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同业存单量价井喷 监管剑指去杠杆

同业存单量价井喷 监管剑指去杠杆

2017-04-24 02:21:2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前3个月发行总额4.51万亿超去年全年,发行利率与期限出现倒挂

□本报记者 沈右荣

短短三年,以同业存款替代品形式出现的同业存单市场日趋活跃。

“2015年就有发行,去年火起来,今年火得不行,进入巅峰状态。”4月22日,国泰君安一固收分析师这样向长江商报记者描述同业存单的发行情况。

事实的确如此,长江商报记者依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4月20日,同业存单发行额达4.51万亿,余额4.48万亿,远超去年全年3.48万亿的规模。

与此同时,发行利率随之步步高升。大部分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4.5%以上高位,部分城商行1月发行利率5.3%,发行利率与期限倒挂明显。

不过,目前,在同业投资链条扮演重要角色的同业存单正面临金融去杠杆压力。近期,监管层连续发文,要求对同业存单等问题进行监管。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必将导致很多商业银行为避免后期差异化监管而大量取消同业存单的发行。

而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看来,随着监管层的监管及引导,同业存单将回归理性。

股份行、城商行成同业存单发行主力,占比87%

同业存单发行井喷惊艳了银行间债券市场。

“大家都在抢着发,我们行算是少的。”4月20日下午,一家股份制银行办公室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争发同业存单当属今年行里重点工作。

确实,在债券市场,同业存单已是炙手可热。

长江商报记者依据Wind数据初步统计发行,今年4月份的21天内,共有1685只同业存单上市,开始计息,发行总额为8912.10亿元。而今年以来,发行规模达到4.51万亿,债券余额为4.48万亿,远超去年全年3.48万亿的发行规模。

具体单月,2月发行规模为1.97万亿,3月为2.02万亿,相较去年同期1万亿的发行量,接近翻倍增长。从同业存单净融资额看,2月期量为1.02万亿、3月为1.59万亿,对应的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分别为9518亿和4291亿,2月份创下了同业存单发行以来净融资历史纪录。

国泰君安证券向长江商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同业存单存量规模已达7.88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2%。

如此庞大的规模究竟是谁在追捧?

数据显示,股份行、城商行是同业存单发行主力,占比达87%。

2013年,同业存单刚起步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是发行同业存单的绝对主力。但到今年3月底,国有大行同业存单发行存量占比急剧下降至1%左右,同期,股份行持续高速增长,规模由2014年885亿元增长至3.56万亿,同期占比由71.7%降至45.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快速增长。城商行的规模由2014年的175亿元增至3.35万亿,占比由14.2%上升至42.5%。起步较晚的农商行如今的规模已达8309亿元,占比10.5%。

同业存单的疯狂,不只是量的攀升,还有发行利率的高位运行。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去年1至10月,股份行发行利率在2.5%—3%、城商行在2.6%—3.3%区间运行。但随后的两个月,利率迅速拉升,在12月21日—26日创下年度新高。其中,股份行1月5.0005%、3月4.4999%、6月4.7115%,城商行1月5.3714%、3月5.1643%、12月5.0313%。此后出现短暂回调。今年以来,发行利率继续一路走高,在3月22日—24日达到高峰,股份行1月4.7457%、3月4.6438%,城商行1月4.9854%、12月4.7991%。

数据显示,发行利率与期限出现倒挂。

纳入考核预期增强,监管落地前中小银行抢量

同业存单量价齐飞的背后,或许与监管考核落地前,中小银行抢跑做存量密切相关。

广发证券分析师屈俊分析,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及深化,银行存款增长疲软,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无法靠吸收存款增量来满足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不再是传统的靠吃息差过日子,其经营模式已由此前的负债驱动资产转变为资产驱动负债,以利于自身快速扩张。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快速扩张需要银行存款来支撑。作为现有主动负债工具的补充,同业存单应运而生,便利了银行“资产驱动负债”经营模式的运作。

华中一国有大行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同业存单具有其他负债工具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如备案制发行,发行条件宽松,期限结构灵活,无需缴纳准备金,流动性较好。而且,不计入同业负债,发行同业存单类似于发行金融债,有利于降低流动性覆盖率。作为资产,发行同业存单对资本金占用低,作为银行间往来的工具,不计入广义信贷资产增速考核测算。

屈俊认为,中小银行相中同业存单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近年来,银行投资增长明显,不少同业资金用于对接同业理财、债券投资、委外投资、固定收益类基金等业务,资产端久期较长,而负债端通过短久期的同业负债或者同业存单资金进行匹配,存在期限错配,其存量负债滚动接续承压。

去年底,监管层公布将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货币考核范围意见。为应对考核及季末流动性,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业存单的供给。

监管落地前的抢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中小银行纷纷在监管出台前做大同业存单存量,方便在新规出来后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

此外,为缩短高成本影响区间,同业存单发行期限短期化,而负债端滚存压力下,连续发行也使得同业存单发行量高位运行。

还有人士表示,相较大行,中小银行委外投资降幅不明显,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国有大行累计增加1700亿元,而中小银行累计增加了1.8万亿元,超国有大行10倍。资金委外出去,想短期内揽回,需要中小银行提供更高收益的同业存单。

监管下将温和回落

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同业存单或将温和回落。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看来,同业存单的爆发,与宏观增速放缓存在关联,且不利于实体经济。金融机构依托同业存单进行同业理财、委外理财的模式赚取利差,同业存单本身的质押标的属性亦决定其与杠杆高企的紧密关联。更重要的是,同业存单本身发行利率的一路飙高,又使得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成为大型商业银行的投资标的,同业存单银行间互持加剧了资金的空转,使得“脱实向虚”难扭转。

“资金在银行间空转,企业融资成本难降低。”冀志斌说,监管层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势在必行。

实际上,火热的同业存单已经迎来了强监管。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银监会接连发文,要求对同业存单等问题监管。4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和《关于开展银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针对同业存单和同业套利等问题加强监管。4月12日,银监会又发布《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内容涉及同业存单、银行理财、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转让行为等多方面问题。

记者查询发现,6号文明确提出,要“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

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同业存单量价高企的背景下,监管层针对同业业务链连续发文加强监管,必将导致很多商业银行为避免后期差异化监管而大量取消同业存单的发行。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同业存单规模庞大,预计监管层会加强引导,让银行逐步放缓同业存单发行,最终温和回落。

冀志斌表示,同业存单监管趋紧与同业存单发行趋缓将利好实体经济。通过加强对同业存单监管,堵住银行同业业务漏洞,实现同业去杠杆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此外,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具有参考作用,伴随着同业存单供给减少、发行利率下降, 将传导至降低短期票据以及企业债的发行成本,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