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武汉未来科技城设200亿发展基金

武汉未来科技城设200亿发展基金

2015-10-30 03:20:5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在人才等5个方面开展18项重点工程,全力打造自由创新区核心区

5年前,在一片荒芜之地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新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下一个5年,武汉未来科技城将走向何方?昨日,武汉未来科技城召开“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回顾了未来科技城5年来的发展轨迹,并提出十项重点工作任务。未来5年,将设立200亿元的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倾力打造自由创新区核心区。

□本报记者 陈妮希 通讯员 张珊妮

建立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治平在动员大会上介绍,按照东湖高新区的统一部署,武汉未来科技城将作为核心区,率先启动自由创新区的建设。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华奋介绍,建设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包括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技术自由转化、资本自由融通和营造自由创新环境等四个主要任务。

一是促进人才自由流动。要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与发展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二是促进技术自由转化。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集聚多元化技术创新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网络。

三是促进资本自由融通。要建立符合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特点与需求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投债联动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四是营造自由创新环境。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加强自由创新的制度保障,建立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形成以创新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监管模式,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开展“518”行动建自由创新区核心区

根据东湖高新区创新改革大会的要求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自由创新区”行动方案》,武汉未来科技城制定了建设自由创新区核心区的“518”行动计划,即着重在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环境等5个方面,开展18项重点工程。

在人才方面,打造人才自由港。着重实施“光谷合伙人”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者和创业投资人,共建共创,共享共荣。推动人才“中产阶级”流动工程,促进人才跨区域、跨体制流动。开展“光谷众创”计划,建设零门槛、专业化创业空间,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在技术方面,打造技术自由转化高地。一是加快成果转化工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成果确权、定价与免责机制,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公开挂牌交易,加速科技成果自由转化。二是实施研发机构集聚工程,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研发机构入驻未来科技城。三是开展“光谷众享”计划,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机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四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在资本方面,打造资本自由融通洼地。打造“天使之城”,支持工研院、龙头企业、孵化器等设立天使基金,集聚天使投资机构(人),壮大天使投资规模,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早期资金支持。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创新,落实国家关于创新活动投资的相关政策,开展天使投资税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工程,大力发展股权众筹、知识产权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服务。值得和关注的是,还将设立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加强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建设的资金保障。

在产业方面,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研发产业集聚工程,围绕未来科技城的功能定位,形成独具特色、国内领先的研发产业集群。实施战略产业壮大工程,做大做强光芯片、北斗导航、高功率激光装备等战略产业,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依托“光谷云村”,引进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自由生成。

在环境方面,营造自由创新环境。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工程,提高管理服务效率。配套环境优化工程,完善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使各类创新主体能留得住、发展好。结合未来科技城研发生产一体化特征,探索符合自由创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的规划与土地管理模式。通过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营造共谋、共创、共建自由创新区的浓厚氛围,打造自由创新文化培育工程。

200亿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创业扶持等

计划的落实贵在行动。根据行动计划,武汉未来科技城还提出了2015-2016年的十项工作任务,明确了实施路线图、建设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工作可操作、可督查、可考核。

其中包括实施“光谷众享”计划、建立市场化技术交易新机制、实施“光谷合伙人”计划、实施“光谷众创”计划、打造“天使之城”、设立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培育研发产业集群、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开展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改革试点、优化配套环境等。

未来五年,将依托工研院,推动2-3家在汉高校在未来科技城开展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权与监管权分离改革试点,促进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并逐步实现区内光电工研院、西门子(武汉)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对外开放。支持社会机构围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领域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概念认证、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小试生产、监测分析与认证等一体化服务。

此外,还将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光谷联交所等机构合作,加快建立流程化、规范化、市场化的技术公开交易机制。推动2-3家在汉高校出台政策,引导高校通过技术公开交易机制,进行科技成果确权、定价、交易,对高校科技成果通过公开挂牌交易产生的交易费用给予补贴,推动“三权”改革试点真正落地。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打造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科技与金融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针对人才培养,在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内开展高端人才跨地区流动试点,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实现突破;对重点研发机构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开展落户免审直批试点。对孵化器、众创空间内的创新创业者使用公共软件、开发工具、仪器设备、宽带网络等发生的费用给予补贴。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科技城还将设立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理念,推动高新区设立200亿元的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创业扶持、科技育成、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战略产业发展等。

“今后未来科技城公共区域还将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陈华奋在会上透露,未来科技城还将开展光纤宽带百兆入户、移动4G百兆接入工程,开展5G网络和广电4K电视应用试点。利用互联网再造政务服务,建立未来科技城电子政务系统,实行政务服务云审批,实现零接触式服务。

武汉未来科技城标志性建筑——武汉新能源研究院。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