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50家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不足一成
□本报记者 尹永光 实习生 朱佳宁
连续十年亏损的中航三星人寿因被中国银行收购而备受关注。
8月20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以12.75亿元人民币获得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中航三星人寿将正式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
8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系副教授段文军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充分反映了各方的利益需求:中国银行因此获得寿险牌照,韩国三星和中国航空期待引入中国银行获得充足的资金和客源,以扭转中航三星人寿长达十年的连续亏损。
实际上,中航三星人寿只是外资保险生存艰难的典型样本,中国加入WTO开放保险行业之后十多年,近50家外资保险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不足10%。
是否拥有独有的资源或条件,经营方法、手段是否有独到之处,被段文军看作关系外资保险经营的关键。
中英人寿湖北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荣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主打高精客户,重视售后服务,重视互联网保险,让中英人寿顺利跻身外资保险第一梯队,这些都不失为外资保险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A
51%股权被收购
默默无闻长达10年的中航三星人寿终于因为中国银行的入股而成为舆论焦点。
8月20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收购中航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股权。根据相关增资协议,中银保险以12.75亿元人民币获得增资后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本次增资收购完成后,中银保险、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和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将分别持有中航三星人寿51%、25%和24%的股权。
中国银行表示,本次增资收购已取得所有必要的监管批准,中航三星人寿的相关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中航三星人寿将正式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
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对中国银行收购中航三星人寿并不感到意外。
中国银行进军寿险的野心从未停止,但过程却一波三折。2009年9月,保监会批准中国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收购恒安标准人寿,但最终因为恒安标准人寿外方股东英国标准人寿不愿放手而导致中国银行的参股计划失败;后来又有中国银行收购中法人寿的传闻,不过最终不了了之。
早在2013年12月,中国银行就与中航三星人寿原始股东韩国三星生命人寿、中国航空集团签下了共同持有中航三星人寿的协议。2014年8月有消息传出,中银保险获股东中行增资15亿元用于收购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2015年8月20日,中国银行控股中航三星人寿终于靴子落地。
资料显示,中航三星人寿成立于2005年5月,由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共同创办,截至2014年底,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中航三星人寿成立十年,业务发展缓慢,机构扩张明显落后于绝大多数同业公司,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已连续十年亏损,连续三年没有增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系副教授段文军8月25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收购充分反映了出资各方的利益需求。
收购中航三星人寿后,中国银行拥有寿险牌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本行多元化业务平台,持续提升综合经营实力。”
不过,中航三星人寿控股股东更迭之后的人员调整尚未确定,中银、三星、中航的磨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B
连续十年亏损
“中航三星人寿被收购与其陷入经营的‘囚徒’困境有关。”段文军表示。
中航三星人寿发布的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均见喜。其中,保险业务收入为6.46亿元,较2013年同期的3.36亿元增加91.97%;投资收益赚得1.27亿元,同比增长30.9%。
但是,大幅增长的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依旧未能掩盖其净利的亏损。年报显示,去年中航三星人寿亏损5823万元,与上一年亏损6743万元相比略有缩小,但这已是中航三星人寿连续第十年亏损。资料显示,2010-2013年,中航三星人寿每年的亏损均处于6000万元、7000万元不等。
保险业务不能带来盈利,便会增加资本负担,因为每一笔业务收入都需要计提相应的资本金。去年,中航三星人寿的偿付能力为154.55%,已接近监管层下发监管函的边界。
事实上,偿付能力一直困扰着中航三星人寿,其背后的资本金短缺也饱受诟病,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航三星人寿年报显示,公司发展对资本侵蚀极快。2008年刚刚完成增资的中航三星,2009年偿付能力充足率尚为1517%,2010年便降为688%,而2011年再度降为268.99%;2012年中航三星再次增资,增资当年偿付能力为508.82%,2013年又降为258.19%,虽然对资本的侵蚀速度有所下降,但公司扩张速度也在随之下降,2014年中航三星偿付能力接近监管红线,仅为154.55%。
