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成都银行三战IPO 拨备覆盖率近红线

成都银行三战IPO 拨备覆盖率近红线

2017-05-22 10:37:4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报告期内净利增速持续下滑,2016年不良贷款率2.21%高于行业水平

□本报记者 沈右荣

三闯IPO的成都银行,从盈利能力及监管指标两个维度来看,数据依然显得尴尬。

透过招股书,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成都银行业绩持续下滑。报告期内,该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8亿元、28.16亿元、25.77亿元。而A股银行新军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近三年的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

从银行监管专项指标看,成都银行也处于劣势。报告期内,其不良贷款率为1.19%、2.35%、2.21%,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为1.25%、1.67%、1.74%。与之对应的拨备覆盖率,成都银行几乎踩红线。近三年,其拨备覆盖率为252.25%、159.98%和155.53%,去年的数据与监管指标“150%”接近。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按照招股书上公开的电话号码多次致电成都银行,但均无人接听。

5月1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银行业整体出现业绩增速下滑局面,但只是增速下滑,像成都银行这样净利负增长的拟上市银行,并非普遍现象。

面对补充资本金压力,

成都银行三闯IPO

继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敲开A股大门后,位于西南的城商行成都银行也加入IPO大军。

4月28日,证监会官网预披露成都银行招股书。其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8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0.51亿股,所募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成都银行的资本市场之路较为坎坷。6年前,成都银行就开始筹划上市,此次已是其第三次出现在IPO队伍中。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6月,成都银行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IPO议案。次年4月6日,成都银行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进入等待审批阶段。就在其IPO申报过程中,2013年9月,掌舵9年且一手推动成都银行上市的原董事长、行长毛志刚,因涉嫌受贿被“双规”,随后被检察机关侦查、移送起诉。

一同被查的还有成都银行原董事吴忠耘,其同时也是成都银行第一大股东成都投资控股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6月30日,成都银行终于在上市路上迈出实质性一步,证监会网站预披露了其招股书。

然而,到了2015年,成都银行更换会计师,触发证监会规定的首发中止审查的情形,导致“中止审查”,不得不退出正常排队的名单。

去年上半年,成都银行回归IPO队伍,但在7月份又因“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展开”,被“中止审查”,成都银行再次成为同批次等候A股上市的城商行中,唯一一家未通过发审委审核的银行。原因是,其时,成都银行5名独董中有两名辞职,导致该行独立董事人数暂不满足证监会“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独立董事”的要求。

面对补充资本压力及A股银行IPO开闸,执着于A股的成都银行似乎看到希望,再次向资本市场冲刺。

针对成都银行的上市,冀志斌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都银行面临着转型、创新业务、开设分支行等发展要求,需要消耗较多资本,因此通过上市补充资本金显得较为迫切。

盈利及监管数据暴露短板

成都银行上市路上步履蹒跚。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近些年,成都银行回报给股东的数据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报告期内(2014年至2016年),成都银行的营收为91.31亿元、89.59亿元、86.10亿元,对应净利为35.48亿元、28.16亿元、25.77亿元,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均为负增长。

与A股银行新军中的三家城商行相比,成都银行的上述业绩处于劣势。其中,规模与成都银行相差无几的贵阳银行,2014年营收57.43亿元、净利24.36亿元,远不及成都银行。但是到了去年底,其营收达到101.59亿元,超过成都银行近16亿元,净利达到36.54亿元,是成都银行同期净利的1.4倍。

作为监管层考核商业银行的几大重要风险监管指标,成都银行不仅不占优,甚至还有拖行业后腿之势。

数据显示,报告期,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252.25%、159.98%和155.53%,虽然符合监管层要求的“150%”的要求,但已经接近监管红线。

同行业15家上市城商行中,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300%,而盛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59.17%,也高于成都银行3.64个百分点。当然,从拨贷比看,近三年,成都银行都超过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重要风险的监管指标不良率,报告期内,其不良率分别为1.19%、2.35%和2.21%,而同期行业水平为1.25%、1.67%和1.74%。

去年,上述同业15家上市城商行中,除了盛京银行为1.74%、杭州银行1.62%、哈尔滨银行1.53%,这三家银行的不良率超过1.50%外,其余的均低于这一水平,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及重庆银行还低于1%。

此外,近两年,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迁徙率为68.67%、53.57%,在行业中也属于较高水平。

上述数据显示,成都银行的不良率、不良贷款迁徙率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对此,成都银行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部分企业还款能力下降,该行下调了部分贷款评级。

此外,成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基本处在平均线下方。

报告期,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4%、11.13%、10.23%,均符合监管要求,但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为10.76%、10.91%、10.75%,成都银行略低于平均水平。

对此,冀志斌认为,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处于劣势,就是成都银行坚持不懈走上市之路的主要原因。

经营过程屡有违规,3年被处罚20次

报告期内,成都银行被处罚20次,或将给其上市之路添堵。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成都银行因贷款支付管理不严等经营违规行为,受到银监会派出机构处罚的有8宗,处罚金额合计259万元。其中,仅在2015年11月,其支行就受到银监会四川监管局4次处罚,新津支行、锦江支行和高升桥支行分别被罚款30万元、20万元和30万元。另外,高新支行被罚款10万元,并被没收尚未清退的抵押登记费6.73万元。

同时,在报告期内,成都银行还被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处罚6次,被处罚金额共计100.30万元。其原因主要是成都银行未按规定报送统计报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

此外,成都银行还因涉及咨询服务费质价不符等行为,被发改委等价格主管部门给予处罚6宗,处罚金额共计189.86万元。

除在经营过程中屡屡被罚外,成都银行也存在业务较为集中的城商行通病。截至去年底,成都银行向最大十家单一客户发放贷款总额为87.2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39%,占资本净额的30.37%。成都银行表示,若最大十家单一贷款客户贷款质量恶化,可能使该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也可能对其向这些借款人发放新贷款或续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该行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从成都银行贷款投向看,去年底,其投向的前五大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所投贷款占比为21.74%、15.79%、13.10%、11.42%、9.62%,共计占比为71.67%。

数据显示,成都银行去年制造业的不良率为8.23%,远高于2015年的4.65%和2014年的1.51%,这也是拉高该行整体不良率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多次致电成都银行进行采访,均无人接听。

成都银行第三次冲刺IPO,但各项指标数据仍不占优势。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