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游客“爆买日本”的产业警示

中国游客“爆买日本”的产业警示

2016-02-15 02:36:3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赴日人均支出1.6万元,国内消费水平增长与制造业发展成巨大反差

□本报记者 陈妮希 实习生 黄钰安

2016年春节前,中国游客在海外的“爆买”行为引起全世界关注。而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也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同时启发国人思考如何把消费热情留在国内。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12月1日,日本年度“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中,日本坊间形容中国游客在日购物出手豪爽的“爆买”一词毫无意外地拔得头筹。主办方在推荐词中介绍,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增加的外国来日游客中,中国游客的“爆买”远远超过其他客流群体,在药妆店、家电量贩店、超市和百货店里,人均消费超过17万日元。

然而,日本企业则感受到更深的冲击。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卖药的开始搞化妆品”“造西服的居然弄起了保健品”……在中国游客的推动之下,日本行业之间也似乎被“爆买”现象打乱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日前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要优化中国的整体产业结构才能真正与我们的大国形象匹配起来。”

中国游客催生日本年度词

“赢了,中国的各位,你们也高兴了,去日本桥多买点东西,高高兴兴地带回去吧。” 早在去年初,中国超级联赛第三名广州富力队于客场战胜日本三冠王大阪钢巴,就有日本球迷在论坛上留言,看重中国消费者在日本疯狂购买的潜力。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日本网友的此番调侃并非失望之余的信口之语,在2015年的春节假期里,足足有45万中国游客赴日本购物,在市场上狂掷千亿日元,给个人消费持续萎靡的日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在2016年春节,虽然数据暂未统计出来,但赴日中国游客旺盛的购物需求依然备受瞩目。

由于中国游客购物欲望强烈,日本媒体将其形容为“爆买”。日本观光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访日中国游客约500万人,占访日外国游客的四分之一;中国游客总消费额达1.41万亿日元(约合792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额为28.38万日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比其他外国游客在日人均消费额多10万日元(约合5600元人民币)。

虽然奢侈品依然是中国游客境外购物的主流选择,但中国游客在日本购买率最高的一些产品主要是电饭煲、化妆品、药品(包括营养药和儿童药品)、马桶盖、点心、尿不湿等这样的日常用品。

以去年大热的“马桶盖”事件为例,曾在一段时间内,日本多家商场席卷而来的中国游客甚至一度将电饭煲与马桶盖购买至断货,有商场为此全部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来接待中国游客。

日本商家配中文导购

从马桶盖到药品化妆品,甚至连日用品也要千里迢迢从日本买回来,这正是当下中国人疯狂在日本购物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去日本购买在中国买不到的东西,似乎还在情理之中,可中国游客却要在东京买中国也有售的同品牌智能马桶盖,并带回国让日本公司的当地子公司帮着安装,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中国游客的“爆买”之举?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中国游客的心态在全球化时代逐渐开放和自信起来,这些都是构成中国游客在日刮起购物风潮的基础条件。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整理了解到,2015年年初,日本政府再次明确了“观光立国”的政策,继续放宽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签证的条件,中国游客往返日本相较以前更加便捷。

在此基础之上,日本政府制定了《外国游客倍增计划》,大幅增加了免税商品店店铺数;并且在2014年10月便将食品与化妆品纳入了外国游客免税品的范围中,购物金额达一万日元即可享受免税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更是刺激了中国游客在药妆店等商店的消费。

而日元的快速贬值也是造成购物潮的一大原因,对于中国赴日的游客来说,人民币较之前更加值钱。

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游客,日本商家也使出浑身解数悉力迎合。除了配备能讲中文的工作人员外,日本有商家甚至引进了银联和支付宝来吸引中国游客消费,其中包括日本大型连锁超市“唐吉诃德”、日本最大的家电连锁店“山田电机”和总部位于大阪的日本近铁百货公司。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根据免税商品的购买记录,给零售商店提供有关数据,以作为进货参考。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良好的服务和商品的物美价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都促使着日本成为境外旅游的首选之地。

