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湘鄂赣190家A股公司连续3年获补 16家僵尸企业靠补贴避免“披星戴帽”

湘鄂赣190家A股公司连续3年获补 16家僵尸企业靠补贴避免“披星戴帽”

2016-01-11 01:50:1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三安光电三年半获政府补贴16亿元,华菱钢铁为扭亏一年获补11.68亿元

编者按

自己惹的事儿自己圆,自己圆不了的他爹给他圆——这是时下热播电影《老炮儿》中的经典台词。

如今,全国有不少“老炮儿”上市公司,它们很有范儿,不管多不济事,但凡惹事了,都有政府补贴“给他圆”。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调查中三角(湘鄂赣)203家A股上市公司发现,只有一家企业未获政府补贴。不仅如此,类似华菱钢铁、精伦电子等16家企业,如果剔除政府补助则连亏三年,陷入“狂吃补药体质却越来越弱”的怪圈。同时,像三峡新材这样,被指“超标”获4500万元政府补贴的企业也不鲜见。

2015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股市本来就是个吐故纳新的平台,这些被中央诟病的僵尸企业,理当被市场快速摒弃以至于清理退市。(专题策划:姚海鹰)

□本报记者 刘亚丹 黄敏 发自长沙

退潮之后,才知谁在裸泳。

在A股市场,政府补助作为特殊供给,在上市公司业绩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不少企业的利润大头,也常常是ST公司的保壳主力。

在中三角三省(湖北、湖南、江西)A股市场203家上市公司中,从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仅有一家公司未获政府补助,其他上市公司均在补助名单内。其中,获政府补助最多的湖北三安光电,3年半时间,政府补助已接近16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还调查发现,若剔除政府补助,中三省有16家上市公司,已经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亏损3年。

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只是市场主体中的一小部分,现在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很重,很多地方政府无依据的补贴,阻碍了这些产业清理的过程。”

11家企业每年获补贴过亿元

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12年至2014年,中三省203家上市公司中,有190家连续三年都获得不同额度的政府补助,其中11家上市公司每年补贴都过亿,如葛洲坝、武钢股份、江铃汽车等。只有一家公司,在这3年间从未获得过政府补助。

政府补贴金额差距悬殊,在不少企业每年可获得1亿元政府补助的情况下,有的上市公司所获补助却只有百元。如2013年,楚天高速获得的政府补助仅为300元,年报显示,该费用主要为空调以旧换新补贴。这是中三角上市公司中,自2012年开始,最少的一项政府补助。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上述11家每年补助过亿的上市公司,无一例不是国企就是拥有国资背景。比如葛洲坝,2012年至2014年,政府补助分别为2.85亿元、2.23亿元、2.41亿元,2015年中,政府补助为1.24亿元。中联重科2012年至2014年,每年获得的补助也过亿,分别为2.1亿元、1.1亿元及3.06亿元。去年年中,中联重科政府补助已达6821万元。武钢股份、武汉控股、华菱钢铁等也都是一直受政策倾斜的国有企业。

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严格说来,上市公司、国企都只是市场主体的一部分,“现在清理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很重,很多地方政府无依据的补贴,阻碍了这些产业清理的过程。”

此外,中三省有203家A股上市企业,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有万鸿集团未拿到过政府补助,但该企业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10月18日,万鸿集团公开发行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印刷第一股”,控股股东为武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1998年转让给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由从国企变为民企。

此后,万鸿集团又经历5次股权变更,主营业务也发生多次变化。2008年5月19日公司股票还曾被暂停上市,直至2011年才恢复上市,其主营业务也改为园林绿化、建筑装饰。而2014年和2015年,万鸿集团又多次因重组停牌,一直未能平稳的步入正常经营生产。

三安光电三年半获16亿政府补贴

中三角203家上市公司中,有国企95家,民企108家。在这之中,近3年获政府补助最多的企业为湖北三安光电(600703.SH)。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三安光电主要产品为LED外延片及芯片等,属于LED产业链的上游。2008年借壳上市后,公司产能扩张的步伐依次延伸到天津、芜湖、淮南、泉州等多个地区。

从2012年到2014年,该公司每年获得政府补助4.19亿元、3.5亿元、5.04亿元,2015年,截止到2015年年中,已经获得补助2.9亿元。

也就是说,3年半时间,三安光电从政府拿到的补助接近16亿元。

为何三安光电能获得如此巨额的政府补助?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投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科技创新的产业,涉及包括国家重大专项配套资金、国家产业振兴预算内的专项补贴等。

就补贴申请的难易程度而言,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新能源等,比较容易申请。如果所属行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无异于敲开了政府补贴的大门。光伏和LED企业因此成为近年来最容易获得政府补贴的两类公司,而三安光电正处于LED产业链上。

