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洞中藏诗书万卷,屏顶大戏连台

洞中藏诗书万卷,屏顶大戏连台

2015-08-03 01:07:3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辖地七千平方千米的容美田氏

□本报记者 谢方 张萌

发自湖北恩施

清康熙1704年二月,戏剧作家顾彩由湖北枝江(现宜都枝城)出发,经松滋入湖南石门,再转入湖北鹤峰东境,由白菓坪上大隘关,进入容美土司辖区,此后四个半月游览了容美境内的南府、中府、平山爵府、山川胜景、文化遗迹,考察了容美社会的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经济生活和政治制度,而后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日记体游记《容美纪游》。

7月盛夏,记者同样从枝江过恩施、咸丰、来凤,进入容美,路线不同,季节不同,顾彩当年游历的那些亭台楼阁多已不再,然而武陵山区固有的山川地势如故,循着顾彩的记录,尚能感受一位中原人士出入武陵山区感受到的山川之美和容美田氏文化之盛。

容美土司,是在本专题采访中被多次提及的土司,1308年容米部落建立黄沙寨千户,至1735年改土归流,容美土司在鹤峰周边地区统治长达四百多年。其当年势力强大,鼎盛时期统治面积达7000多平方千米,多地建有土司办公之地;诗文传统最盛,出了十位诗文作家,形成了田氏诗派。2011年,容美土司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申遗的后备名单中。

由于战争的毁坏和风雨洗刷,现存的土司遗址已不多,且分散在鹤峰境内二十余处。其中保存最好、最为重要的是位于屏山的爵府遗址,经考古发掘现仍存有房屋地基、读书台、戏楼、街道等遗迹,顾彩所记之处仍能看出当年影子。

本次土司制度专题报道的最后一期,记者走进了位于深山峡谷之中的容美,跟着顾彩的历史记录,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文新的现场勘探,去追忆一方霸主容美田氏。

疆域

北临清江,南抵桑植,土司移动办公

鹤峰县退休干部、民族史研究者祝光强多年来踏遍鹤峰容美土司遗址,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写出了《容美散论》《容美土司概观》等著作。

据载,容美土司来源于一个古老的部落——容米部落,属古代巴人廪君种的一支,他们最早出现在长阳县资丘镇附近清江南岸天池河口的容米洞,后沿天池河而上逐步深入鹤峰,曾有130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容米在土家语中是“幺妹”的意思,容米部落应该是一个女性氏族社会。

元至大元年(1308年)容米部落建立黄沙寨千户,至正十年(1350年)设立容美军民总管府,土汉文化渐渐融合,“容米”才渐渐为“容美”所代替。元至正二十六年,升为四川行省参政行容美宣抚使司,容美土司开始存在,此后的明清两朝,容美土司的级别多为宣抚使司、宣慰使司、宣慰使司,居三品,管辖地域辽阔,是鄂西四大土司之一。

史载,容美土司曾雄踞一方,其疆域控制面积元末约2000平方公里左右,其后容美几代土司步步为营,攻城略地,逐渐占领周边其他土司之地,明末清初鼎盛时期疆域达7000平方千米,包括今鹤峰县大部,巴东县野三关以南大部,恩施县、建始县清江以南的部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大部和湖南省石门县、桑植县与之接壤的部分地区,至清雍正年间,其控制疆域虽缩小,但总面积仍为4000平方千米。以至于雍正皇帝认为:“楚蜀各土司,惟容美最为富强”(见清雍正《朱批谕旨》)。雍正十三年,末代土司田旻如自缢于万全洞中,容美土司统治结束。

容美土司遗址考古发掘领队黄文新介绍,容美土司司治在中府,今鹤峰县城所在地,已被毁弃。坐车从咸丰经来凤至鹤峰,一路上山岳连绵,沟壑纵横,翻越无数座山峰,交通十分不便。容美土司为了加强统治,在疆域内多处建立行署及相关设施,采用移动办公的方式,带着家眷、文武臣子每隔几个月换一个地方。如南府就是土司田顺年及其祖先在麻寮土司南府的基础上修建的外府,以处理五里坪、六峰、湾潭、大面等地的事务,也是南下宜沙、石门、慈利等地的中间站。

因此现在鹤峰境内多处存有容美土司的遗址,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容美土司遗址群,现存遗址点分布涉及到5个乡镇7个行政村,有二十多处,总面积达510多万平方米,“这也是容美土司遗址与唐崖、老司城和海龙囤对比最大的特点。”黄文新表示。

探访

铁锁桥 楠木架梁风雨桥,屏山对外的唯一通道

土司爵府是容美土司的第二行政中心,也是重要的活动场所,位于屏山的下屏,距今鹤峰县城东约十公里,周围峭壁千仞,深沟巨峡,溇水大峡谷、躲避侠、黑龙渊更是构成天险,顾彩在《容美纪游》中发出惊叹:“呜呼!蜀道难其难,未必如屏山!”