企业跨界逐利或将改变行业格局

已持续了一年的“爆买”现象似乎正改变着日本的市场风向。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风潮,日本许多行业大佬也开始尝试跨界“捞金”,其中甚至包括曾经将西服变为日本“国民制服”的AOKI集团。

在药品保健品大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情况下,曾专注于卖西装的连锁店AOKI的创始人青木扩宪组织力量建立了寿本铺株式会社,研发出了一款新的保健品,并特意开通了中文网站,为中国顾客提供信息与服务,掀起了一个颇具中国风的抢购高潮。

这样的转战策略也的确为AOKI换来了效益,保健品上架之后好评如潮,经常供不应求。这其中中国游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有网友笑称其的新目标已然成为“让中日民众穿着舒适得体的西服,服用健康自然的保健品”。

事实上,AOKI只是跨界发展的其中一家,还有不少大公司盯紧中国游客进行跨界发展。有企业家分析,“潮水般涌来的中国游客,已经不是让日本企业效益短期飙升那么简单,而是正在强力推动日本各行各业重新洗牌,进行大整合。从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谁能把中国游客服务得最好,谁就将是日本市场今后的王者。”

对此,媒体曾报道称,以前外国观光客喜欢到日本买家电、高级手表,近年转向平价生活用品,且回流客多。日本的化妆品、日用品制造商陆续增设国内生产线。例如花王虽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同品牌尿布,中国人仍喜欢到日本抢购日本制婴儿纸尿布,部分中国游客坚信“用起来效果不同”,而花王也已把国内两座工厂挪为婴儿纸尿布专门生产线。

小林制药的退热贴、消炎镇痛剂等是赴日游客最爱抢购的药,据说商品名改成汉字及插图示意的新包装成效极佳,去年第二到第四季销售是前年同期三倍。日本贸易统计显示,2015年化妆品出口额较前年增35%,达1675亿日元,创史上新高。原苦于人口高龄化、国内市场萎缩的日本最大化妆品牌资生堂也宣布新建厂房,目标2020年量产,将是该公司时隔37年首度在日本国内设立新厂。

“这是日本企业紧跟市场风向的举措。”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的跨界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日本产品对中国游客的吸引程度来加大某些产品的生产量。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跨国“爆买”警醒中国制造

在“爆买”现象的背后,是近年来看似一路高歌的中国制造仍未跟上日益增长的中国消费。“Made in China”虽已远销海外多年,却还是没能获得国人的充分信任。而今的中国制造,仍然还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

在朱丹蓬看来,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国内产业的转型还没有到位。日本的马桶盖是按照日本的要求和日本送过来的材料做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产业的结构等各方面还是有待提升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快消行业也还是处在一个产业转型的阶段,如何升级自己的品牌、产品等各方面环节,对于将来快消行业如何屹立世界之林是非常关键的。”朱丹蓬坦言,现在中国处在一种工业化和信息化大量交汇的时代,首先还是需要以产品为准,让产品与品牌相匹配。但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在产品方面有缺失,而是希望通过品牌来拉动消费,太注重广告和娱乐营销。

“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走精品的路线。” 叶青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国产产品的量很多,但拿得出手、能名列世界前茅的还不多。真正吸引人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数量上虽然上去了,但还要提高精品的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消费额还是很大的,从汽车到日用品等方方面面都有。从世界格局来讲,我们还是充当着一个代加工的角色。

——快消行业分析师朱丹蓬

今年春节期间,正在日本银座街头“爆买”家电等商品的中国游客。



韩国零售霸主乐天百货“失宠”探因

长江商报消息 百货门店2015年销售下降1.2%创最大跌幅,三季度在华超市减少4家

□本报记者 杨玲玲

作为韩国第一大百货店,乐天百货占据韩国零售业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年来,以乐天百货为代表的韩国百货业正面临着“失宠”危机。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经历前三个月的连续稳定增长之后,韩国零售销售额去年12月突然急转直下。据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现代百货、乐天百货以及新世界百货旗下运营门店的销售额在去年12月份出现5.7%的降幅。

