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重组潮涌下一个“神字号”花落谁家

重组潮涌下一个“神字号”花落谁家

2015-05-04 00:03:33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央企或缩至40家传闻引爆市场无限猜想

□本报记者 沈佑荣

南北车的成功合并开启了央企整合大势,而一则“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的消息更是引爆了央企兼并重组潮的市场预期。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文件已下发。受此重磅消息刺激,当日A股市场异常狂热,而“中”字头的股票大面积涨停。尽管晚间国资委紧急辟谣“未向国资委采访或核实”,但市场依然坚信“合并、否认、合并”的路径。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在这一轮牛市中,原本股价仅三四元的南车北车,短短几个月就翻了10倍。市场在猜测和憧憬着下一个“神车”时,“中”字头的股票齐刷刷地涨停。

事实上,今年初以来,央企合并重组的消息屡屡传出,谁会是下一个南北车给市场打开了想象空间,而不少“中字头”企业自身也蠢蠢欲动,引发坊间进一步猜想。

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南车北车合并只是开端,央企兼并重组今明两年要落地,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再结合央企现状看,南北船的合并可能急迫一些。

“谈谁是下一个‘神车’尚早。”4月30日,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央企兼并重组是大趋势,但在目前,央企分类目录尚未出来,不过他认为制造业可能会排在前面。

“神车”催狂的市场

“你看,南北车合并成了神车,几个月股价就翻了10倍。买‘中’字头错不了。”4月27日一大早,新股民陈勇归集100万准备抢购中国联通,还不忘鼓动朋友出手。

其实,类似陈勇这样的股民非常多,而原因均源于市场的一则传闻。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正式文件已下发”,这一报道被广泛转载,消息很快在市场上流传。

果如其言,当日,A股高开高走,再创7年新高,沪指一举攻破4500点,截至收盘,沪指报收4527.49点,暴涨3.04%,两市成交再破万亿。与此同时,“两桶油”双双涨停,并带动16只“中字头”集体飙涨。

当晚,国资委在官网上紧急辟谣称“消息未向国资委采访和核实”,而“两桶油”等多家“中字头”企业也纷纷表示“未接到通知”。

不过,尽管次日大盘冲高回落,但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中冶等不少“中字头”依然强劲上涨,多只个股涨停,大量资金涌向央企改革概念股。

多名股民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神车”横空出世,“神油”不会太远。“没准,一切皆有可能,也许传言传着就成真的了。”一股民乐观地向记者表示,“当时南北车合并不也经过传言—澄清—宣布合并的过程吗?”

湖北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股市大涨及股民追涨“神车”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央企兼并重组的下一步预期。事实上,监管层早已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出了央企改革的大势。只不过,在他看来,央企改革不会“一窝蜂”,也不会这么快。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规模的央企合并潮不会马上出现,目前,央企分类尚未出来,谈下一个“神车”尚早。目前,“神车”催狂的市场是各利益相关方央企改革的误判,需要冷静理性思考。重组概念股是二级市场的推手,但过犹不及。目前,二级市场的狂热是人为炒作因素作祟。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央企兼并重组不可避免,但不应过度解读,毕竟这需要一个过程。更主要的是,央企合并不仅要看企业自身意愿、监管层批准,还要切合行业自身的实际。

虚虚实实合并传闻

南北车合并以后,更多央企合并传言四起,尽管国资委及当事企业多次辟谣,但传闻一直未停歇。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传闻合并重组的主要有央企的六大派系。而迹象表明六大派系均存在合并重组的可能。

中信系旗下有中信国安、中信海直、中信银行、中信重工、中信证券等12家上市公司。中信系下存在银行证券与银行业务整合空间。国投系旗下有国投电力、国投新集、国投中鲁、中纺投资、中成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去年7月,国投公司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随后整合大幕拉开。电信系旗下有联通、电信和移动。曾传闻联通和电信联姻、中国移动与广电网合并。而中船系目前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威胁,部分资产盈利能力有待提高。招商系涉及金融地产交运三大板块,存在整合预期。中粮系旗下有8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食品、中粮控股、蒙牛乳业、中粮包装等5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系被查出的问题较多。

