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他们用奉献彰显党代表的担当

他们用奉献彰显党代表的担当

2017-06-29 07:23:2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扎根山乡、甘于奉献,为群众谋福祉——

他们中有的人,毅然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乡亲们脱贫致富;有的人27年如一日,做乡村邮递员,从未误投、漏投一封邮件,并无偿为“空巢”老人代购货物;有的人用8年时间,帮助村集体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近千万元。

他们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曾凡柏、熊桂林、蔡琼,他们扎根山乡、甘于奉献,他们用奉献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照耀村党支部书记曾凡柏

城市白领返乡带领“后进村”奋进

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照耀村距当阳市城区20多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也是一个出名的“后进村”。然而,曾凡柏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返乡担任照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2014年9月,当阳村级班子换届,当阳市委着手整顿照耀等15个“后进村”,当时照耀村领导班子内耗严重,“互相抵牛,会开不拢、事办不成,集体穷,民风差”。

曾凡柏是照耀村二组人,1989年,23岁的他携妻儿追随自照耀村走出的知名企业家张道槐,进入广州翠竹集团工作,1999年入党。2004年,置下120多平方米的家后,母亲和岳母迁居广州,从此曾凡柏在照耀村房、田、山林“三无”,他也成为同学羡慕的“羊城白领”。

为选准照耀村的“领头羊”,改变当地的“后进村”风貌,坝陵办事处希望翠竹集团“支援”一位能人回村参选。张道槐亲自张罗,结果同乡们一致推荐集团党委成员、办公室主任曾凡柏。

本来曾凡柏的母亲不希望他再回到农村,曾凡柏给母亲做工作说:“我是您的儿子,也是照耀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我愿意回去接受父老乡亲的挑选。”2014年11月,曾凡柏放弃在广州的企业管理层职位,高票当选为照耀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真正上任后,村里面临的困境仍让曾凡柏震惊:村账面仅有700元,可新一届村“两委”向群众承诺的事,件件需要花钱,仅村委会办公楼扩建就得39万元。

“村委会都没水用,荒草齐膝盖,还指望办成什么事呢?”曾凡柏四处筹资,完成了扩建村委会办公楼这个在很多村民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扩建后的村委会办公楼增设了便民服务中心、村部广场,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音响设备,群众不仅办事方便多了,以前只能奢望的健身、跳广场舞等文体娱乐活动也开展了起来。

为带领村民致富,换届以来,照耀村先后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分批次组织200余村民到广州、珠海等地学习考察种养业,袁家河药材、呈祥蔬菜、曾山花卉苗木、青山生态养殖等一批农业种养殖基地建立,为村民致富找到路子。

村民们都说,曾凡柏回来后,中午泡方便面、晚上吃快餐,每月汽油钱倒贴近千元,“他的小日子倒退了,村里烂摊子得到了大改观。”

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邮递员熊桂林

27年未发生一起误投、漏投邮件现象

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地处梁子湖以南,与鄂州、大冶隔湖相望。在这片湖汊纵横的乡邮路上,有一位无人不晓的乡村邮递员熊桂林,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几乎跑遍了舒安街道的每一个村湾,累计行程超47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误投、漏投邮件现象。

舒安街直到2013年才撤乡设街,是地道的农村地区,当地村里的居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出门不容易,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就会请熊桂林顺路带过去。这些年,熊桂林无偿代购货物所耗的精力甚至超过了投递邮件。

工作这么多年来,熊桂林骑坏了5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为方便给邮路上的老百姓捎带生活日用品,甚至自费买了一辆农用三轮。

熊桂林的手机里存着300多位老人的电话,专门用来记事的笔记本用完了18本,上面划得密密麻麻,办一件划一件:哪位老人的社保要领了,补贴要发了,医保卡要领了,电费要交了;哪位老人家电水壶坏了,门锁坏了,下水道堵了……时间一长,“有事就找邮局的熊桂林”,就成了舒安街大小村湾里乡亲们的习惯。

熊桂林不仅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手”和“脚”,同时也是村民的“脑”。他利用掌握的知识为乡亲们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邱传付老夫妇一直是当地的困难户,在熊桂林的建议下,他们将家里的8亩水田改种太空莲。为帮助老人种好莲,熊桂林找来种莲能手,从栽种、移栽到管理手把手指导。

在收获季节,还不等邱传付开口,熊桂林介绍来的收购大户早早就将货车开到老人家门口,高价收购了全部莲子。当年,8亩莲田带给邱传付近4万元的经济收入,彻底改变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状况。

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熊桂林并没有太多的自豪,他表示,只是习惯了把村民们当成自己的家人。

“希望各级政府给予农村电商平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电商扶持力度,让更多偏远的乡亲获得政府惠农红利。”熊桂林说,作为工作在邮政一线的党员,依托邮政服务三农的平台,履行普遍服务的职责,以金融助力农村“双创”、精准扶贫,自己责无旁贷。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第一书记蔡琼

带领小村庄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改

村集体收入从18万元到近千万元,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只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共同村第一书记蔡琼。

伍家岗区共同村面积6.8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514户2319人。过去的共同村以柑橘种植为主,2008年村集体收入只有18万元。

2009年,共同村服务宜万铁路建设,开始了征地拆迁。2012年,宜昌城市东拓,东站路、花溪路、峡州大道穿村而过,三峡物流园、宜昌生物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接踵而来。为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宜昌市政府出台了村级发展预留用地的政策,这让蔡琼激动不已。

108亩的土地是带动村民致富的希望,怎样利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蔡琼说服村两委班子进行了综合考虑。当时,宜昌东站片区建设已经启动,生物产业园、三峡物流园紧邻共同村落子布局,原来的偏僻乡村变得寸土寸金,这片土地每年租金可以超过200万元。考察后,蔡琼带领大伙作出决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把高科技人才、企业都吸引到这里创业。

项目刚启动,蔡琼就面临征地拆迁的大难题。在10天的时间里,蔡琼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挨个上门做工作,一点一滴地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理解。随后,125户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搬迁,腾出1550多亩土地,为后来建设宜昌生物产业园奠定了基础,创下了远近闻名的“共同速度”。

失去了土地的村民做什么?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发展?蔡琼带着村两委班子考察学习、请大学专家现场论证,邀请企业家老板到村子考察,建设宜昌(国家)高新区共同企业创业园。经过3年建设,园区吸引了30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22万元。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281元,村集体收入达800万元。

去年,共同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启动,村集体千万资产变股权。蔡琼说,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基本由村委会打理,名义上村民“集体所有”,实际上“人人无份”。搞了股改,资产变股权、村民当股东,集体资产的权属就不再是模糊的、虚的,持股人和股份合作社“绑”在一条船上,都得同心同向来划船。

对于股改,村民纷纷表示欢迎:“有了股权,细水长流,而且股权可继承,世代受益,这种‘长期饭票’,确实比分光吃尽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周舜尧 徐靓丽 刘倩雯采写)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周舜尧 摄

本报记者 徐靓丽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