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无人便利店“低成本高收益”有待观察

无人便利店“低成本高收益”有待观察

2017-07-24 02:28:1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记者探访:无人便利店成本仅10万;传统便利店毛利高顾客体验好

编者按

曾经,超市是大爷大妈的“主场”。年轻人不太愿意在打折区挑挑拣拣,排队结账更是令他们深恶痛绝。而当无现金支付方式走进生活,大众对消费体验和支付方式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拿完即走的无人便利店。

今年夏天,无人便利店成为继“共享”之后第二个热词,似乎未来零售业迟早将被无人商店所颠覆和取代;也有不少人认为,无人便利店只是个噱头,并不新鲜。为此,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了江城数家无人便利店和传统便利店,观察这两种模式的运营成本、客流量、顾客体验等区别。无论如何,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将推动包括传统便利店在内的国内线下零售行业的系统升级,这或许才是无人便利店带来的更大价值。策划/龙威

□本报记者 江楚雅 实习生 欧阳靖雯

过去半个月,无人便利店频频“上头条”。

6月28日,F5未来商店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不到一周后的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获得超过1亿元融资。7月7日,阿里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淘宝造物节亮相。此前,传统零售巨头欧尚、大润发、沃尔玛也先后推出自助杂货售卖亭,另有伊利、娃哈哈相继宣布入局……无人便利店这阵风就这么吹了起来。

无人便利店:成本低、省时间

为了进一步了解无人便利店的消费场景和运营模式,记者对街头无人便利店进行了探访。

7月12日,记者在武昌徐东某大厦内看到一个小块头的货架,大小与无人售货机相当,上面摆放着方便面、饼干、饮料、矿泉水等30多种进口商品,每个商品下方有一个二维码,顾客选中某款商品,只需用微信付款即可。

货架旁没有导购,没有收银,无人管理,也无监控摄像头,这种无人货架型的新零售模式,最近出现在武汉一些高端写字楼、大型孵化器、中小企业、银行里。

今年刚过而立的王剑渤是该迷你版“无人超市”的创始人,有长达十三年的海外代购经验。他瞄准无人便利店的商机后,通过朋友对欧洲、日本等地的无人便利店进行了考察,认为无人便利店购物模式便捷、市场反响良好,“钱”景广阔,便下定决心回家乡创办无人便利店。

在探访的一个小时里,时不时有写字楼员工“忙里偷闲”来到货架前选购自己喜欢的零食,“这个无人货架可受欢迎了,就像办公室的茶水间,让忙碌的工作也有了一丝空闲,许多货品时常处于缺货状态。”

快到下班时分,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在货架前,泡面、面包、饮品不一会就空了。“加班必备,可以省下外卖钱,货架上的物品价格要比一般的零售价格低10%。”一位员工说。

之所以采取开放式货架的方式,王剑渤介绍,开放式货架可以使购买更便捷,成本也相对投入低些,货架投放成本为 6000-8000元。

记者又来到该品牌位于武昌区昙华林泛悦汇B区负二楼的的昙华林实体店,实体店内摆放的商品多是美妆护肤类,食品类占少数。其他与货架模式无太大差异,顾客自行扫码付款就行。

由于新开业,化妆护肤品较多,下班时分也没有几个人到店里来采购,该店督导说,美妆类利润比较大,不过接下来开的便利店食品的比重还是会更大一些。

谈及无人便利店的优势,电商研究中心分析师杨亚琼对记者表示,一是节省人力成本。24小时便利店一天需要7-8人;二是节省顾客排队时间,顾客可以自行扫码付账,不必再去收银台等;三是环保,小票等数据单电子化,节约纸张。

传统便利店:更有“人情味”

为了对比无人便利店和有人便利店的区别,第二天同样的时间,记者来到连锁品牌Today便利店。

在喧嚣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店,来去匆匆的人群中,白绿相间的Today让人眼一亮。“欢迎光临,新品有折扣,第二份半价,欢迎选购。”相比于没有人的便利店,进入这样的便利店让人感到一丝温暖。

靠近门边的冷柜里摆放着寿司、饭团、甜品、饮品等食品,店内的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到的物品:食品、饮料、文具、生活用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快到下班高峰点,来店里购物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记者观察到,饭团、盒饭、面包最受消费者青睐。下班点过后,熟食架上的饭团、便当少了一大半。有两位女士一进门就问,“你们的饭团在哪里呢?”