此外,市场上一直在盛传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合并,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整合,此外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很急迫,甚至传出宝钢与武钢合并的消息。还有,三大航空公司、中煤与神华、普天与烽火等传闻也集中爆发出来。

对于上述市场传闻,李锦认为大部分都不可靠。在他看来,所谓的传闻,其实是一部分人依照趋势进行的分析判断。就目前而言,央企重组的高潮还没有到来,分类是重组的前提,但现在分类改革方案都还未出台。此外,他认为,企业之间的整合不属于兼并重组,如中信系、招商系旗下的互相整合等。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了南北车外,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已经获得批准。此外,国资委网站显示,去年11月,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另外,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向媒体透露,中国中铁将与中国铁建合并事宜,国家层面已开始研究。

对于上述已确定的合并,李锦认为,这是释放国家战略上的“强强联合”信号,比较急迫,通过合并避免“内斗”,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对于央企的合并重组,有分析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复杂,人员问题、下属企业业务重复问题等,都很麻烦。“以往都是拼命分开,想多搞几家企业,现在要合并,当初的一些巨额投资损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该人士说,央企合并,除了企业要有意愿外,需要监管层批准,企业领导及人员的安置也需要考虑。

李锦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央企合并,要遵循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国际安全、国家活力、国家稳定及国资增值等原则,从这些方面看,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以做大做强做优。这期间,既有国家意志,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此外,强强联合不能等同于兼并重组,它是企业扩张性重组中的特殊现象。

谁将接棒中国“神车”

“‘两桶油’合并?除非让企业制度改革大退步。”针对中石化、中石油合并传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明确持否定态度。而长江商报记者接触的多名学者也表示,除了“两桶油”,电信系、招商系、中信系等,短期内接棒“神车”的可能性较小。

“装备制造业可能会先行一步。”李锦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为避免同类内斗风险,迫切需要大的利益集团,可能性较大的是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这两个与南北车情况类似。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中铁和铁建,目前国内市场外资还没进入,如果合并会造成垄断。

沈萌则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央企兼并重组主要考虑的是国家战略。在他看来,代表装备制造业的船舶比较急迫。国内造船企业面临的问题较大,产能过剩严重。国际上,中国船舶要面对日本、韩国以及欧洲船企的竞争,压力较大,因此,南北船舶企业合并的可能性较大。至于传得最多的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在他看来,可能也不是“神车”接棒者,“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丝路基金,足够满足两个企业存活。

其实,南北船合并预期早已升温。今年3月25日,有着“南北船”之称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进行了高层对换。一时间南北船合并的传闻甚嚣尘上。

目前中船集团拥有中国船舶、广船国际、*ST钢构三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拥有中国重工、风帆股份、乐普医疗三家上市公司。合并传闻传导至二级市场,中船重工和广船国际均有大幅上涨。

传言称,早年今年初,在船舶工业的老领导与中船工业负责人座谈时,就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合并。其理由是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两大集团分割开来,导致两大集团多年来均存在发展短板,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建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与南北车类似,南北船原本是一家人,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属中船重工;长江以南属于中船工业。作为军工领域的优质资产,中船重工拥有完备的舰船研发体系和仅次于中国科学院的工程技术科研团队,下属28个科研院所在舰船装备研发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中船工业方面也有科研实力和多元化的产品设计能力。

对于二者的合并,4月30日,长江商报记者分别致电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得到的答复是“不接受一切关于合并传闻的采访”。业内人士则表示,南北船的子公司体系非常庞大,涉及的业务与利益划分很复杂,合并起来实施难度较大。

一券商人士则向长江商报记者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接棒“神车”最大热门是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南北车合并后,作为高铁基建施工企业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有望从中受益,且两企业有很多业务重合,在海外有很多竞争项目,与南北车类似,两者合并可避免恶性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二级市场上,自从3月中旬传出二者合并传闻后,股价涨幅均已翻倍。

opinion

大规模的央企合并潮不会马上出现,目前,央企分类尚未出来,谈下一个“神车”尚早。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宝钢

