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接纳情绪、设立规矩 你是“牧羊犬”型妈妈吗?

接纳情绪、设立规矩 你是“牧羊犬”型妈妈吗?

2016-10-08 08:29:01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杨枫 插图赵健

“上周,我们幼儿园召开新生家长会,园长提倡我们做‘牧羊犬’型妈妈。”前日,晨报亲子圈圈友“星子”妈妈在圈中抛出了“牧羊犬”型妈妈的新概念,引起了不少圈友的关注。记者发现,不同于以往提出的“虎妈”、“狼爸”,“牧羊犬”型妈妈这一新提法也在朋友圈和微博中被不少育儿大V提及。那么,“牧羊犬”型妈妈是什么类型的育儿方式,具体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呢?

老虎型、绵羊型家长最多

“星子”说,园长在家长会现场给在场的所有家长做了一道题,结果显示选择B和C的家长最多。这道题是“你是什么类型的妈妈?”

带孩子逛街,说好不买东西。结果,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开始吵闹要买。这时,你会怎么做?

A. 不理会,冷处理

B. 有些生气地和孩子说:“说好不买,就不会买。”

C. 哄孩子说:“别生气,我们去买吧!”

D. 安慰孩子说:“你现在很不开心吗?”

园长解释说,选项A 代表着鸵鸟妈妈,家长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在乎,也不理睬。这种类型的妈妈教育的孩子,其情绪没有被关注,长大后孩子会变得不关注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忽视别人的情绪。由此可能变成一个没有情绪的人。

选项B 代表着老虎妈妈,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满,通过责骂、处罚,强硬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在这种教育态度的影响下,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不被理解,甚至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爸爸妈妈爱我吗?”。同时,孩子会逐渐变得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父母也容易和孩子变得疏远。

选项C 代表着绵羊妈妈,孩子一有负面情绪就安抚妥协,对孩子予取予求。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情绪暴躁、没有耐心,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

选项D 代表着袋鼠妈妈。这种类型的家长虽然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虽然能做到换位思考,贴近孩子的内心,但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星子”妈妈抛出这道题后,亲子圈中的父母大多选择了B和C,也就是“老虎型”和“绵羊型”家长最多,“星子”说在幼儿园中,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也是最多的。

圈友们感慨,这两种类型的家长确实最常见。圈友“光明”表示,有一次带孩子逛街,儿子看见了玩具汽车,缠着妈妈买。妈妈劝说:“家里有很多了,不买了。”儿子就大哭大闹起来。“我遇见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严肃呵斥,不能助长这种‘见啥要啥’的歪风邪气。”“光明”说一般会用揍你、不要你等语言呵斥孩子。

而走温柔线路的“绵羊型”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就表现得特别无力,特别是面对孩子哭闹时,特别容易心软,这一型的家长中祖辈特别多。“不要哭了,我带你去买玩具。”、“乖,别难过,带你去买新衣服。”……爷爷奶奶们溺爱孩子时,这样的话几乎挂在嘴边,物质补偿成了家长们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唯一办法。这种父母往往也被称为“无原则父母”,面对孩子哭闹、委屈,他们一味妥协。一方面,家长们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没必要太计较原则;另一方面,父母看到这样能达到效果,也就顺势而为。

不做“绵羊”、“老虎”

做“牧羊犬”妈妈

“星子”表示,园长最后揭示其实真正会和孩子取得沟通的妈妈,是“牧羊犬”型妈妈。此类型的妈妈不仅能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还能“有度”地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从而能够逐渐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再回到开头的题目上去,带孩子逛街,说好不买东西。结果,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开始吵闹要买。这时,你会怎么做?

对于这种情况,“牧羊犬”型妈妈首先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复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被理解了,是给孩子情绪降温的最好方法。比如当孩子不停地说 “我要,我要,我就是要!”的时候,妈妈如果说 “我知道了宝贝,你很想要这个东西,现在不给你,你很难过”,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因为孩子哭闹的目的就是要让妈妈明白“我就是要”。其次,温柔而坚定的和孩子一起遵守约定。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父母的身份和角色强制性地设立规矩,而是像小伙伴一样建立约定。比如,出门之前和孩子约定好不买玩具,并且对孩子说“妈妈决定要和你一起遵守约定”。让孩子觉得,这是两人之间和平、公平的一个约定,要一起遵守。

总结起来,要做“牧羊犬”型妈妈需做到八个字:接纳情绪,设立规矩。

接纳孩子的情绪

是和孩子沟通的“法门”

听完“星子”妈妈的介绍后,亲子圈圈友们也就如何正确接纳孩子的情绪展开了一番讨论。圈友“小溪潺潺”表示,看了不少育儿书,很多育儿书中都提到了接纳孩子情绪非常重要,如现在畅销的育儿书《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这本书中也阐释了这样的观点,接纳孩子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情绪,此为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在反复实践中,自己总结出了和孩子沟通的“三步法”。

第一步就是接纳情绪。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孩子是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他,接纳他。并说出他的感受:你觉得不开心吗?刚才那个小朋友碰了你,你觉得疼,是吗?等等。因为孩子有时候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只有以哭闹来表现,爸爸妈妈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了原因,帮孩子说出原因,孩子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受。“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在大哭,我说出她的情绪后,她的情绪马上会安静不少。”“小溪潺潺”说。

第二步就是认真倾听。孩子的哭闹总是有一定原因的,通过接纳情绪让孩子安静下来后,接下来是要认真的倾听,听听孩子是怎样想的。家长在倾听时一定要专注,蹲下来,和孩子面对面,作出这样的姿态是让孩子看到家长对他的尊重,然后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

第三步是真诚交流。通过倾听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后,接下来家长要说话了,这就要真诚的交流,把爸爸妈妈的想法告诉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去引导孩子。交流的时候注意,你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孩子考虑,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喜欢的语气来交流,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世界,赢得孩子的认同。

那么当家长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怎样合理地宣泄?怎样及时地释放?

育儿专家提供了以下几种方式让家长参考:

(1)让孩子和“情绪”呆一会,哭就哭一阵。

(2)找一个专门的发泄工具,比如枕头。

(3)画画,涂鸦,尽情地把心中的不满都画出来。

(4)唱歌,随便什么词什么曲,瞎编乱造也行,吼吧。

(5)体育锻炼,去打球,去跑步,全身舒展,打通经脉。

(6)户外旅游,开阔心境,放松情绪。

(7)在家里布置一面“心情墙”,每天把自己的情绪写/画出来。

(8)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整理情绪。

(9)倾诉,让孩子学会倾诉,跟同学、朋友,当然父母也是倾诉对象。

向“牧羊犬”妈妈学习

设立规矩

著名情商教育学家张怡筠是国内较早提出“牧羊犬”妈妈这一概念的心理专家,她表示在学习做“牧羊犬”妈妈的过程中,妈妈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设立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学会“适度”教育:适度控制,适度满足。

比如说,很多家长所困扰的“孩子喜欢玩手机和电子产品,怎么办?”张怡筠表示,完全禁止是非常困难、也不聪明的做法,容易让孩子失控。如果他喜欢玩某个游戏,妈妈则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自制力培养的工具。把握“度”的控制,提前和孩子约定好每周玩的次数和时长。让他懂得,“我可以玩游戏,同时也可以放下”,这就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一个过程。绝对禁止不如进行适度的教育。无论是游戏、饮食还是交朋友,只有当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拿捏一个准确的度,他的人生才会是真正有乐趣的人生。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