事实上,韩国百货业近几年的日子一直较为“难过”,2014年韩国百货业销售同比萎缩了1.9%,2015年韩国消费市场继续进入下滑阶段,百货门店销售降幅为1.2%,为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经过40多年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的韩国零售业,突遇发展疲软的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内需不振外,另一个原因是韩国政府出于保护小零售额的目标,去年开始实施大型超市义务休业活动。对此,韩国百货店不得不放下架子与电商联手寻求双赢的模式。

韩国百货业遭遇滑铁卢

长久以来,韩国首尔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吸纳力、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的领导力等均颇有心得。不过近两年来,在全球零售业普遍萧条的大环境下,韩国百货业也开始面临业绩下滑、关店止损、调整自救的现状。

2014年,韩国乐天百货遭遇了十年来的首次业绩下滑。因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线上商城购物,加之从海外网站购物的韩国人数量迅速增加,其传统百货商店遭遇了空前的打击。

乐天百货目前在韩国运营着116间百货店,同时在国际市场拥有9间,其中中国5间、越南2间、俄罗斯和印尼各1间。2007年开始营业的乐天百货莫斯科1号店,是韩国百货行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家百货商店。

而中国市场则是乐天百货最为重视的海外市场。2月13日,长江商报记者登录乐天百货官网看到,除了当前已开业的北京乐天银泰百货,已确认的天津、沈阳项目,包括上海、大连、青岛等城市都将会陆续出现乐天百货的身影,预计2018年,中国将有20家以上的乐天百店。

不过,乐天百货绕不开的难题是,如何开拓颇为坎坷的中国市场。

2008年,乐天百货进入中国市场的首个项目——北京王府井乐天银泰百货正式开门营业。作为银泰集团和乐天集团的合资公司,双方在该百货商场各持有50%股份。然而备受期待的乐天银泰百货,实际经营中却让人大跌眼镜,来自银泰百货提供的数据显示,短短4个月该商场便亏损了1.02亿元。

“在韩国乐天操刀该项目时,商场自采了大量韩国商品,但由于运营团队对北京消费者不够了解,大量货品砸在手中导致巨亏。同时为了邀请大牌进场,商场做出了补贴装修、免租等利益牺牲,而且商场一直聘请外资团队运营,人力成本不菲。”熟悉该商场的业内人士曾对媒体表示。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受困于业绩不佳,乐天银泰百货不得不持续地缩减其引以为傲的韩国品牌的数量,并最终更名为“IN88”。

师从日本的韩国百货业,在经历了1997年到2003年的大衰退后,再次崛起,但是2014年起,韩国百货业再度遭遇电商及购物中心的双重冲击。销售业绩下滑、闭店、撤离……韩国百货行业看起来形势严峻。

乐天百货“失宠”零售市场

出现亏损情况的不单是乐天百货,同属韩国乐天集团的乐天玛特超市,在中国市场也相继出现水土不服继而关门谢客的现象。数据显示,超市业务的疲软令该部门去年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87.2%至60亿韩元,其中,国际市场的亏损加剧至350亿韩元。超市业务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有116间乐天玛特门店,其中三季度关闭5间,增加1间,净减少4间。

同时,财务数据显示,乐天百货去年二季度净利润暴跌90.8%,从上年同期的2800亿韩元跌至260亿韩元。截至去年9月底的三季度,乐天百货销售录得6.9%的增幅至77190亿韩元。不过,收入上涨主要受金融及药品业务驱动,核心的百货和超市零售业务增幅均低于平均水平。

如今,关店几乎成为了百货业逃不掉的梦魇。电商冲击、租金上涨等多个因素导致零售业百货业的关店潮汹涌而来。百货业关店潮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百货业的寒冬已经到来了吗?

