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拟以合计33.35亿元价格挂牌,其中9家公司35%股权以1元钱出售
□本报记者 黄聪 综合报道
股权转让,本再正常不过,但1元的叫价,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故意”。虽然尚不知华润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沃尔玛却着着实实“躺枪”了一把。不过,客观来说,对于沃尔玛,这声枪响也许来得正是时候。
惨遭“贱卖”
如果不是一纸转让公告的公开,也许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华润与沃尔玛的关系。
近日,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华润集团旗下华润深国投投资有限公司拟以合计33.35亿元的挂牌价格,转让其所持的21家沃尔玛股权及部分沃尔玛公司的债权。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湖南等地的9家沃尔玛公司35%股权均以1元钱出售,且不需缴纳保证金。公告显示,在这9家公司中,有8家去年出现亏损,而今年前5个月,这9家公司的净资产均为负,其中沃尔玛沈阳净资产为-1.4亿元,沃尔玛重庆净资产为-1.29亿元。
尽管亏损如此,但沃尔玛公司的价格是否只值1元,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此,沃尔玛中国公共关系总监郑重也只是以官方口吻对记者表示,沃尔玛充分尊重合作伙伴的投资决策。其同时强调:“合作伙伴转让其少数股权不会影响沃尔玛在中国的经营发展。”
不同于郑重官方说辞的“一本正经”,在沃尔玛中国内部,还存在着其他的解读版本。“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我们是华润在外资中娶的大老婆,现在它又收购了一个外资小三。那么就变成要么和大老婆离婚,跟小三一起过,要么就不要把小三娶回来。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大老婆有怎样的不好。”某沃尔玛中国内部人士向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这样的比喻也许确实不够恰当,但该人士透露的这种“无辜”情绪却也不是不能理解。
从华润的角度来看,其确实有急需甩货的需求。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收购乐购后的华润零售业务受拖累严重,乐购更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从整个上市公司的角度考虑,作出调整、为上市公司减负势在必行。
今年5月,华润集团以280亿港元回购华润创业经营的非啤酒业务;9月,华润创业正式更名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专营啤酒业务。对此,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华润剥离零售资产的意图很明显。据投行巴克莱分析,如果不剥离零售、食品等业务,估计华润创业至少未来两年都无法扭亏,将拖累公司近两成的盈利。
从某种程度来说,沃尔玛确有“躺枪”意味。一方面,华润因自身原因急需做减法,另一方面,华润不但开出了1元这样低到尘埃里的报价,还将多家沃尔玛公司的亏损业绩公之于众。
但话说回来,如果能够为华润创造财富,或者有着足够光明的前途,华润又何必以1元这样既“侮辱”合作伙伴身价又“侮辱”自己眼光的价格来出手。当然,除非,另有“阴谋”。
对华润抛售沃尔玛股权之举,华润集团方面轻描淡写地表示不过是一个商业行为,而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则回应称,将充分尊重合作伙伴的决策,该股权的转让并不会影响沃尔玛在中国的经营。但此举更多被解读为不看好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前景。
倒逼转型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在华润与沃尔玛达成合作的多年里,彼此之间的资源共享或是任何形式的合作都鲜有发生。而与华润之间有着关联的这些沃尔玛公司又确实处在亏损中。那么,对于一个已经身背一个包袱且连自身零售业务都迫不及待要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去的华润来说,此举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纵然在今年早些时候,沃尔玛提出了全速前进目标,计划在2015-2017年的未来3年内,在中国新增约115家门店,而被华润深国投披露的亏损项目,也只是沃尔玛大盘中的所谓少数,但不得不说,沃尔玛在华的危机可谓日益迫近。
从华润深国投披露的情况来看,9家以1元出售的项目覆盖重庆、沈阳、武汉、长沙等地,这些城市不但有着一定程度的经济发达水平,其中多家门店也是运营年限达到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的资深老店。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沃尔玛在华经营现状之难。