武钢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中石油

中石化

中船重工

中船工业

中船系

招商系

中粮系

国投系

中信系

高铁先行央企“抱团”出海抢单

长江商报消息 “一带一路”加速高铁出海,南北车齐获大单一季度净利润总和近20亿元

□本报记者 沈佑荣

中国高铁“出海”渐入佳境。

继4月22日中国与印尼签订约60亿美元的高铁大单后,29日传出南北车正在考虑收购加拿大庞巴迪铁路部门大部分股权,希望以此对外输出高铁技术。5月3日又有消息称,中铁将与北车组联合体竞标俄罗斯高铁项目。

而在4月29日晚间,正式合并前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发布了各自独立的最后一份财报。南北车都实现了大幅度同比增长,两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总和近20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全球高铁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2013年,全球高铁市场只有1023亿美元的规模,2014年已经跃升至112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高达1334亿美元。伴随“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东盟国家的高铁建设将会加快。预计在全球高铁市场中,东盟国家将成为中、日、法、德等技术强国激烈竞争的焦点地区之一。

“五个指头握成拳显得比较急迫。”上海一大型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高铁出海空间巨大,南北车合并,不仅可避免内斗,更重要的是可以施行优势互补,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央企兼并重组是趋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即将实施,这给了中国企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抢蛋糕,反过来也将促进中国企业携手并进,部分大型央企合并可趋。

南北车兼并重组正在进行,二者形成的合力已在海外市场上彰显。

4月29日晚间,正式合并前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发布了各自独立的最后一份财报。南北车都实现了大幅度同比增长,两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总和近20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高铁已在海外市场上频接大单。公开信息显示,中泰已经签订高铁合作协议,中老铁路正在加紧推进,中国还将积极地参与新马高铁的竞标。继4月22日中国与印尼签订约60亿美元的高铁大单,27日中国铁建拿下非洲约55亿美元建设项目。5月3日,又有消息称,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协调,中国中铁和中国北车已组成俄罗斯高铁项目联合工作组,参与竞标。

此外,4月29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神车”计划参与英国总投资500亿英镑、设计时速360公里的高铁项目,竞争对手包括阿尔斯通等。该项目议案2014年已得到英国议会下院投票通过,主要建成伯明翰分别通往曼城和约克郡的一个V字形高速铁路线。甚至还有媒体称,正处于合并停牌的南北车正在洽购全球最大竞争对手庞巴迪,目前正在商谈庞巴迪铁路业务的控股权。不过,这两则消息尚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

一切信号都在表明,中国高铁已经驶向海外。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正面临着“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高铁出 海空间巨大。

针对中国积极参与东南亚铁路建设,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研究专家孙章曾发表观点,中国正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东南亚是“一带一路”的起 点,也是必经之路,加强连接欧亚大陆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不仅有助于地区经济的相互连通,更对东亚地区广泛合作的地缘环境非常有益。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曾认为,飞机与高铁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南北车的合并,一个最有利的地方,就在于提高了竞争力,能够去面对一个国际市场的竞争,改变了过去南车北车独立在国际市场谈判,既有技术实力优势,也有价格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南北车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斩获大单,或许正是合并后焕发出的活力,让建设高铁的国家看到了中国高铁的真正实力。

然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则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要利用性价比优势,在国外客户能够按市场价格和国际商业规则购买的条件下进行,可以承担建设项目或出口动车组,承担运营技术支持,但不能参与高铁运营,不能提供大额长期贷款,不能承担高铁运营的商业风险。

神车助力“一带一路”