全屏山最为险要的一处为躲避峡,峡谷深百余米,目不可测,谷中横插一条碧绿的江水为黑龙渊,远远可见峡谷中一座宽大石桥横亘其上,是屏山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桥,当地政府正在修理,连同上山的道路也正在修理中,尘土飞扬,偶闻击石机器嗡嗡作响。

黄文新介绍说,当年容美第十四任土司、励精图治的宣抚使田楚产选定屏山这块险要之地作为爵府所在,首先命人修路建桥,在躲避峡中最窄的一处修了一座桥,就在现在石桥以下15米处,原桥名天心桥,高百米。天兴桥为楠木架梁风雨桥,惊险异常,黄文新说,靠屏山这边下了桥是几乎垂直的峭壁,行人还需手足并用攀爬才能上到屏顶,从前屏上居民从来只买小牛犊、小猪仔,才能将它们背上山。

史载土司曾在桥头筑垒设隘屯兵驻守,无人值守时,可以关锁,故名铁锁桥,与万全洞并称“司中绝险”。顾彩当日亦是经过此桥进入爵府中,留下诗句称“曲蹬危梯落太清,独伸仙掌擘空明。扶藜未踏神先慄,明日还从此路行。”

风雨桥先后于康熙、道光年间维修,至20世纪60年代,因木质结构腐朽,成为危桥被拆除,改建为公路石拱桥,并将桥面上移15米。正在修的石桥宽三米有余,走车都不成问题。站在桥上下望,一池碧绿的水像没有流动似的,几只小船浮在崖壁边。记者不敢久站,遂过了桥,一路上山。

小昆仑 田舜年在此闭门读书,编纂《田氏一家言》

下了铁锁桥,一个两层高的观景台立在壁上突出位置,登高一览,躲避峡、溇水大峡谷、黑龙渊尽收眼底。沿着观景台往下,山壁上有一条隐秘的石板小路通向峡底,因在封闭施工,道路危险,记者未能入内一探。但从上往下看,峡谷静谧幽深,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两米宽,真可谓是“一线天”。黄文新介绍,这部分建筑均为后期当地政府开发旅游所建。

观景台出来见一“小昆仑”路标。从山上穿过小路,来到一处高地,四周皆悬崖,即为小昆仑。这里位于爵府遗址东南方,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据史料记载,小昆仑原建有佛寺一座,有藏书楼,为土司田舜年闭门读书写作的地方,所以又称九峰读书台。土司子弟以及门人友人经常需来此读书。也是田舜年同众多汉族诗人文士交流创作经验的地方。

小昆仑与紫山寺隔着躲避峡可遥遥相望。据《容美纪游》载,顾彩曾住紫山寺上,与田舜年隔峡吟诗。由此可知田氏土司文化的兴盛绝非无源之水。

土司田舜年酷爱读书,史书造诣也很高,他在康熙至雍正年间居小昆仑等处,读经博史、著书立说,先后编著《容阳世述录》、《二十一史纂要》,创作剧本《古城记》、《许田射猎传奇》。他以这里为主,将田九龄、田宗文、田圭等人的著作收录总纂为《田氏一家言》。

容美土司爵府遗址全景。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文新提供

 戏楼 三代土司均爱戏剧,《桃花扇》恒演不衰

沿着正在修的马路上山,忽见右手边的山壁上立着两块奇大的石头,高约四米,表面风沙磨砺,巨石上有摩崖石刻“山高水长”四个大字,相传为土司田舜年亲笔,大石左侧就是溇水大峡谷,巨石这边则是一方平地,远远望去视野开阔。