在附近工作的李女士买了一罐清酒和一个“霜淇淋”,“现在便利店东西很全,还有些进口的零食饮料,活动也比较多,食品饮料经常不定期打折,新品总会做第二件半价的活动,店员服务态度也比较好。”

“知道知道,前几天都被刷屏了,但我还是喜欢有人便利店。”当问及知不知道无人便利店,她连忙摆手:“半夜起来买东西,走到一个没有人的空荡荡的便利店,你不害怕吗?要是在店内发生什么意外,怎么及时求救?有店员在,至少有一份安全感吧,还能收获店员的微笑、问候和服务。”

从货物品类上来说,传统便利店最大的优势在熟食(便当类),“比如关东煮,这个无人便利店做不了,传统的超商也做不到。这才是我们毛利最高的部分。这也是我们实现差异化的最大的武器。我们Today的熟食都有自己的制造厂商,是独一无二的。”该店店员表示。

无人便利店需10万左右,传统便利店需40万

通过对两种便利店的探访,记者发现,二者各有优势,受到不同消费者的青睐。人工、租金成本降低成为无人便利店最直观的亮点,因此许多人认为经营无人便利店更赚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长江商报记者分别采访到二者的经营者,了解到他们的盈利模式。刘旭是Today汉西一路店的加盟合伙人。2016年5月,刘旭的第一家店在汉西一路地铁站开业了,开业当月就赚钱的这家店,给了刘旭很大的信心。

旺季的时候月利润达到5万多,而淡季的时候也有将近2万的月收入,让他那家不到14平米的小店,一跃成为Today的明星店铺。

问及五万利润怎么来的,刘旭简单算了一下账:去年旺季,每天的销售额大概在9000元(他补充道:今年破万应该很轻松)。9000乘以30天乘以大约0.31的毛利率,减去几万房租,水电5000元,包材报废5000元,人事15000元。

如今,刘旭在Today的日子已经有10个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可能不到年底,他的第一家店就可以回本了。

而缤果盒子公关负责人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称,一个15平米的盒子,可售卖商品数量和40平米便利店相当,约800个SKU(单位库存量),同城搬运费用不超过2000元,投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较低;每月运营成本仅需2500元,投放当月即可实现盈利。海外U“Mini U店”则是,平均单量为30单/天 ,20-25元/单。

从经营者的回复看来,不管是有人无人,经营便利店总的说是盈利的。

一位业内人士则从投入成本、试错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流水等方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他举例,从投入成本看:无人便利店需要10万左右,传统便利店需要40万;试错成本:无人便利店可移动,若不赚钱可以迁移到别处,同城迁移费用需要2000元左右,传统便利店迁店费用在10万元以上;运营成本:无人便利店每月2500元,包括场地费、电费、维护费等,传统便利店每月至少需要1.5万元。盈利方面:无人便利店日盈利可达到300元以上,传统便利店在2000元左右。

他认为,对于商家而言,无人便利店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投入,成本会低一些。传统便利店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有了稳定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点。而无人便利店刚进入市场,是否真的是低成本高收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位于昙华林泛悦汇B区负二楼的海外U无人实体店,前来消费的顾客三三两两。本报记者 江楚雅 摄

武汉的一家24小时连锁便利店里,不少顾客买了食品坐在店里休息。本报记者 江楚雅 摄

无人便利店刚进入市场,是否真的是低成本高收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零售行业业内人士


业内:新零售需真正实现智能化

长江商报消息 无人便利店、O2O生鲜电商及全渠道概念店尚处于尝试阶段

□本报记者 江楚雅 实习生 欧阳靖雯

近日,上海一处无人便利店因连日高温暂停营业的图片引发热议。又有消息称,一家无人便利店涉嫌违建被查。可见无人便利店除了要接受盈利考验,尚有一些无法预料到的状况需要解决。

去年十月,马云在一场演讲中提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如何理解新零售?新零售对整个零售业又有怎样的影响?

今年注定要成为无人零售店的爆发期

无人便利店出来后,许多人都在说是零售业的一种创新、一种变革,会颠覆传统零售业,甚至说不再需要有人的便利店和超市。

虽然无人便利店看似很美好,但是也有不少人对其持怀疑态度。商品销售上面,无人便利店又缺少熟食、现煮咖啡等毛利更高的产品,盈利方面比不上传统便利店。另外,人们普遍关心的还有一点:假如遇到小偷,或者恶意破坏,无人便利店会怎样?无人便利店想要站稳脚跟还需要克服什么困难?

