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宜昌速度”助万亿经济大城崛起

“宜昌速度”助万亿经济大城崛起

2015-11-23 00:36:3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沿江经济走廊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85个,今后每年将新增一个千亿产业

□本报记者 龙威

自古以来,湖北宜昌的经济发展就与长江息息相关。宜昌境内237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约占长江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

以长江为轴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在纵深100多公里的区段着力推进沿江突破、垂江延伸、跨江发展,实现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城镇一体推进,着力构建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沿江城镇带和万亿经济走廊,推动三峡城市群建设,增强综合枢纽功能和区域合作水平,宜昌,正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今年上半年,宜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2.57亿元,增幅9.0%。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有转,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过半”,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速度、质量、效益居于全省领先水平。

“我们要延续每年建成一个千亿产业的发展速度。”宜昌市经信委办公室副主任周巍华日前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地表示。

宜昌安琪凭实力走出国门

在宁静的宜昌伍家岗区城东大道一侧,有着一家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高科技生物企业,它在中国的烘焙行业和发酵行业中家喻户晓,几乎家家都用过它的产品,这就是安琪酵母。

走进宜昌安琪总部的大门,广场上的喷泉水池正是以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酵母细胞为原型,展示着这家企业的专注和专业。

谁能想到,这家成立不到30年的企业用了怎样的心血才走出国门。安琪酵母董事长俞学锋曾撰文写到“三次去美国的经历”,第一次是1996年,安琪年产能刚刚跃居全国第一,俞学锋走出国门欲寻求机会。当他辗转来到美国最大的酵母公司--环球食品集团,认真提出合作想法时,却吃了一次“闭门羹”,连工厂都没参观到。第三次是2010年,彼时的安琪已经上市,不少业务渗入到美国市场,在美国燃料乙醇领域占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次俞学锋到美国,却发现常被人热情围住,参观技术展会也时常有人问“你是中国安琪的吗?”每到一处参观,都有不少美国公司的董事长亲自出面与他会谈。

讲完这个故事,安琪酵母公共关系部部长李成群的脸上很是自豪,“你有实力,人家才会和你平等交谈。”

国际化的安琪在技术上更加专注,“虽然给客户提供应用方案也是主要任务之一,但我们并不渗透产业链下游,我们认为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必须专心、专注,这也是我们能在酵母领域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李成群说。

这个土生土长的宜昌企业,如今在中国和埃及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正在俄罗斯建造第二家海外工厂,拥有12家控股子公司、8大区域总部,高活性干酵母年产能达16.5万吨,其酵母抽提物产能世界第一,活性干酵母产能亚洲第一,酵母类产品应用于烘焙、发酵、调味、酿造、生物医药和动物营养等多个行业,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安琪是宜昌食品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它的钻研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更是这个千亿产业跨越发展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宜昌食品生物医药产业成绩喜人。东阳光药业的红霉素原料药产能世界第一;三峡制药的硫酸新霉素原料药产能世界第一;人福药业的芬太尼系列麻醉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湖北华强科技的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稻花香集团和枝江酒业集团进入全国白酒销量十强。

“十二五”以来,宜昌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速达到36.94%,成为全市发展最快的一个优势产业。2013年,该产业突破千亿产值,截至2014年底,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9家,产值过亿元的达到1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565.36亿元,同比增20.3%,比“十二五”初的448亿元增长2.49倍。同时,产业还呈现集聚、集群发展态势,形成了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等5个省重点产业集群,夷陵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等5个县市区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布局六大千亿产业战略规划

宜昌的万亿经济蓝图,不单单只靠食品医药产业。2012年以来,宜昌还扎实布局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千亿产业战略,大力度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宜化、兴发等化工企业引领精细化工产值达到817.85亿;宜都东阳光、安琪等生物医药巨擘,驱动宜昌食品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43.68亿元;中船重工710所、长机科技等国家级重点企业,推动宜昌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1.95亿元(不含军工企业)……三大支柱产业持续走高,使宜昌稳居湖北省除武汉外唯一拥有三大千亿产业的地级市。

宜昌市经信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宜昌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1558.33亿元、1565.36亿元、1000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61倍、2.49倍和1.2倍,占全市工业比重超六成。

转型为纲、创新为核,是支撑宜昌千亿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们集团花费近5亿元进行转型升级,为的就是让产品从低端跃入高端行列,如今新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瑞士、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尝到了转型的甜头。

与宜化同行的,还有装备制造的重要驱动引擎力帝机床。湖北力帝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升级生产线,彻底解决了废钢铁破碎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填补了我国钢屑利用领域的空白。据公司总经理李明波介绍,该生产线的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已打破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升级到了废旧金属回收处理装备制造领域的最前沿。

正是因为牢牢跟随国家发展大势,不断谋求转型升级,分别于2012年、2013年、2014年率先实现产值千亿大关的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越发“高能”,迸发出大产业、大发展、大开发的无限活力,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今年,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了效率。”宜港集团率先研发启用手持终端,向科技要效率,进一步打造智能化港区,宜昌港务集团商务物流部经理佘秀琪说:“使用智能设备可以完全杜绝出错,减轻理货人员工作量,提高效率。目前从船代公司、内部理货人员那儿得到的反响都非常好。”

宜昌同时也在政策创新上铆足了劲,在市域范围内,对重点物流项目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涉及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的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免收;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中介服务性机构收费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减半收取……一系列支持政策助推着宜昌物流业快速发展。

所辖9县市年均增速最高35.41%

截至今年8月底,宜昌沿江经济走廊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85个,实际到位资金1371亿元,同比增长22%。列入全省考核的9个县市区,“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最低17.1%、最高35.41%。2014年,宜都、夷陵产值过900亿元,当阳、枝江过700亿元。宜都成为全省第2个全国百强县市。

“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产值1000亿,延续每年建成一个千亿产业的发展速度。”宜昌市经信委办公室副主任周巍华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最有希望首先突破千亿的是现代物流产业。”

2012年以来,宜昌现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均达两位数。其中,仅现代物流产业2014年产值就达828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一举达到492.7亿元新高,同比增长15.1%。

现代物流产业的腾飞,与宜昌的区位优势不无关系。而新材料和文化旅游两大产业冲刺千亿,则来源于宜昌丰厚的人才资本和历史资源。

2013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宜昌成功入选全国14个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示范城市。2014年1月,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三峡大学成立材料与化工学院,并与湖北华碳新型石墨材料工程研究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新型石墨材料研究中心,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市第一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成立了新型石墨材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聚焦。一大批产学研基地的兴建,使得宜昌在新材料产业跻身千亿级的道路上,再添动力。

2014年,宜昌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576亿元,2015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0.92亿元,同比增长9.9%,基本形成了以新型功能性材料为主,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越来越多科技人才齐聚宜昌的同时,历史悠久的宜昌也逐渐成为全球各地游客的旅行圣地。

据了解,宜昌现有5A级旅游景区4家,4A级14家;全国百强旅行社3家,5A社3家,4A社4家,5A级景区和全国百强旅行社数量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居于前列,全省游客满意度测评中,宜昌连续三年位居首位。

不仅如此,宜昌的文化产业也在加速腾飞,金三峡印务进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50强,是全省第一家境外上市文化企业。宜昌文交所则是全省市州唯一的文化产权交易所,2015年上半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

在“绿色”中崛起的宜昌,离不开文化旅游的快速勃兴,未来几年,宜昌文化产业总产值将突破400亿元,旅游总收入将突破600亿元,将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文化旅游千亿产业目标。

每年建成一个千亿产业的宜昌,正在铆足全力加速腾飞。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