这些政府补贴,成为三安光电盈利的重要保障。

三安光电的年报显示,2012年到2014年,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1亿元、10.3亿元和14.6亿元。这三年获得政府补助分别占了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2%、34%及35%。

2015年上半年,三安光电获得政府补助2.9亿元,占该年1至6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4亿元)33%。

综合最近3年半的数据,三安光电好看的利润表中,政府补助为其注入了30%以上的资金。

除去补贴,16家企业连亏3年

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助可以直接使得公司由亏损转为盈利。而常年靠着政府的输血,让很多本已严重亏损的公司却一直死不了。这类企业通常被称为“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它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因为其保留着众多的社会就业机会,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有多达266家“僵尸企业”。

长江商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2012年至2014年,在中三省203家A股上市中,有16家上市公司在减去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已连续3年亏损。因政府补贴,这16家公司实现扭亏。

榜上有名的华菱钢铁靠政府补助扭亏,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至2015年中期,华菱钢铁4年半总共获得的政府补助高达16.81亿元,仅2011年就获得11.68亿元的巨额补助。

2010年,华菱钢铁全年出现26.44亿元的巨额亏损,一度成为行业的亏损王。而2011年,华菱钢铁在即将扭亏无望的时刻,在2012年1月获得了政府方面近11.68亿元的巨额补贴,且作为营业外收入全部计入公司2011年度损益,最终公司2011年得以盈利7013.62万元,顺利扭亏,也避免了“披星戴帽”的命运。

一个钢铁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像华菱集团这样的大的钢铁企业,在上游、下游带动了无数就业机会,政府不可能轻易让其关门。

10家僵尸企业分布在中三角三线城市

除了华菱高铁,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为株冶集团。

原本已经戴帽的株冶集团,在2013年扭亏为盈顺利脱帽,但是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该公司2013年净利润2321万元,但是仅政府补助一项,就高达1.71亿元。

2013年,还未脱帽的*ST株冶收到环保综合治理财政补助8948万元和即征即退增值税6443.63万元。当年,*ST株冶的营业外收入比2012年增长486.26%。公司2013年年报还显示,*ST株冶为了可以脱帽,在2013年处置科技园土地获得收入4921.5万元,另售股收入1.25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收入合计高达3.473亿元。

自2011年至去年中期,株冶集团4年半收到的政府补助高达3.14亿元。若剔除政府补助,株冶集团自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亏损。事实上,2015年,株冶集团的业绩依然不理想,据公司201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47197.26万元,同比去年增长﹣908.02%。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指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问题”,而僵尸企业、高债务企业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一些企业无法退出,正是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

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上述16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分布在三线城市,其中广济药业是湖北黄冈市唯一的主板上市公司。除去政策支持的一些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公司之外,业绩较差、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总能获得地方政府的青睐。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保住公司上市资格,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解决地方企业融资和就业问题的一种考量。像广济药业、三峡新材这类,一个市唯一的上市公司,很容易获得政府补助。

此外,这16家公司中,除去精伦电子、襄阳轴承、万福生科、山河智能、科力远5家民企,其他11家均为国企。

产能过剩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结构问题”,而僵尸企业、高债务企业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一些企业无法退出,正是导致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

保住公司上市资格,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解决地方企业融资和就业问题的一种考量。像广济药业、三峡新材这类,一个市仅有的唯一上市公司,很容易获得政府补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三峡新材4500万“减排奖”补贴争议

长江商报消息 5条生产线4条环保未达标遭约谈,当阳市政府近4年以环保等名义突击补贴1.07亿

□本报记者 刘亚丹黄敏 发自宜昌

用政府补贴增厚业绩,扭亏为盈的事情,在A股市场不绝于耳。而随着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政府补贴也打起了环保牌。

“环保部门检查时机器就打开,不检查就关闭,补贴还是照样拿。”1月8日,一位接近钢铁、能源、材料等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一度被称为“补贴王”的华菱钢铁仅2015年上半年,就因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等获得了约962万元的政府补助。

而作为湖北宜昌当阳市唯一的上市公司,三峡新材(600293.SH)近3年扣非净利润两度为负值,一方面因生产设施不符合环保要求被查处曝光,另一方面却每年以节能减排奖、科技进步奖等名目在当年年底获得高额政府补助。

而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其2015年年底获得的4500万节能减排奖,按照现行的任何环保补贴标准来算,数额都显得太高。不仅如此,近4年来,三峡新材共获得政府补贴1.07亿元,

1月8日,当阳市发改局负责该奖励项目的董先生向长江商报记者坦诚:“三峡新材获得4500万节能减排奖只是个案,主要是玻璃厂的任务比较重,目前该类奖励在当阳也只有这一例。”