据悉,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尝试推出无人便利店当天,就有顾客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件价值不菲的烟酒,并且只支付了10元钱。

对于无人监管下产品会出现丢失和破坏的现象,海外U创始人王剑渤表示,入驻武汉两个月以来,被盗基本为零,未来也会安置摄像头进行监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人商业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人性考验,信用问题是无人店面临的一大挑战。

自动贩卖机出现的时候,曾被人当成垃圾箱,也有人动歪脑筋取货,后来演变成了自动贩卖机前面还要有专人看守。无人零售的发展将面对和自动贩卖机类似的风险,如果运营方需要额外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监督、管理、整理的话,节省人工这一美好愿望就会落空。

电商研究中心分析师杨亚琼认为,“无人零售”的风口来得有些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落地的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超过十余家。在各路资本的追逐之下,每家无人零售企业都抛出了动辄数以千计的开店计划,今年注定要成为无人零售店的爆发期,“不过,因为这个业态刚刚形成,还未形成行业标准、政策指引,现在都还处于尝试的阶段。发展也需要通过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一些碰壁。”

电商与传统零售共谋发展是对实体销售领域的回归

在五月份召开的“2017中国便利店大会”上,阿里巴巴的前CEO卫哲讲了这样一句话:“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风口,便利店是新零售的门口。”

为什么会出现新零售?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商自身发展遭遇瓶颈,难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过去二十年,电商不断在吃掉实体零售的蛋糕,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4.97万亿,占整个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5%。但电商已成为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在经历了疯狂增长之后也开始遇到了天花板,增速已经大大放慢,去年增长率已经下降到29.6%,用户增长速度也正在逐步下降,移动购物人口的红利也基本耗尽。

电商市场正逐步进入发展成熟期,处于第一梯队的电商平台优势明显,各主流电商市场份额基本维持稳定,新进入者门槛将非常高。电商战场已经进入尾声,各种品类的垂直电商、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社交电商、微商、网红电商、直播电商等等也只能查漏补缺,电商进入战场打扫阶段。

杨亚琼认为,面对销售额增长缓慢,线上流量红利即将枯竭的现实,电商选择与传统零售握手言和,共谋发展,这既是电商对实体销售领域的回归,也是应对互联网下半场的一种创新。

在新零售趋势下,电商开始回归实体销售领域,通过与传统零售商合作及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方式铺设线下渠道。与此同时,虽然“新零售”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到今天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电商巨头对线下零售产业的铺设却早就开始了。

阿里的新零售布局覆盖面从大型百货到便利超市,从生鲜电商到进货平台。阿里的线下实体合作伙伴包括苏宁、百联和银泰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和百货巨头,也包括三江购物这种区域性零售商。

与阿里相比,京东与线下实体的合作更侧重于超市便利店领域,其线下合作伙伴主要为永辉和沃尔玛。另外,京东选择通过自己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方式进行渠道下沉。

总体来说,电商巨头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回归实体销售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它们所遵循的主要途径是以自身的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能力与零售业合作伙伴进行商业重构,通过扩充对线下零售各个市场的入驻,电商的业务会越来越综合化。

新零售业态处于初级阶段

相较于新零售概念的走红,一个清晰、完整的新零售商业模型却始终没有出现。新零售模式的初级样本,除了前文提到的无人便利店,还包括O2O生鲜电商和全渠道概念店等,目前都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无人便利店是目前新零售模式中最引入注目的一种,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新零售中的技术升级因素。而O2O生鲜电商可谓境况凄惨:“美味七七”宣告破产倒闭,“天天果园”陆续关闭线下门店,“本来便利”业务终止,“果食帮”补贴大战后停业收场。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上出现这样一组数据:全国4000多家生鲜企业当中,7%巨亏,88%略亏,4%持平,只有1%实现了盈利。

在这种形势下,盒马鲜生首家门店于2016年初在上海开业。2016年3月,盒马鲜生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被看做是阿里新零售的试验田。

至于全渠道概念店。与无人便利店的未来感相比,全渠道概念店是“新零售”模式较为轻便的一个样本。全渠道概念店简单来说就是将线上线下的库存、销售、物流和支付打通。线下实体通过开发线上产品,电商通过投资或入驻的方式“渠道下沉”,开设线下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全渠道的购物体验。

猎豹全球智库(Cheetah Lab)认为,随着“新零售”概念蔓延至更多的垂直行业,线上线下的融合趋势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将进入加速阶段,谁能最大限度地模糊“线上线下”的区别,谁能更多方位地获取和使用数据,谁就更能掌握未来。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不管是炒过头的O2O,还是马云说的“新零售”,所有新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壮大,都基于两点,一个是成本效率,给用户带来更大价格实惠,比如沃尔玛;一个是用户体验提升,一站式购物体验,比如家得宝、巴诺书店,还有靠近社区的711便利店等。当然,一个成功零售业态,往往二者兼顾,“要真正走向新零售,绝不是依靠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扫码方案,或者‘线上、线下融合+物流’的方案,而是要真正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零售的无人化、智能化和信用化。”

位于武汉某写字楼的无人货架,临近下班许多白领前来购买零食饮料。

本报记者 江楚雅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