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妖股”全通教育神话炼成记

“妖股”全通教育神话炼成记

2015-03-30 00:19:3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股价14个月暴涨近15倍却一夜间跌下神坛,无业绩支撑或难逃短命魔咒

□本报记者 沈佑荣

A股市场上,从来不缺暴涨的神话。

3月25日,全通教育(300359.SZ)股价在一片质疑声中盘中冲至348元,登上A股第一高价股的巅峰,截至当日收盘,股价甩开第二名朗玛信息近50元,超茅台逾百元。

登上巅峰的全通教育,市盈率748.2倍,市值高达312亿元,远超全球最大教育培训集团新东方,相当于2个搜狐,1个奇虎,2.5个猎豹,2.5个优酷土豆,5个人人网。

然而,神话的破灭竟在一夜之间。在接下来的3个交易日,全通教育就在A股市场上上演了一次罕见的“蹦极”跳,股价最低跌至246元,价差达到100元。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位于广州中山的全通教育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靠着攀附中国移动分享家校信息服务蛋糕而不断成长壮大。尽管如此,该公司去年全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仅有4487.7万元。

显然,超过300元的股价绝非公司价值体现。那么,全通教育的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呢?

3月26日,全通教育董秘办武姓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股价上涨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公司并未操纵股价。

有研究人士认为,神话的出现,除了流通盘太少和高送转以及公募基金扎堆加重组概念外,更主要的是对在线教育概念的爆炒,推动股价肆无忌惮地暴涨。而该股今后或像众多曾经的股王一样,也难逃短命的魔咒。

名不见经传的全通教育,突然一飞冲天,吸引了A股市场上的目光。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3月3日,全通教育以187元/股收盘,首次超过曾经的股王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由此招来一片质疑之声。然而,全通教育毫不理睬,其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勇攀高峰,成功迈过200元的门槛后,更是显得肆无忌惮,接连暴涨,甚至几度开盘即涨停,直至3月25日,盘中股价冲至348元,市盈率高达748.2倍。

而去年1月21日,全通教育头顶“中国教育信息服务第一股”的光环上市,仅过14个月,股价就由最低价24.16元攀至348元的顶峰,暴涨了14.4倍。

然而,好景不长,3月25日,一则“证监会点名批评全通教育操纵股价”的传闻蔓延,虽未得到证实,但短短3小时股价便下跌44元,市值蒸发43亿元。至3月27日,全通教育下跌至255.97元/股,被朗玛信息拉下神坛。

事实上,全通教育的股价在今年元月28日就开始迈出飞天之路,此前是长达四个月的重组停牌。复牌后,连拉三个涨停,一步飞过百元门槛,随后步步高升,期间仅有几次小幅回调,紧接着是火箭般直线上窜。

只不过,股价冲上神坛,而公司业绩却毫不起眼。

最新数据显示,全通教育去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仅为4487.7万元,同比增长仅为6.87%。

一家证券公司投资顾问表示,如果按照创业板不到9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全通教育的营收至少要到3.28亿元,而全通教育的市盈率高达数百倍,去年营收不到2亿元,确实有点对不起如此高的股价。

对于全通教育股价一飞冲天,公司董秘办武姓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股价上涨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并未操纵股价。

14个月股价暴涨近15倍

全通教育究竟有何魔力创造A股神话?

公开信息显示,偏安于广东中山东区一隅的全通教育原本只是一家小公司,实际控制人陈炽昌占有31.89%股份,其妻林小雅作为公司董事持有3.99%,林同时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中山市优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该公司持有全通教育12.03%股份。公司十大股东中,多数为个人股东,并无显赫身份。股东中唯一亮眼的是持股5.14%的北京中泽嘉盟投资中心,俞敏洪、江南春、吴鹰等知名大佬潜伏其中。

公司官网显示,成立10年,公司定位为立足校园、面向家庭的教育信息服务,专注于K12基础教育领域。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所谓专注于K12基础教育领域,主要就是依附于中国移动的品牌业务“校讯通”,推行家校互动信息服务。武汉市洪山区一中学校长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近几年,很多学校都曾采用“校讯通”。其模式为SP、基础运营商、老师和家长组成四个主体,一般是SP将开发的如家长短信箱、考勤短信、亲情电话、成长帮手等业务植入中国移动的“校讯通”内,老师通过“校讯通”平台推送信息,家长通过短信形式了解学生如作业、考试、安全等情况,同时每月向运营商付费。