先被环保部门查处曝光,后获4500万元减排奖

2015年12月29日,三峡新材公告称,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峡新材”)收到当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公司进行奖励的决定,主要内容是: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一方面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扩大余热发电厂装机容量,充分利用玻璃烟气余热发电,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完成了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建设并实现稳定运行。经当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给予公司2015年总计节能减排奖励4500万元。

2015年12月29日,三峡新材已收到该笔4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并将计入公司2015年年度的损益。

然而,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三峡新材并非如上述公告所言积极落实国家环保减排政策,上文所提到的三峡新材脱硫脱硝一体化工程实则是在被环保部门督查发现之后,在可能面临停产的情况下,被迫走的环保之路。

1月8日,长江商报记者从湖北环保部门了解到,2014年1月1日起,该省已经执行《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平板玻璃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是平板玻璃工业的重要环保要求。截至2014年6月底,湖北省共有23条玻璃窑生产线均未建成脱硝设施。而根据湖北省《关于深入推进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的规定,未建设脱硫、脱硝设施的平板玻璃企业需在2014年12月底前建成脱硫、脱硝设施并投入运行。三峡新材4条未完成脱硫脱硝设施改造的玻璃生产线也在被改造范围之内。

然而,到了2014年12月19日,三峡新材并未按照上述规定完成4条生产线的脱硫脱硝设施改造。

来自湖北省环保厅的鄂环办[2014]348号称,三峡新材所存在的5条玻璃生产线中竟有4条生产线未完成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存在“废气直排”等环境问题。湖北省环保厅的处理建议是,责令该企业4条未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的生产线停止生产,未经环保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投入生产。

而经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公告,并未发现任何关于上述4条生产线停产的消息。直至2015年5月8日,湖北省环保厅约谈全省平板玻璃企业及武汉、宜昌、荆门、荆州、咸宁市环保局负责人,湖北省环保厅拟根据新环保法及相关配套办法的规定,责成各环保局依法依规对于未办理环评手续、超期试生产的生产线责令停止生产;对属于落后产能实施停业、关闭;对存在未批先建投入生产、超期试生产、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一律依法立案查处;对已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未安装脱硝设施的企业立即进行整改,拒不改正的,报请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也就在当月,三峡新材启动建设了4条浮法生产线配套的烟气脱硝净化处理系统,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该工程2015年5月开工,9月竣工。也就是说,三峡新材赶在了环保部门责令停产的最后关头,开始动工脱销净化处理项目。事实上,三峡新材多年来以石油焦(石油生产副产品、贫煤的廉价替代品)作为生产燃料,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污染,一直广遭诟病。

戏剧性的是,2015年12月29日,公司公告称收到当阳市政府的节能减排奖4500万元。

补贴超现行标准,当阳发改局称“属个案”

暂且不论三峡新材是否应获得此笔节能减排奖励,就目前所存在的环保补贴,这笔高达4500万的补贴数额为未免太高。

根据国家发改办环资[2015]631号规定,节能、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原则上按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不超过8%、10%、12%,且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上限为1000万元进行控制。

另一则依据2011年由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现行补贴标准是,对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的项目,按照投资总额给予8%—15%的补贴;节能财政奖励资金上,对比改造后形成的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给予240元—300元补助,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按照每吨标准煤给予300元的补助。

而三峡新材此笔奖励,涉及的环保项目分别是玻璃余温发电厂和脱硫脱硝一体化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三峡新材今年所投资建设的烟气脱硝净化处理工程总金额为8000万元,无论是按照8%的补贴标准,还是不超过1000万元的单项补贴标准,三峡新材的该笔奖励都难以超过1000万元。而奖励所涉及的玻璃余温发电厂本已于2009年建成,并且之前就获得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按照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5万吨的体量,即使按照每吨标准煤300元的补助,其最高可拿到的补助也只有645万元。也就是说,两个项目加起来可获得的政府补助最大额也远远不到4500万元。

当阳市发改局负责该奖励项目的董先生在1月8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新材获得4500万节能减排奖只是个案,主要是玻璃厂的任务比较重,目前该类奖励在当阳也只有这一例。”

不仅是超额领取环保补贴,在钢铁、能源等各行业,以环保、节能为理由的违规获补是业内人尽皆知的事情,“环保部门检查时机器就打开,不检查就关闭,补贴还是照样拿;要么是搭建一个不成形的项目去申报,说这是环保项目。”1月8日,一位接近钢铁、能源、材料等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逢年底获加“粮”,扣非净利润3年为负数

除了2015年刚刚收到的4500万元节能减排奖,三峡新材近几年每年都无一例外会得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助,2012年至2014年,三峡新材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978万元、3148万元和789万元。其补助明目多为土地出让金返还、产业发展基金奖励、驰名商标奖励、稳岗补贴资金、科研拨款,或直接为政府奖励金。