黄文新介绍,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记载,这两块巨石所在地就是当年土司看戏的地方。田甘霖、田舜年、田炳如三代土司,都是戏剧爱好者,田舜年还曾写过《许田射猎传奇》和《古城记》两部剧本,他尤其爱好孔尚任的《桃花扇》,平时招待客人都必“令伎奏桃花扇”,在康熙帝下令禁演《桃花扇》之后,他还不惧禁令,“恒演不衰”。

每次进驻屏山爵府期间,他都要在夫子庙看戏听曲,亲自指导女优排练、演出。戏剧家顾彩对此地向往已久,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容美之游。从《容美纪游》的记载可发现,顾彩上屏山后,田舜年都会在百忙中陪顾彩看戏、排戏,讨论顾彩的《南桃花扇》和他自己的剧本,相互学习切磋。

顾彩对田舜年的诗文戏剧作品评价很高,甚至将田舜年与孔尚任相提并论。他写了《客容阳席上观女优演孔东塘户部〈桃花扇〉新剧》一诗,称赞这两个人是当代词坛的杰出人才:

“鲁有东塘楚九峰,词坛今代两人龙。宁知一曲《桃花扇》,正在桃花洞里逢。”

黄文新介绍,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戏台应该就搭建在两石之间,搭出一个高台,背面溇水大峡谷,而且戏台应该是露天的,背面并无亭台楼阁,前面的空地就是观众席所在。

爵府建筑于明万历年间由时任土司田楚产开始建造,至清朝土司田舜年精心营构渐臻完备,因土司王又称爵爷,所以此地也称爵府。爵府遗址是今日所存的容美土司遗址中最重要的所在,因其地理位置险要,遗存丰富,对土司而言意义重大。

沿着山路上山,爵府遗址并不是很好找,因路途遥远,屏顶山势虽不陡峭,但面积巨大,丛林遮蔽。山上树林茂密,偶见田地和农家,下午三点太阳正烈时仍然有农家在玉米地里劳作,山上偶见政府所立“吃水困难乡”的石碑。顺着农家的指引,在一个农家环绕、田地集中的地方看到爵府遗址,只留下大片大片的石头。

黄文新说,爵府遗址的考古发掘最大的便利之处是顾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资料。他在《容美纪游》中详细描述了爵府当年的布局和主要建筑、面貌,可见当时爵府的繁华景象。原爵府前,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街,称爵府大街,东抵小昆仑,西达水砂坪,长约2华里,巨石铺砌,街道宽阔,“可行十马”,山后后堂坪为后街(或称二街),长2华里,为爵府差役及市井居民聚居地,“居民落落,多树桃柳”;诸郎君读书处在槿树园;下坡为戏房,乃优人教歌处;其西街尽头下皆陡壁深涧,恐行者失足,以竹笆插断;后街长二里许,民居栉比,有各类商铺及粉坊、纺织、教坊等。”

而今,表面建筑均已不存,只留下建筑石基和断壁残垣,一层一层平台往上排列,足有16个之多。因为这里的考古发掘尚未完成,少数地方用蓝色塑料膜覆盖着,遗址和农家的菜园子只隔着窄窄的土路,用一圈篱笆隔着。

但黄文新仍然通过考古发掘更加详细地还原了当年爵府的状况。他介绍,爵府遗址地处东北高西南低的坡地上,坐东北朝西南,山坡上自下而上有人工用石块垒成的保坎,形成大小不一的平台16个,这些平台上建有不同功能的建筑,包括大堂、二堂、三堂、延春园、槿树园、戏房等建筑,其中大堂、二堂、三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可看出汉文化的特点”。其中大堂是土王议政场所,二堂稍小,为土王接待宾客之处,三堂为土司及家人住所。山顶设有哨所,右侧建有地牢等防御设施。

黄文新判断,爵府遗址主要毁于“改土归流”时,因容美土司不同意“改土归流”,清朝政府大兵压境至屏山,被攻占后容美土司建筑均被毁,绝大多数地表不见建筑痕迹,仅发现一些残砖烂瓦及雕刻较为精美的石建筑构件,如石刻门础、石磉、麻条石墙、台阶,石虎、马槽等,还有少量石碑(奉天诰命碑)和石刻。