有知情者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为了提高老师通过“校讯通”推送信息的积极性,全通教育会给老师一定的“劳务报酬”,一般为手机话费或超市购物卡。其实,这项开支在全通教育招股书中有显示,如2013年上半年实际支付老师的劳务支出为358.07万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通教育超96%营收来自校讯通代表的“家校互动信息服务”,运营商贡献的收入超八成,高度依赖可见一斑。地域上,全通教育业务主要依赖于广东,占比超一半,其次是浙江和福建,大部分省份尚未涉及。

然而,近年来,微信等低成本社交工具已基本具备家校互动功能,这对全通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更要命的是,诸如深圳等不少地方出台规定,严禁向学生家长收取类似费用。

其实,早在全通教育IPO时,就有声音质疑其核心产品的短命性。去年7月开始,优势渐失的全通教育通过并购走上转型之路,先后全资收购继教网和西安习悦,转型在线教育,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攀附中移动的小公司

“全通教育冲上神坛,靠的就是火热的在线教育概念。”湖北一大型证券机构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在线教育和“互联网+”概念是A股市场上最火的概念,再加上创业板的次新股、总股本不到一亿股,流通股仅3673.54万股,引发机构争相爆炒,拉高了股价。

其实,全通教育上市以来,一直在通过重组营造概念,目前已汇聚了诸多在线教育标签。如“全课网”、“涉足支付业务”、“教育产业并购基金”等。而每一次并购重组,就是全通教育股价暴涨之时。

不过,更多的研究人士则认为,全通教育的神话不可能演绎下去,其走势严重超出市场预期,爆炒过后必定是价值回归。而纵观历史上的高价股,每一个超过茅台的股王,都在大牛市结束后沉沦。如2007年的中国船舶冲上300元高位,迅速回落至10多元。

国海证券曾发布研报称,教育是个十万亿规模的产业,预计到2017年,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33.9亿,用户规模将达到1.27亿人。但在财经评论员李德林看来,尽管教育产业十分庞大,全通教育布局在线教育步子迈得也很快,但能否转化为公司实实在在的业绩,尚属难料。

此外,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线教育企业超过2000家,六七成是近两年设立的。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上市公司鹏博士、汉得信息、华平股份、佳创视讯、方直科技早已切入在线教育,新南洋、科大讯飞、高乐股份、拓维信息等也纷纷进军。

尚德机构总裁欧蓬曾表示,教育的果子并不好摘。其原因在于,教育产品本身并不是有一个非常极致的产品,能吸引大量客户留存,不像旅游、游戏,除非是真正的刚需。至于K12市场,在他看来,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周期性会很长,最好的战略是潜伏,先免费再收费,绝不要猛攻。

一名从事在线教育的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中小学在线教育中,中小学老师的兴趣较大,但学生及家长并未表现出浓厚兴趣,业务推进有些缓慢,尤其是收益短期内难以实现。如今,面对面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家长更愿意相信面对面教育的效果。该人士认为,全通教育布局在线交易,短期内想实现业绩快速增长,实在太乐观了。

无业绩支撑 或难逃短命魔咒

A股历史上四个阶段

批量出现百元高价股

阶段一

1992年前后,当时有一个百元股摇篮,股票代码以“6006”开头居多,达27只,200、300元的股价并不鲜见,甚至有超过1000元。不过那时每股面值与现在不同,无可比性。

阶段二

沪指从2005年6月触底998.23点后,直到2007年10月创出6124.04点的历史高点。期间,贵州茅台、小商品城、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中金黄金、中信证券等一大堆百元股出现。

阶段三

2009年IPO重启后,“三高”发行泛滥,很多新股发行价本身就比较高,加上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突破百元是“分分钟”的事,如红日药业、东方园林等,上市首日股价就轻松突破了百元大关。海普瑞、汤臣倍健等发行价格超百元大关。

阶段四

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创业板出了如全通教育、朗玛信息、三六五网等超百元大牛股。

2014.1.21

发行价

30.31元/股

2015.1.28

复盘

88.15元/股

2015.3.25

最高

348元/股

2015.3.27

收盘

256元/股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