时间回溯到2009年10月19日,乐天百货宣布收购方铿家族持有的时代超市72.3%的股份,对于其他小股东持有的27.7%的股份,则以最多6.3亿美元进行收购。这样的收购并不让人陌生,韩国企业大多选择通过合资或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乐天百货的这次收购决策并不明智。方铿的报价是每股不低于5港元,而收购当天其价格却只有4.64港元。与此同时,时代超市因为种种原因,在出售股权前就已是个烂摊子,该公司200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754万元,比此前同期的8930万元下降13%,其间还因亏损而关闭过4家综合超市。

而在当年如日中天的乐天百货看来,时代超市经营业绩接二连三地下滑,反倒是为乐天百货的接盘埋下伏笔。不过,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并未让乐天百货如鱼得水,反而令其频频传出店面亏损甚至停业的噩耗。

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地方开始出现中小百货店倒闭的情况,随后大型百货店也加入倒闭行列。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大型百货已明确将要关店的数量达到38家,2015年6月起,位居百货业之首的万达百货也开始大调整,计划精减门店至50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认为,网店的销售量挤压了实体店的销售。同时,世邦魏理仕华中区商业服务部资深董事黄英波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过去几年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多的10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中国,在未来的2016年至2019年间,还将有大量购物中心持续供应。除一线城市外,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因为大量的新增供应已经开始对零售市场表现带来压力。

除此之外,系统性城市规划的缺失也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部分地方财政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过度依赖,致使政府在短期的土地供应节奏和长期的区域规划发展之间的不协同。在一些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住宅群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区,过量、过早的商业用地供应及项目开发的结果往往使新建成购物中心人流量不尽如人意。”黄英波提到。

零售业寒冬与第二春

对于中国游客而言,韩国“零售一哥”乐天旗下的百货、免税店,是到韩国旅游的必逛之地。从首尔飞回中国的飞机上,几乎可以看到游客们人手一个印有乐天logo的购物袋。不过,有数据表明,虽然近几年来前往韩国旅游度假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多,但他们在韩国百货商店的人均消费额却在大幅降低。

根据韩国乐天百货商店2015年发布的数据,去年春节期间,光顾乐天百货首尔小公洞总店的中国游客在顾客中的占比高达26%,创历史新高,而中国游客人均消费额为56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136元),较去年下降14%,较2013年降低38%。

业内人士称,目前韩国乐天、现代、新世界三大百货店巨头,占到韩国市场大约80%的市场份额。韩国三家大型超市的销售额已经连续14个季度下滑,内需不振是一个原因,另外韩国政府出于保护小零售额的目标,去年开始实施大型超市义务休业活动。

韩国百货业为扭转业绩下滑都做了些什么?

业内人士提到,过去韩国百货店都是自己运营电视购物平台或直营网店,很少与综合购物平台来合作的,不过最近随着电商的强势增长,韩国百货店不得不放下这种高大上的架子与这些电商联手寻求双赢的模式。此外,最近韩国百货店内开辟了一个主题卖场,成为新趋势。

同时,黄英波认为,百货业进入购物中心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现如今百货业进入成长瓶颈期,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土地取得越来越困难,城郊购物中心的兴起则有了相对的空间。以湖北武汉为例,2015年新开业的宜家荟聚购物中心、永旺梦乐城沌口店、红星美凯龙等均在三环外。黄英波认为,还可通过对传统百货的扩建、改造和重新定位,来迎合现在消费群的多元化需求。

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购物中心的冲击下,百货业生存不易已不是新鲜问题。不过,万事总有例外。如北京新光天地百货,2014年,该百货店以75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国内商场业绩排行榜榜首。而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业绩?

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大型国内百货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自营业务的投入。一部分百货企业利用自身在本地市场的百货品牌知名度以及渠道优势,代理品牌在本地的经营业务。此外,也有部分百货企业已经开始试水“买手制”经营模式。

与此同时,物业租金的持续上涨给百货公司的运营成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百货店自身盈利能力下降,为应对以上风险,一些百货企业开始采取自行开发或购置现有项目的方式,提升自持物业的比重,在降低租金上涨和物业租赁风险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从房地产开发和自持物业的资产增值中获益。

百货企业开展线上购物更是顺应消费者购买过程电子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将消费者购物体验化的一种延伸与深化。与从线上购物起家的电商不同,百货开展线上业务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的连锁门店网络能够方便地为线上渠道的消费者带来真实、直接的产品体验。