容美爵府和屏山的开山鼻祖田楚产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卓有成绩,而且在他的治理下,土司地区的铸造业和火器制造均达到较高水平,如明天启元年十二月施铜一千斤铸造的大日如来佛铜像,即是田楚产赠送给施南土司的礼物,现藏恩施市文化馆。容美、屏山等还有古代采掘硝石、硫黄、铁矿的矿洞遗址多处,都是制造火药军器的物证。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崇祯皇帝于崇祯二年(1629)“破西南未封之先荒”,颁旨诰赠田楚产为“宣武将军”。

爵府 巨石铺就爵府大街,“可行十马”

鹤峰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林立,多溶洞。因山就势,以洞为据,洞穴文化因此成了容美土司建筑遗迹不同于唐崖、永顺土司的特点。古容美境内现存三个最著名的洞穴,分别为屏山万全洞、九峰桥万人洞、太平情田洞,其中以屏山万全洞最为险要,与铁锁桥并称为“司中绝险”。

万全洞位于溇水峡谷屏山一侧铁板岩悬崖上,从爵府过去尚需步行半小时之久。上下左右皆为绝壁,仅有一条十分陡峭的小路可通司署旧街。该洞本为屏山防御匪盗的“土民屯守之所”,在田楚产开辟天泉山期间即已发现,至田舜年袭任宣慰司执政以后,于康熙年间大力扩建。

黄文新介绍,《容美纪游》载,洞内原来建有石门、寨墙、炮台,左有“就月轩”、右有“爱日亭”,正中还建有“大士阁”、“魏博楼”。现在的洞口南面墙壁上还刻有“万全洞记”碑刻,记载了建洞的过程,称是田舜年藏书之所。但黄文新对此观点有所质疑,他认为万全洞的本意应该是土司为保全自身安全的军事地点,和平时期则在此藏书、避暑。

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黄文新介绍预计今年底将会对其进行一次初步的清理发掘,弄清楚洞内的构造、布局、遗物等。

田舜年在处理政事军务之余,经常在洞中举办诗会,喜招中原名士,顾彩、蒋玉渊、钟南英等人都曾赴会,顾彩回忆,某次诗会,曾有一位受邀者惧其险峻,不敢赴会,只托人带诗稿到洞中代为诵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遭到末代土司田旻如的抵制,清军大兵压境,田旻如带着亲信最终退守万全洞,与清兵抗拒,不料中府土民暴动,捉拿了田旻如的心腹骨干田畅如、向日芳等,并围困其住所,田旻如见无力回天,于十二月十一日自缢身亡,容美土司的统治到此结束。容美田氏后人、亲信多被发配至外地充军,离开了这片生养他们的故乡。

九峰桥万人洞则是三个古容美洞中面积最大的,黄文新介绍,万人洞主要是作为屯兵的地方,洞内曾出土了箭镞、灯盏、剪刀等物。

万全洞悬在铁板岩崖壁上,末代土司自缢于此

诗书文化

以“能诗善文”为乐

形成田氏诗人群

顾彩到访容美土司并非只为此地的山川壮丽、秀美,更多的原因是被容美土司田氏的文化所吸引。由于政治原因,孔尚任的名作《桃花扇》被清廷禁演,但土司田舜年却不顾禁令,在容美司境内“恒演不衰”。消息辗转传来,孔尚任激动不已,而此前顾彩的朋友蒋玉菡就已经到访过容美,称赞不迭,于是顾彩决定亲访容美。

容美司主田舜年得知顾彩将来,兴奋异常,远出司城数百里迎接,以极高规格接待,给予体贴入微的关照。顾彩在容美境内的四个半月里,两人整日在一起切磋剧艺,歌诗唱和,翰墨传情,相处如鱼得水。作者回乡后把途中所记经过整理出版,便有了今天的《容美纪游》,成为后人研究土司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在鄂西、湘西诸多土司中,容美田氏在文化上具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形成了田氏诗人群,自田九龄始,至田舜年止,历时200多年,连续6代,容美涌现出10位诗(文)人,创作各类诗词3000多首(今存有380题、524首),田楚产更是于清康熙年间汇成《田氏一家言》。

