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银行“最赚钱能力”需反哺实体经济

银行“最赚钱能力”需反哺实体经济

2017-09-12 07:16:2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9月1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6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结果显示,工、建、农、中、交五大银行,再加上国家开发银行,6家银行总利润超过1万亿元,占500强企业总利润的36.6%;而500强中的245家制造业企业,共实现净利润5493.10亿元,占500强净利润总额的19.53%。也就是说,245家制造业企业的总利润仅相当于6家银行利润的一半。

一直知道银行的利润较高,但今年的数据公布之后,还是让人震惊,同样顶着“中国500强企业”光环的245家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总和仅仅相当于6家银行利润的一半。银行与制造业的“利润鸿沟”并不是今天才有,且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毕竟金融的风险更高,高风险意味着高利润,但银行业与制造业的利润差过大,并不是一个“最优”的结果。

不仅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银行也以“太能赚钱”著称。2016财富世界500强中,最能挣钱的5家公司里,中国的银行占了4家。最能赚钱的大企业是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实现净利润533.9亿美元。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紧随其后,占据了2-5名。此外,还有交行、招行、浦发、兴业、民生银行以及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全部利润来源的中国邮政集团。

当然,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在2016财富世界500强中,在全球著名的摩根大通、美国富国银行、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有的还严重亏损。相比之下,中国大银行却名列前茅。应该说,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并没有超过这些全球著名银行,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们的“最赚钱能力”并非完全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与制造业的“利润鸿沟”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诟病,主要是由于我国制造业本身的利润空间下滑,但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相对应的降低。从而引发了“脱实向虚”等挤压制造业生存空间的担忧。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利润也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甚至出现了金融资产不进实体经济的情况,即所谓的金融机构之间“空转”。不进入实体经济的金融资产,自身不能直接增加经济体的生产能力,当实物资产所产生的收入或财富是固定的话,金融资产的“繁荣”就会形成泡沫,最终危害整个宏观经济。这也是中央要求金融去杠杆的根本原因。

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金融业回归本源,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窃以为,中国银行们的“最赚钱能力”是时候反哺实体经济了,相关部门须制定公共政策,不仅要将银行业的资金向实体经济引流,更重要的是还要改变这种利润扭曲,将利润向实体经济引流。

(光明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