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二八法则”凸显 中小险企突围受阻

“二八法则”凸显 中小险企突围受阻

2017-09-04 04:15:2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寿险四巨头市场份额43.23%,财险四巨头市场份额高达69.41%

□本报记者 但慧芳

越来越多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却并未打破巨头垄断的“二八法则”。

9月1日,保监会发布了2017年1-7月的保费收入数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排名前10的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市场占比达71.57%,规模保费收入市场所占份额为70.63%;排名前10的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市场比重仍高达84.93%。寿险四巨头国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今年1-7月原保费规模占比达43.23%。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四家财险所占市场份额高达69.41%,分得行业份额近7成。

这意味着,其他72家人身险公司市场占比不到30%,74家财险公司市场占比仅为15%左右。

“金融公司天生就有扩大资产规模、拓展业务规模的需要,在2014-2016年新保险公司纷纷进入万能险等产品创新发展浪潮中,部分中小险企迅速做大规模。但在目前监管层呼吁寿险产品回归保障本质、消化风险的背景下,险企的完全竞争会有所削弱,市场集中度的下降或会放慢。”9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宏兵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位险企人士认为,目前市场的多轮监管调控,或让以往发展空间有限的中小险企,面临更大挑战。

市场集中 财险四巨头分得近7成份额

随着上市险企半年报和险企1-7月保费收入数据的披露,产寿险公司市场集中度趋势再次显现出来。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7个月,纳入统计的83家人身险公司(3家未开展业务)中,原保费与规模保费排名前10的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分别占人身险行业保费的71.57%、70.63%。而从展业的人身险企数量来看,今年展业的人身险企达80家,相比去年的74家增加6家。

其他73家人身险公司原保费与规模保费,分别只占人身险市场的28.43%、29.37%,占比不足三成,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进一步统计可知,寿险“四巨头”国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原保费规模占比达43.23%,四家寿险公司分得人身险市场的四成以上份额。

人身险市场的保费集中度依旧,大型寿险公司的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从单个公司来看,相比于去年同期,“四巨头”之一的平安寿险,原保费收入和规模保费收入进一步从11.68%和9.69%上升至占比12.98%和13.46%。其平安财险市场占比从18.30%升至19.83%。

财险公司的集中程度更为凸显。今年1-7月的原保费收入数据统计显示,保费排名前10的财险公司,合计保费占财险行业保费的84.93%。而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四家所占市场份额高达69.41%,这就意味着,四家财险“巨头”分得行业份额近7成。与去年同期四家所占市场份额的69.87%相比,略有下降。

“越来越多新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行业集中度下降不明显却反而呈现有所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新成立险企和中小险企的竞争力较弱,‘老三家’国寿、平安、人保的市场地位稳固。”近日,一位寿险公司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有平安财险人士称,虽然新进入市场主体变多,但公司发展增速和市场份额并未受到挑战,反而呈增长之势。“这与过去多年的市场积累有关,新的中小险企要想在市场中分得‘蛋糕’,无疑是越来越难。因为市场已相对成熟,服务网点和服务质量都要能跟上,培育市场并非‘一日之功’。”

中小险企多数亏损盈利难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反映出行业保费结构的调整。

可对比的人身险公司保费规模数据显示,74家可比较的人身险公司,有21家1-7月原保费规模出现下滑,有39家规模保费收入出现下滑,半数以上人身险企出现规模保费下滑趋势。这表明,万能险和投连险等险种保费规模下降明显。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从人身险公司业务看,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52.91%,较去年年底上升16.71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7.4%,下降19.45个百分点;分红险占比28.80%,上升5.04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目前已经公布的上半年盈亏情况的非上市险企发现,保费规模在后20名的人身险企,有18家今年上半年业绩亏损,保费规模在后30家人身险企有25家出现亏损,亏损主要集中在规模小的险企中。

财险公司亦是如此。在已披露的71家财险公司中,保费前20的公司全部盈利,32家公司亏损全部集中于中小财险公司。

“亏损的中小险企多处于培育市场阶段,前期投入是为后期盈利做准备。如目前互联网险企四家均亏损,且开业以来一直未能扭亏,但保险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市场份额也在快速扩大。”保险专家胡宏兵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在现有的监管环境下,以人身险公司来说,大型保险公司压力相对较小,因为其已拥有成熟的个险队伍,价值型业务占比较高;中小保险公司尤其是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高的公司压力相对较大,这些公司主要依赖银保渠道,个险队伍刚刚起步,现金流压力不小。在这种形势下,大型保险公司优势更为显著,这在市场份额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而在财险市场,今年上半年,二次商车费改的推进,车险市场手续费竞争愈发激烈,拥有更强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型险企优势进一步凸显,尤其是人保财险以及平安产险,俨然形成了“双寡头”格局,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市场空间更显狭窄,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中小险企发展空间亟须渠道创新放开

有保险人士称,保监会下发人身险《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人身险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保险产品不能附加万能险账户、年金保险5年内不得返还、每年返还金额不能超过已交保费的20%,对万能险、投连险保费规模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小险企万能险市场将会进一步萎缩,依靠万能险做规模的中小人身险企将会再次面临发展困境。

此外,中小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还面临着下滑的考验,资本金充足程度、业务基数低、保费发展快等都是导致其下降的重要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此前统计发现,近10家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已经进入到了100%-150%的区间,逼近监管红线。

除了合规方面,对中小险企来说,渠道的单一、市场竞争白热化、同质化,均成为制约其做大规模、做强利润的阻力。有中小险企寿险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新进入的寿险公司,因品牌度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开发长期期缴业务的难度较大。“长期期缴产品一签就是10年以上,客户更信任有品牌度和规模大的保险公司。中小险企要么做短期趸交业务,要么在价格上做得更低,才能获得客户。”

有资深财险人士认为,从技术和服务上来看,中小险企目前的实力有限,产品开发和渠道创新放开后,中小险企的发展空间才能进一步释放。

华泰证券沈娟团队表示,大型险企市场占有率、营销渠道、承保能力、核保能力具有优势,在费改中能够在优化综合成本率的同时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小险企渠道薄弱,承保与核保能力不足,承保亏损风险加剧。面对费改,中小险企需提高自身承保与核保能力,并做到精细化运营,针对大型险企关注度不够的领域大力开拓,发展新产品,进行错位竞争。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