在非常落后的经济和土司制度下,与容美历代土司强势推行汉文化密不可分。据祝光强研究,土司田世爵幼年经历了庶长兄白俚俾弑父篡位的血腥风雨,在寓留桑植司期间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袭职后,他开始全面推广汉文化,聘请汉族名士进司开馆任教,规范汉语言汉文字的启蒙教育,至今鹤峰土家虽居深山辟壤,然其语言多与普通话相近,“不蛮”“不土”,概源于此;人名称谓均以汉语为准,不仅司主再没有土家语名字,就连舍把、旗长等基层官员也很少有土家语命名;利用各种机会,让土司内的基层官员和土民大量出山,进行汉文汉语的现场演练和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的引进。据《世宗实录》载,嘉靖七年(公元1527年)八月,容美宣抚司赴京进贡人数竟达千人,约占土司城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与其他土司多学习汉文化的礼仪制度等不同,田氏在诗书文章上更有追求和造诣,历代均以“饱读诗书”为荣,“能诗善文”为乐,求知好学成了田氏的家风,而容美的山水清奇,民风古朴,也能格外引发诗兴。

爵府遗址紧靠溇水大峡谷。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文新提供

访不完的历史走不完的城

长江商报消息 世界文化遗产之外的土司城:

□本报记者张萌 谢方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捷报飞传,深隐大山深处的三处土司城遗址,名扬海外。

土司制度发源于中国,是土生土长的华夏智慧,其价值并不偏于地球一角,是人类历史智慧的遗存。从最初发端的羁縻之制,再到“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土司制度,历经元、宋、明、清直到近代,土官治理与中央管辖达到了和谐共荣。

土司分布在中国广大的西南地区,主要推行于云贵、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山区,发展至明代鼎盛时,至少已有24个民族,688家土司。目前,全国已知与土司相关的遗存共100余处。湖北唐崖、湖南永顺、贵州海龙屯三处土司遗址联合申遗,三处治所分布在不同地区、职级由高到低、功能配合从堡垒到宫殿,相互印证。

山水佳城,千城俊秀,除此三处世界遗产外,同样还有很多布局精美,独具当地特色,充满未解之谜的土司遗址。本期长江地理,将再撷取三处遗珠,以飨读者。

从鄂西到湘西再到黔北,一路山水相交,土司城总在最险峻的地方出现。也就应了古人游记中的那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申遗成功的消息一传来,我和同事就上路了。那些遗址都在偏远的山林,沿途所见,让人顿觉中国最美的乡村,还是在鄂西到湘西的山谷间。

途中一位师长发来消息,因其故友患癌症去世,并与我谈论生死问题。其实这个突然而至的问题并未大煞风景,风景对人生并没有多少启发,心中赞美欣赏就够了,遗址徒增历史变化的感叹,正如李白所言“晋代衣冠成古丘”。路上带了一本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倒是这本书对生死问题有思考。

第一站到达唐崖,抬头已是烈日当空,而肚子却空荡荡,管理处何继明处长送来两碗鸡蛋面。以后,每到一处遗址,爬上炙晒的山头时,总想着这碗面。吃完,我们上山转了半天。山间满是荒地坟冢,考古遗址上不需要更多联想,石头缝里吹出来的风都是苍凉的。

何继明在他的办公室里谈了很多当地的传说。“我们当地人重生轻死,把死看得很轻。人老了,还没有去世,就把棺材摆在自己的屋子里。”不知道土司身前是否也是如此?站在田氏夫人的墓前,见石牌坊上刻着“万古佳城”,就想到如何才能“重生”。没有佳城,重生恐怕就是难事,人失去了环境的庇佑,只能更多地期望逃离此生,不会看重今生的永久。土司家族大多传承超过四五百年,永顺土司更是延绵八百年。多数时期,朝廷能与土司相安,有的甚至与中央朝廷不期而然地枯荣与共。如今站在历史上看,却是再明显不过了,海龙屯护国又叛国就是一例。

今人也许能够从中发掘出和谐的深意来,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也许不应该如此理解,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是生命当下提升的问题。我们往往过于相信,和谐之外没有悖谬。海龙囤考古领队李飞告诉我们:“土司制度并不是完美的,只是一个历史的过渡。如果真的十全十美了,也就不会有改土归流的完结了。”

废弃的罗马古城给了文艺复兴新的生命,如何建造“万古佳城”倒是土司遗产的新生命所在,也是思考中国文化生命的一个切入点。(张萌/文)

万古佳城的不安与苍凉

深山之中,人情之美

此次《长江地理》土司遗址专题共去了四个地方,除却三处本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外,还多了一处容美土司。坚持要去这里,也是因为容美土司的文化之独特。