事实上,综合实力排名世界前列的中国南北车,曾因窝里斗而饱受诟病,并因此丢失了不少机会。

2013年7月,中信建设和中国北车愤怒之余向中国机电商会集体告了中国南车一状。其原因在于,当年5月27日,中国南车公告78亿新签合同,其中包括5月23日 新近签署的22.56亿阿根廷动车组合同,算上今年1月中国南车两条阿根廷地铁共计35亿元的合同。不到半年内,南车在阿根廷接下了近60亿元的车辆订单。而在这场订单争夺战中,南车开出的是127万美元/辆的“超低价”,而北车的报价是230万美元/辆。北车因此丢掉了订单。此事的结果是,来自中国的两个兄弟恶斗 ,价格相差巨大,阿方产生了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价格不信任。

其实,早在2011年,南北车参建土耳其高铁项目时,就曾由于北车可以压低投标价格,导致项目被一家韩国公司抢走。

南北车商战持续了14年。2012年,南车中标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地铁项目,合同金额25亿元,有外媒报道此事时配发的是一张北车模型车的照片。2013年,一本杂志上出现的中国北车形象广告,主图却是南车发的。据称,类似事件不计其数。

在国内,除了在铁路总公司那里是分果果外,在更多的城市轻轨、地铁、城铁市场的招投标中,南北车也是酣战多年,甚至发展到在部分中标城市抢着建厂的现 象。比如,在天津、成都等地,南北车都是各自建厂。业内一资深人士总结说,南北车的这种竞争结果,除了重复投资建设外,还会造成产能过剩、企业效益流失等。

不只是如此,在赵坚看来,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还体现在技术攻关上。南北车分家之前,在一口锅里吃饭,有明确分工,比如内燃机车老大是大连机车,客车老大是长客厂,货车老大是北车齐齐哈尔车辆厂,核心技术研发是株洲研究所。分开后,两个公司各搞一套系统,既造成资源浪费, 也导致两者的产品重合度越来越高。更主要的是,核心技术研发上缺乏足够的合力资金和技术。

“以往是鼓励竞争,但现在时代变了,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在去年,赵坚就公开表示,南北车已经壮大了,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走出去”,要到国际市场上去抢饭吃。当然,竞争还是鼓励的,但不是相互之间的竞争,而是一致对外的竞争。在他看来,南北车应该集中力量搞核心技术研发,形成合力走出去,增强竞争力。

饱受诟病窝里斗

南北车合力出海,频接大单,为央企兼并重组探出了一条成功道路。

目前,国资委旗下112家央企拥有269家上市公司。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其中,央企利润同比下降9.9%。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外资企业进入与央企展开竞争,其竞争的市场已经全球化。另一方面,部分央企产能严重过剩,急需通过“走出去”调整转移过剩产能。

李锦是央企兼并重组的呼吁者,早在2012年,他就曾公开表示中国进入“大企业”时代,兼并重组则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成为主要特征。

4月30日,李锦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地看,大企业宜合宜分,都与全球经济形势、产业演进阶段、国家政经战略、企业竞争对手变化、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他说, 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要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则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来获得研发和销售优势。南北车的合并重组,就是这样具有战略性行业中的 龙头企业强强合并。在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下,央企应通过强强联合重组,增强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上的交通运输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设相关产业、商贸与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都可能成为热点。而正因为央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偏弱,实行兼并重组才有可能抵御风浪。

在李锦看来,像电信运营商、石油、电力等行业,其市场还在国内,需要竞争,越是这样的竞争,越有利于民生,如果仍在国内垄断,容易失去活力。

“重组背后大多有政府的推动,一定要看到国家利益与发展战略。”李锦说,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以做大做强做优。但是,这个时期是有条件的,不是现在就来的,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业界对央企兼并重组也有另一种声音,比如央企合并加剧市场垄断,是历史性倒退,带来的不一定是做大做强的结果,甚至会出现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等 。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坚持认为,目前,我国央企数量偏多,尤其是某些领域存在多家大型央企,按照一个领域组建1家至2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目标, 推进央企强强合并不可避免。同一领域存在多家大型央企,企业分别独立进行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投资、资源低效配置。

李锦认为,南北车合并已成为新一轮整合开始的标志。

央企合并趋势来临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