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暗箱交易频现 “吹大”新三板泡沫

暗箱交易频现 “吹大”新三板泡沫

2015-04-12 23:26:0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99999.99元/股的天价报单引爆新三板“极致狂欢”

□本报记者郑玮

A股市场上,股价攀上300元就能创造历史,而在新三板,千元高价股已然诞生。

仅4个交易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华恒生物就从100元/股一路跳涨到1058元/股,股价涨幅超过10倍,在股票交易的账户中,甚至还出现了99999.99元/股的买卖报单。

华恒生物显然是引爆了一场新三板的“极致狂欢”。中科软、冰洋科技、新网程、联宇技术、昌信农贷、富机达能、同辉佳视等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也出现类似超高价交易。

然而诡异的是,上述8家公司的交易方式均为协议转让,且除中科软之外,其他7只股票背后涉及的交易账户主要为“中山市广安居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山市八通街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中山市三宝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谭均豪”四家,这四家账户均托管于中信证券中山市中山四路证券营业部,被外界称为“中山帮”。

“华恒生物创天价显然是机构或者个人故意坐庄,‘对倒’股票,疯狂炒作,抬高股价。”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证券律师刘少虎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新三板学院院长、太平洋证券副总裁程晓明则认为,协议转让是点对点交易,本身交易价格就变动很大,同一只股票可能出现成百上千倍的价格差距。“类似的‘中山帮事件’一直在新三板交易中存在,只是因为近期市场对新三板的关注度高了,这样的个案才逐渐显现出来。”

而在一位新三板分析人士看来,新三板中更多的对倒操作交易不会如此张扬。一般来说,做对倒的人会将价格一直往上抬,然后跟风的投资者就来了,因此只要有人接盘,他们就可以出货了。

新三板频现“乌龙”

华恒生物股价的突飞猛进更像是一场酝酿已久的“突袭”。

进入3月份,华恒生物转让价就以每股88元向百元进军,3月26日,股价一瞬间冲到了758元每股,股价涨幅高达360%。3月27日,该股票再现“火箭式”涨幅,股价被一笔1000股的成交拉到了1058元每股的价位。

作为一家氨基酸生产销售商,华恒生物2013年营收仅1.7亿元,每股净资产2.5元的股票却被叫卖到上千元,明显与运营实力不符。

更何况,此前华恒生物曾以每股1元让投资者捡漏,戏剧性的价格游戏让人看不懂。

“中山帮”之一的中山市广安居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六华表示,公司对于华恒生物股价操作确实存在违规,公司也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但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事情源于2014年12月12日,华恒生物发生一起乌龙指事件:因公司操作失误,将“协议互报卖出”点成了“定价委托”,原本应向特定投资者出售的25万股股票,被广安居投资以及北京、西安的两名投资人在市场中以1元/股的价格买入。

此后西安投资者与公司达成协议,将所持股票以4.35元/股出售给公司,不过包括陈六华在内的两名投资人当时并未与公司达成共识,随后华恒生物向法院提起诉讼,冻结了两家投资者持有的华恒生物公司股票。

后来华恒生物撤诉,两家投资者的股票获得解冻,但陈六华仍然要求公司方面先赔礼道歉,但一直未得到公司的回应。

“我们投诉了华恒生物很多次,但是没人重视,所以我才选择通过不停拉高几只股票的股价的方式来引起市场重视。”陈六华称,华恒生物还在增发时非法剥夺了公司依法享有的增资优先认缴权,而公司从未出具放弃增资优先认缴权的声明与承诺。

其实,这不是新三板市场的第一个乌龙事件。

3月20日,前一交易日价格还是7元/股的红豆杉突然暴涨877%至68元/股,随后又回落至7.08元/股。红豆杉的怪异走势导致之前走势平稳的三板做市指数瞬间从1717点跳涨至2028点,三分钟内涨幅高达18%。随后,天风证券发布公告称,因交易员下单失误,将其做市股票红豆杉买入下单6.8元/股下错为68元/股,并成交1000股,造成了异动。

同一天14时48分,新三板第一大市值股九鼎投资突现一笔99元的报价,股价瞬间从此前的9元飙至99元,涨幅高达1017.38%。

暗箱下的对倒交易

“这次事件,不排除营业部与投资者联手做局,造成虚假繁荣的景象。”刘少虎认为,天价股的出现明显是个别投资者故意为之,新三板与主板不同,很多公司流通盘很小,要把K线图中的十字星变成柱状图,不需要太多资金,一些做对倒的投资者随便买一家公司股价都涨上去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从交易方式上来看,均为协议转让,而非做市交易,更不是类似A股市场的连续竞价交易。