在崇尚武力的土司王中,容美土司田氏家族非常钟爱汉文化,而且尤其喜爱诗歌戏剧。明清之际,在鄂西与湖南交界的鹤峰深山中,田氏一族诞生了十位诗人,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此非常受欢迎,也因此有了顾彩的四个半月容美之行,《容美纪游》成为今日了解当时本地区文化、经济、山川的最好读本,其意义不亚于徐霞客游记。

从湖北宜昌入鄂西宣恩,至咸丰、来凤,取道容美到永顺老司城,再穿越湘西、黔东南至遵义海龙屯。三省四地,古来其实这路线,也都是土司互为联系的道路,更有盐道、茶道在其中穿岩而过,留下的历史、文化故事纷繁庞杂,值得再探。

在车上看着身边掠过的层峦叠嶂,很快就疲倦于连绵不断的大山。而当自己搭汽车、转摩托、再步行,为了寻找本次土司文化而来,体会和了解更多。

深山之中有美景,自不必言,时时有拿出相机记录的冲动。而此外则是人情之美,从海龙屯下山之时已经将近七点。在路边拦下一位村民的车载我们去市区,还盛情留我们吃了晚饭,晚霞之下,几只小狗在房前散步,暑假归来的小孩们脚踩滑滑车,从顶上一滑而下,在房前的山崖上看到几株野百合。

同样是大山之中,偏僻之地,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如我亲身感受到的人情之美,却也有如《盲山》中的愚昧与麻木。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容美土司田世爵因兄长叛变、仇杀,遂生教习汉文化的心思,几百年来,容美土司治下夜不闭户,诗书之风兴盛。文化或为一解决之道。

而在学习汉文化中,土家族本民族的文化却渐渐衰落,土家族语言已很少有人会说,信仰遗失,传统的吊脚楼多变为水泥楼房……在多文化共存时,民族文化又该如何和谐共生,互为所长,诸多层面的问题还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思考。

(谢方/文)

木里土司

喇嘛王国香格里拉原型

地点:四川木里县桃巴镇

现存遗址:木里大寺、康乌寺、瓦尔寨寺

门票:无

木里土司起源于明朝,传承终止于1952年,共传21世土司。

木里土司同时兼任大喇嘛,政教合一,是境内最高的首领。土司分别在木里大寺、康乌大寺和瓦尔寨大寺设有三座衙署,每年轮住一寺执政,三年一返,周而复始。木里大寺是木里最大的寺院,是“木里王国”的政经、宗教和文化中心。

木里寺由白色高墙围护,重檐歇山项的藏式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面,远观如城堡。寺内有衙署区,土司衙门的职官在二三层办公、审案、居住等。顶层是土司的起居室。底层置法鼓和土司的印信,底层地下室为牢房。

詹姆斯·希尔顿来到木里,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创作出“香格里拉”。

鲁土司

规模宏大西北小故宫

地点:甘肃兰州永登县连城镇

现存遗址:土司衙门、花园、土司家族寺庙

门票:5元

鲁土司是元世祖忽必烈后代,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鲁土司祖先脱欢投降明朝,被安置在连城,成为第一代土司,后被赐姓鲁。鲁氏土司家族遭遇“改土归流”,结束土司之制要等到1929年。

西北大漠黄沙,但是离鲁土司衙门不到10公里就是山清水秀的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鲁土司家族寺庙妙因寺保存有大量壁画、砖雕,又有道教建筑雷坛,藏传文化与道教文化和谐共存。

鲁土司衙门多为明代建筑,全部按照工部营造法式建造,纯粹的砖木石结构,被称为“小故宫”。又别具民族风格,又堪称我国土司衙门建筑中的杰作。

木府土司

东巴文化大观园

地点:云南丽江古城

现存遗址:土司府

门票:60元

木氏土司是云南三大土司之首,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官邸,八百年古城的心脏所在。如今,木府成为当地最旺的十大旅游景点。

木府与中原建筑并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的格局,暗藏风水玄机。木氏土司知书达礼,喜好风雅,明代徐霞客曾被木氏土司邀请到木府做客。徐霞客感叹,“官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在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同时,又兼具了纳西族、白族的建造工艺,是神秘东巴文化的“大观园”。

官室之丽,拟于王者。——徐霞客

木里大寺。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