“大卖场业态确实进入了一个衰退状态,目前也仍旧面临着多个方面的围剿。如电子商务让大卖场的效益大幅下降,越来越有活力的社区店不但可以把生鲜做起来,还可以把价格控制到与大卖场越来越接近的水平等。而外资做生鲜这块的优势和竞争力目前没有看到,因而其想在国内取得进一步的营收会越来越难。”零售培训专家、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对记者表示,基于这些原因,沃尔玛的这些店不但目前是亏损的,且还不一定能看到扭亏为盈的希望。
胡春才进一步指出,沃尔玛在华走过了20年的时间,当年签订的租期也都基本到期。如今,摆在沃尔玛中国面前的是:市场的萧条、业态的衰退以及成几何倍数增长的房租等日渐高企的成本。那么,沃尔玛中国过去的那套思维和盈利模式也是时候转变了。这不是居安思危的先见之明,而是居危思危的势在必行。
目前来看,实现全资控股的1号店、自建的电商平台速购、明年即将登场的社区型购物中心乐世界,或许都有可能成为沃尔玛中国未来的新指望,但所谓1号店员工“排队离职”等这样那样问题的频频出现也不时敲打着沃尔玛中国,其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沃尔玛在华“病因”
中国正成为沃尔玛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这个零售巨头正经历在华的调整期。
零售业资深人士刘晖对记者分析,虽然近两年沃尔玛的动作一直不断,由于沃尔玛标准化模式与中国多元化的发展很难适应,以至于虽然公司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沃尔玛一直推行的是商超的标准模式,此前公司对采购的统一改革和公司‘中央集权’化的加强,其目的就是让产品标准化、商超运营标准化,这一套在美国市场可以推行,但在多元化、多层次化中国市场却很难照搬。”刘晖对记者直言。
刘晖对记者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而且消费者层次比较多,需求也多样化,以至于一直推行标准化的沃尔玛并不被消费者特别青睐。
刘晖对记者举例说,比如,北京市内消费者的消费特色就与北京周边各区县的消费者不同,而北京周边各区县又与河北消费者的层次不同,如果拿沃尔玛统一标准化的特色进行运营,很难适应多元化的市场。
“若沃尔玛要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必须打破标准化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当地化、特色化,而这与沃尔玛本身的发展基调有冲突,所以沃尔玛虽然近两年一直进行改革,但业绩增长并不明显的原因也就明显了。”刘晖对记者分析说。
不过也有人士对记者直言,虽然沃尔玛在中国进行了多次的调整,但每次的调整并不彻底。
资料显示,2013年10月,沃尔玛公布了在华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在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计划未来3年在华新增包括商场及配送中心在内的110家新址,并称其在2013年内改造了45家现有门店。
“但时至今日,这种改革仍在持续进行,并没有停息,再加上电商和海外代购的冲击,沃尔玛又去大力发展电商,以至于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另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
不只是沃尔玛
其实,在零售行业的深度调整期,遭遇业绩下滑的不仅仅是沃尔玛,另一家外资超市家乐福也遭遇了同样的发展困境。
据家乐福相关数据显示,虽然家乐福2014年的营业额在欧洲出现了大增长,但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则没有那么平稳,其中国市场的营业额更是出现负增长,下滑6.4%。而从家乐福日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看,中国市场销售额又大幅下滑了11.2%。
为此,家乐福在2014年年末启动了入华20年来最大规模的变革,资料显示,家乐福一个城市商品采购中心(CCU)平均负责管理10多家门店的采购、运营,作为此次变革的关键,家乐福将把在中国的24个CCU重新组建成华东、华北、东北、华西、华中和华南6大区采购中心。与6大采购中心相匹配的是,家乐福终于开始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了。
10月15日,记者就家乐福改革问题致电媒体负责人确认此事,根据家乐福的回复显示,该改革已经启动,而关于该改革的最新进展并没有具体回复记者。
除此之外,被誉为国内零售行业第一的华润万家日子也不好过,除此前因业绩持续下跌遭遇华润创业剥离之外,华润集团为了整合零售板块,不但出售此前靠合资方式收购的乐购门店,还将出售持有的北京沃尔玛35%股权。
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零售业,多家零售巨头采用改革和整合的方式,能否快速渡过零售业的发展危机,对此本报将持续关注。
一家沃尔玛店。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