潜在风险充分进行暴露,此举通常被称为“甩锅”。

然而即便是“甩锅”,浦发银行不良风险也已十分严峻。

今年4月,一则关于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涉嫌千亿元坏账消息四处传播。消息称截至2016年11月末,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给七个企业集团的2010个“壳公司”授信1655笔,合计1600亿元,目前已显现风险865亿元。

尽管该消息未得到浦发银行正面确认,但据财新杂志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银监会、四川省、上海市与浦发银行早已成立了“3+1”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处理浦发成都分行腾挪近千亿不良案的后续工作,而其成都分行已有逾百人被问责处理。为防范此类事件再发,浦发银行启动了全行大轮岗,甚至可能上升为长期执行的监管制度。

然而乌鸦从来结伴而飞,丹东港日前爆发重大债务违约事件,浦发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

10月30日丹东港集团突然发布公告称,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4丹东港MTN001)未按期足额兑付本息。这是丹东港在没有发布任何兑付风险预警情况下的突然违约。

此次违约涉及面广泛。有消息称,6天前丹东港另外一款15亿规模的债券本已岌岌可危,只是因为时点的敏感性,最终由托管行的浦发方面支付不少于9.5亿元过桥贷款才勉强过关。但这会否成为另一笔不良的开始?

虽然从理论上讲,债券违约,承销商不承担还款责任,不过,“不兑付,自身压力自然减轻,但又会造成信誉折损情况,同时我们的债券承销机构也的确并不清白,在承销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尽职尽责,有不少漏洞问题成为把柄,从而成为投资人要求承销商担责的证据。”一位债券行业研究人员表示。

事实上,不仅浦发银行,部分重大债券违约正成为众多有承销资格银行的心头大患—地雷爆炸的引线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

(投资时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