“协议转让作为新三板一种特殊的成交方式,受到多重价外因素的影响。对于交易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交易,成交价格看上去无论多高,都是双方自愿的。”一位长江证券场外市场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谭广良认为,由于新三板的协议转让系统不具备价值发现的功能,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点对点的交易是没有办法监管的。由于转让股份的个人所得税为溢价部分的20%,而已挂牌的公司只能在场内转让,场内又没有涨跌幅限制,股东与受让方之间完全可以签订两份合同,根据当事人双方意愿分别设定交易价格和实际转让价格,通过制度缺陷来避税、减少佣金,对倒目的明确。

在协议转让的漏洞下,更多的对倒交易浮出水面。

“别说一千多块了,就是一分钱都可以交易。”上述长江证券人士指出,协议转让的点对点交易下,随意拉高或拉低价格很常见,只需要具备一点资金实力就可以让股价“坐过山车”。

在3月30日的公开信息中,收盘价为13.81元/股的特辰科技就发生了两笔0.01元/股的交易,买方账户名称均为邝林洁,卖方账户为福建省海兴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两笔交易共成交了32万股,成交额仅有3200元。而在前一个交易日,九鼎投资也曾发生了一分钱转让的交易。

其实,翻看新三板官网的公开交易信息不难发现,这种一分钱交易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发生。有分析人士曾表示,如此低价转让可能存在股权变相赠与的情况,也有可能意图避税。可能每个股东的目的不同,但其导致的价格大幅变动也会对市场交易秩序产生影响。

上述长江证券人士则认为,新三板对进入者已经设置了500万的门槛,说明能进入的都是专业投资者,不同于A股中的散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和鉴别能力,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自主选择,市场会自动调节股价,“没必要为此大惊小怪”。

然而,有市场人士却认为,一方面,协议转让通过对倒炒高成交价,对后期新进入的投资者易形成误导。另一方面,选择协议转让的挂牌公司也在三板成指成份股之内,公司交易会对指数产生影响。既然股转系统已经推出了做市转让方式,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竞合竞价的转让方式,那么协议转让作为一种价值发现功能相对较弱,对市场流动性改善贡献较小的转让方式应该被淘汰。

“现在的几种安排包括未来协议转让可能会被剔除,还有一种可能是将协议转让安排在盘后进行,目前也都还在研究当中。”股转系统一位内部人士透露。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谢庚也表示,未来也有可能会将协议转让的交易剔除出指数制作当中。

“燥热”背后藏隐患

尽管对倒和乌龙交易频现,但市场仍觉得新三板“有戏”。

如今,新三板呈现一股“燥热”,挂牌公司总数达到2209家,总市值已经突破万亿。

由于成交量的急剧放大以及做市股票的交投活跃,如今的新三板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热衷进场。据了解,目前已有投资者通过众筹的方式共同使用一个新三板账户投资,或者租借已开的账户进行投资。而不少围绕新三板投资的公私募基金产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大卖。

“不能简单地用A股市场的操作思维来投资新三板,市场上很多高价股的股价是靠部分做市转让股支撑起来的,如果出现机构大幅卖出,接盘者不力,股价就会一泻千里。”面对这种日益火爆的新三板市场,其潜藏的泡沫风险也引来一部分人的担忧。

有创投人士表示,由于新三板市场估值不断高涨,很多业绩及企业资质较差的股票也会随着市场整体面估值的抬升而不断提高,一些做市商也会通过操作刺激股价上涨,这其中就会隐藏“水分”和泡沫。

同时,随着各路资本的大量涌入,目前不少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价涨幅超过2—3倍,不再是投资洼地。据东方财富网数据,220家做市转让的新三板公司平均市盈率已达67倍,其中更是不乏百倍市盈率的公司,与不少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相差无几,即便企业转板IPO成功,股价增幅可能受限。

而此前参与三板企业定增的不少私募机构与理财产品已尝到收益甜头,现在有些基金管理人正打算落袋为安,及早获利离场。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指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开户行为,这又增加了监管难度,也人为放大了风险。

除了一些不太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蜂拥入市,一些投资机构在此间的表现也是过于着急。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新三板僧多粥少,当前各路机构以抢筹为主,通过做市商买不到,就去参与增发,不看质量只看价格,这种做法的隐患非常大。

据悉,不少参与增发的机构的逻辑是,只要以大幅折价拿到筹码,等到增发流程结束后即抛售退出,实现套利,没有锁定期。不过,这存在一个市场承受度的问题,如果上市当天股价大跌,亏损将难以避免。

opinion

天价股的出现明显是个别投资者故意为之,新三板与主板不同,很多公司流通盘很小,要把K线图中的十字星变成柱状图,不需要太多资金,一些做对倒的投资者随便买一家公司股价都涨上去了。

——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证券律师刘少虎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