保监会公布的资料显示:中航三星成立以来仅经历上述2次增资,每次3亿元,此后未再增资。
中航三星人寿以每年超过一倍的速度侵蚀注册资本,但公司章程对股东双方股权转让行为进行约束,规定不经对方允许不得进行股权转让,盈利前不得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而且,此前有媒体报道,因为连续亏损,后期中方股东中航集团拒绝参与增资。
“寿险业务伴随着不停的‘饥渴’的资本扩张需要。”段文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收购完成后,中航三星人寿本质上背靠资本实力雄厚的中国银行,可充分满足中航三星寿险业务的资本需求,同时中航三星人寿可以分享中国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也是原来的股东无法给予的,这就是三星和中航愿意出让51%控股权给中银保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银保险的筹码。
另外,中航三星人寿亏损也与其分支机构较少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成立的中航三星人寿,10年内仅有北京、天津、青岛、四川、江苏、广东等6家分公司。
不过,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行已将多家分公司申请材料递交到保监会,背靠中银这棵大树后,公司的扩张模式将逐步开启。
C
外资保险生存艰难
其实,不只是中航三星人寿,整个外资保险行业的生存都非常艰难。
保险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但是根据媒体报道,近50家外资保险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不足10%。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保险公司进驻中国十余年,打下的江山,还不如一家国内中型寿险公司。
数据显示,2005年,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曾经达到最高峰8.9%,后来出现回落,2011年市场份额为4%,2013年增加至5.6%。2005年,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1.3%,到2013年,这一比值仍仅为1.28%。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14年财险公司数据发现,68家财险公司中有41家盈利,其中包含13家外资财险公司,盈利排名前二十位没有外资财险公司身影。22家外资财险公司中13家出现亏损,亏损总额在8亿元左右,大多外资公司徘徊在亏损与微利之间。
在持续盈利的30家财险公司中,仅有劳合社、乐爱金、东京海上、三井住友、中医财险、安盛天平、三星财险等7家外资财险公司,其中东京海上盈利最高为4816万元;而16家连续亏损财险公司中,10家为外资财险公司,其中亏损额度较高的三家为利宝互助1.76亿元、安联财险1.5亿元、富邦财险1.2亿元。
经营困境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频繁的股权转让,中银收购中航三星人寿只是冰山一角。4月23日,保监会批准中法人寿股权转让,中国邮政集团退出中法人寿;5月初,保监会正式批准瑞再集团全盘接管英国RSA保险集团旗下的太阳联合财险。
在段文军看来,这充分说明了不是谁都可以经营好保险业务的,“是否拥有某一方面独有的资源或条件,公司的经营方法、手段是否有独到之处,关系到外资保险机构的经营。如果只是一味地和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内资保险机构进行同质化的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
中英人寿湖北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荣8月28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就保费规模来说,外资保险机构的确无法与国内保险巨无霸相比,因为“国内保险巨头采取的是大而全的战略,机构设施渗透到县级以下,采取的是‘人海战术’,外资保险机构基础较差,无法与之相比”。
事实上,已经有外资保险机构在探索中摸索出了“生存之道”。王荣告诉记者,中英人寿主打高精客户,重视售后服务,因为网点较少,重视互联网保险,所以顺利跻身外资保险第一梯队。
外资人身保险公司以54亿元保费占据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份额的15%,互联网保险业务有望成为外资保险经营的新出路。
不过,“韩国三星和中国航空并没有退出中航三星人寿,这从侧面说明中国保险市场仍然是很多资本愿意角逐的领域。”段文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保险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这是很快可以看到的局面。
2013年12月
中国银行与中航三星原始股东韩国三星生命人寿、中国航空集团签下了共同持有中航三星人寿的协议。
2014年8月
有消息传出,中银保险获股东中行增资15亿元用于收购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
2015年8月21日
中银保险以12.75亿元人民币获得增资收购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opinion
收购完成后,中航三星人寿本质上背靠资本实力雄厚的中国银行,可充分满足中航三星寿险业务的资本需求,同时中航三星人寿可以分享中国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也是原来的股东无法给予的,这就是三星和中航愿意出让51%控股权给中银保险的主要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系副教授段文军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