百货业进入购物中心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现如今百货业进入成长瓶颈期,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土地取得越来越困难,城郊购物中心的兴起则有了相对的空间。

——世邦魏理仕华中区商业服务部资深董事黄英波

位于韩国首尔的乐天百货打出欢迎中国顾客并为中国游客提供打折优惠的告示牌。



泰国“人头费”难阻国外游客脚步

长江商报消息 拟向外籍游客每人次征收10美元入境费,用于加强旅游景点管理

□本报记者 张齐琪

众所周知,近段时间以来,泰国的一系列旅游政策都跟“涨价”有关。

继落地签、取款手续费均涨价一倍后,1月22日,泰国旅游局局长育塔萨公开表示,建议政府对入境泰国的外籍游客,多收每人10美元的入境费,不管是从水路、陆路还是空路入境泰国,都必须要按照人头收取,每入境一次就要收取一次。该笔收费目前还处于构思阶段,可以名曰“旅游景点管理费用”。

对泰国旅游接二连三的涨价,不少人表示反感。但多位业内人士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这笔费用并不高,游客尽管觉得不合理,但想来的还是会来,对泰国旅游影响并不大。

每年可多收21亿元

相比世界其他很多地方,泰国旅游是公认的物美价廉。

“我们春节期间一家三口去了泰国,加上在当地的现金消费,总共花了2万元左右。”浙江的王女士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他们春节在泰国自助游玩了8天,跟其他两个家庭一起一半租车自驾一半包车,住的也是比较好的酒店。她介绍,泰国租车价格不高,网上可以找到各种代理,她们租的12座的车,包括保险在内一天不到400元。酒店住了4家,平均一天七八百元,机票是提前一个多月订好的,人均3000元左右,“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到哪都贵,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国玩一趟,人均8000左右玩得很好,我觉得比在国内划算。”

泰国拥有独特的热带风光和异域风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断前来。泰国方面预计,今年将有3200万外国游客赴泰观光。如果上述“旅游景点管理费”实施,按照10美元每人次征收,一年下来相关的总收入将高达114亿泰铢(约21亿元人民币)。

育塔萨表示,这笔费用,主要是用于完善泰国境内旅游景点的安全保障配套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开发,让游客能玩得更安全、舒心。至于由此可能会引起对游客入境数量减少的担忧,他强调,相信该措施的影响不大,因为目前已经有多个国家都针对外籍游客收取潜在的费用。

他还介绍道,多个国家收取的潜在费用,其性质相当于外籍人士入境访问或踩踏该国土地的维护费用,相信即便是如此,外籍游客也依然愿意支付,特别是来自欧盟的游客,因为他们本国也十分重视对旅游景点环境的保护。至于经过边境进入泰国的游客,例如接壤的邻国,预估可能会存在问题,因为该群体经常往返于母国和泰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泰国国民前往邻国,也同样需要支付相关潜在费用。

对于泰国旅游局此举,北京执惠旅游联合创始人、CEO刘照慧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泰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015年吸引国际游客2988万,已经接近泰国总人口的一半,可见泰国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是很高的。每年这么多游客涌入,对泰国当地的社会、经济、治安等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尤其在经济方面,泰国旅游业已经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底牌,因此加强对日常游客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成了泰国旅游局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最新泰国当局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到泰国旅游游玩时不幸遇难的外国游客数量激增,引起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加强游客安全,这次旅游局提案加强旅游景点管理很可能与此相关。”

刘照慧介绍,目前泰国旅游市场主要问题是旅游安全问题如交通、一些水上运动项目,黑导游以及零负团费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当地政府多个部门采取综合方案措施治理才行,比如建立景点管理系统,实现实时旅游管理。

旅游景点收费“内外有别”

泰国旅游拟收“人头费”构想相关报道出来后,不少人对泰国旅游接二连三的涨价表示反感。

第二次去泰国旅游回来的张先生表示,“现在银联卡在泰国ATM机上取钱,手续费变成每笔100泰铢(约18元人民币)了,之前一直是50泰铢的。听说落地签也从1000泰铢(约185元人民币)涨到2000泰铢(约370元人民币)了。”