事实却是,2012年至2015年中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是﹣487万元、﹣1095万元、760万元和﹣26.5万元,其中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扣非后的净利润都为负。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获得补贴额度较高的2012年、2013年与2015年,公司三笔高额度的政府补助都发生在当年12月。如2012年,公司收到当阳市人民政府1700万元奖励资金,其中2012年度新产品研发奖励资金1000万元、2012年度节能减排奖励资金700万元;2013年12月27日,公司收到当阳市人民政府奖励资金3000万元;2015年12月29日,公司收到4500万节能减排奖。也就是说,在其业绩不佳的每年年底,政府补助总在最后关头增厚其营业外收入,补贴业绩。

不仅是靠政府补助“粉饰”业绩,三峡新材2011年、2012年还曾连续两年虚增利润逾9000万元,将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业绩,直接扭亏为盈,逃脱了“披星戴帽”的命运。

2015年1月4日,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湖北证监局认定三峡新材存在的违法事实为:公司2011年少结转成本、虚增利润7542.58万元,公司实际亏损6989.59万元,而公司年报披露当年盈利552.99万元,公司2011年年报记载不实;公司2012年少结转成本、虚增利润1565.74万元,公司实际亏损1903.52万元,而公司年报披露当年亏损337.78万元,公司2012年年报记载不实。

1月9日,受理三峡新材索赔案的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刘华浩律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案造成的投资者理论损失应该在6个亿左右。

此外,三峡新材2013年年度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差异也较大,公司2013年度实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04万元,但公司于2014年1月29日披露的201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称,预计2013年年度盈利5000万元至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至310%。从公司2015年三季报来看,尽管三峡新材还维持着204万元的净利润,但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为﹣53万元。

作为湖北省宜昌当阳市唯一的上市公司,三峡新材如此的业绩却仍然挡不住当地政府每年的高额补助。在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看来,“原则上企业出生之后,就应该公平竞争、平等交易,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占领市场,地方政府应该要保证平等监督与法治,而不是偏袒加粮。”




湘鄂赣三省靠补助存活的上市公司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刘亚丹 黄敏

年关将至,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政府的“红包”可谓是大礼。那些增厚业绩的政府补助,关键时刻可以扭亏为盈,挽救大量本该披星戴帽甚至退市的公司。

截至2015年中期,中部三省(湖北、湖南、江西)20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87家获得了政府补助。其中,自2012年起,已经连续4年获得政府补助的三安光电,仅2015年中期就获得2.95亿元的政府补助,高居首位。

事实上,吃补助已成一种常态。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中三省203家上市公司中,有190家连续三年都获得不同额度的政府补助。

不能否认,在一定程度上,政府补助甚至可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12年至2014年,如果剔除政府补助,中部三省有16家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也就是说要是没有政府补助,这16家公司或许已经退市。

而对已经“披星戴帽”ST公司来说,政府补助可谓雪中送炭,甚至可以让ST公司扭亏为盈,顺利保壳。已经脱帽的湖南上市公司株冶集团,在其成功脱帽、扭亏为盈的2013年,所获得政府补助就高达1.71亿元,而同期,其利润仅2321万元。

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指出,上市公司多是地方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不断“输血”往往出于政绩考虑,又或者是保护壳资源用于融资。事实上,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民企、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地位平等,应该享有共同发展权。

A.保壳户

16家公司已连亏3年

2012年至2014年,在中部三省203家A股上市中,有16家上市公司在减去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已连续3年亏损,包括昌九生化、广济药业、华菱钢铁、华中数控、金健米业、湘潭电化等。榜上有名的华菱钢铁仅2011年就获得11.68亿元巨额政府补助,顺利扭亏为盈。

B.特助户

ST企业无一例外均获补助

目前,中部三省虽然只有3家ST公司,分别是*ST古汉、*ST酒鬼和*ST光学,但无一例外自2012年到2015年中期,每年都收到政府补助。已经脱帽的株冶集团,在其扭亏为盈的2013年,所获得政府补助高达1.71亿元,而同期,其利润仅2321万元。

C.典型户

“补贴王”多为国企

在2015年中报所获得的政府补助额度最大的前十个上市公司中,除了蓝思科技,其余9家上市公司,不是国企就是拥有国资背景,如三安光电、湖北能源、葛洲坝、凯迪生态等。 

D.重补户

每年获补助都在亿元以上

部分公司吃的政府补助,“药量”颇大,2012年至2014年,中三省有11家上市公司,每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都在1亿元以上。其中,三安光电近三年半所获政府补助高达15.63亿元。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