目前,泰国落地签签证费用翻倍的消息已经得到证实。有报道表示,1月19日在泰国内阁会议上,通过了由国家警察总署办事处提出的提案:外国人以落地签进入泰国的签证费从1000铢涨到2000铢。

而在脸书等社交网站上,除了国外网友,甚至还有泰国网友也表示了异议,“这也有点太‘贪得无厌’了吧,完善旅游是泰国本身就应该做的,每年泰国旅游方面的高额收入,不就应该花在这些方面吗?”“其实很多的旅游景点就已经对于外国游客不公平了,比如很多景点的门票,泰国人都是免费或很低的收费,但外国游客却需要支付高出好几倍的费用,这还不够吗?”

据了解,除了泰国,一些亚非国家的旅游景点也对外国游客的收费比对国内高出许多。

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埃及,在景点门票价格方面,埃及对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票价制度。在埃及,本国人在参观各景点和公园时所需门票价格通常仅为外国人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

在肯尼亚著名的火烈鸟纳库鲁湖公园和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外国成年游客每天80美元,学生及儿童40美元;东非共同体国家成年公民及居民每天1000肯尼亚先令(约12美元),属于公民的学生及儿童每天200肯尼亚先令(约2.4美元)。

而在印度,泰姬陵的外国人门票一度最高达到了1000卢比,内外相差50倍。虽然后来有所回落,但与本地人的票价仍相差三四十倍。印度旅游协会之前的调查表明,悬殊的门票价格至少吓走了1/5的外国游客。

对于如此“内外有别”,各国出发点大同小异:向本地公众开放旅游景点是为了让本地居民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悠久文化,对外国游人收取相对较高的门票费用则是为了赚取旅游收入,甚至不少景点的门票公示牌上的价格只有针对外国游客的。

对泰国旅游业影响不大

这个春节,泰国旅游依旧火爆。

据泰国旅游部的预计,在2016年2月6日至14日的春节期间,赴泰旅游的外国游客将达到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近半数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等国。短短9天,将给泰国带来约290亿泰铢(约合8.1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幅高达32%。

在这些游客中,来自中国的游客无疑是最庞大的群体之一。数据显示,2015年入境泰国的国际游客总量约为2988万,其中,中国游客人数最多,超过800万,占比超26%;泰国旅游收入达到2.23万亿泰铢,其中约1.44万亿的收入是来自外国游客,而中国游客给泰国创造的旅游收入约3760亿泰铢,占外国游客贡献收入比例为26.1%,排名第一。

据了解,为了欢迎春节期间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泰国的酒店、餐厅、街道等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一些餐厅推出了中国传统菜肴、一些街道和酒店都挂起了红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儿。一位赴泰游资深导游表示,这些年每逢节假日他就非常忙,“这些变化从机场就能看出来,春节期间的机场比平时还忙,其中去泰国的占了很大部分。”他介绍,近两年来,中国游客越来越倾向深度游和主题游,清莱等以前相对冷门的地方也逐渐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玩法也更加多元化。

“旅游景点的收费应该是从本地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付费方的收入水平出发。”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泰国近段时间接连涨价,确实会让国外游客尤其是自由行的游客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但对泰国旅游影响不会很大,“因为这笔费用并不高,综合来说,泰国旅游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游客可能觉得不合理,但想来的还是会来。”

“每位国际游客增加10美元费用,建设景区管理系统的确可以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和条件,对旅游业益处很多,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未免欠妥当,比如,对于相邻的国家那些经常过境往来的人来说影响将会很大。另外,如何区分游客、公务出差、探亲、访学等各种各样的来访外国人群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到访的人不是来旅游的,那就不应该收取这个费用,公平性要做好。在公平性做好的前提下,收取景点管理费,提供更好的社会管理服务,对于真正的游客来说影响不大。”刘照慧也认为,“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直接收取景点管理费的国家,但是收费会以其他方式实现,比如签证费用或消费税率,因为费用金额很小,对每位游客来说,不会造成价格敏感性上升。”

在泰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人数最多。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