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网银客户数达9.09亿户
□本报记者 王江泓
互联网金融发展究竟有多迅猛?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网银个人客户数为9.09亿户,手机银行个人客户也达6.68亿户。这么多人借用“鼠标+手机”办理业务,对传统银行冲击可想而知——2014年银行业平均离柜率升到67.88%,也就是说近七成业务未在柜台办理。
离柜率越来越高,是不是意味着银行网点将逐渐被淘汰?业内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很多业务出于风险监管,还是需要客户去柜台面签办理。事实上,截至去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不减反增,总数达到21.71万个。
近七成业务未在柜台办理
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银行正奋起直追,且似乎已取得不错的成绩。
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客户总共有9.09亿户,比去年增加了1.5亿户。
另一方面,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使用手机银行。
曾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以交易灵活、收益较高,冲击着银行的理财业务,而在“鼠标+手机”客户大量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似乎已扳回局面——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款,总募集金额92.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5.89%。
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成果在银行业的不断应用,市民办理各种银行业务的方式也正在改变。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167.95亿笔,比上年增加204.56亿笔,增长21.23%。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7.88%,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透露,以该行一个月的汇款业务为例:通过柜台办理的在1100笔左右,而通过网上办理的有2060笔,占比近七成。
营业网点数量不减反增
离柜率逐渐上升,对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勇斌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说明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不得不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转而拓展金融业务和升级服务,“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崛起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补充,它提供的新兴业务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盲区和禁区,具有积极作用。”
他还表示,离柜率在未来还有上升的可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银行业的互联网电子金融服务将更加普及,银行业离柜率上升趋势将更为凸显。”
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网络银行部产品经理单大维也认为,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互联网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离柜率增长,是不是意味着柜台已经不重要了?银率网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离柜率提升一方面提高了银行办理业务的效率,让市民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客户和银行的联系。未来竞争将更多的关注金融产品,这对银行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银行业务不可能完全脱离柜台网点,很多业务出于风险考虑和监管要求,还是需要客户去柜台面签办理,比如实名制开通账户、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测评、证券开户的第三方存管等,都需要用户亲自去柜台办理。而不少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仍是互联网金融不发达地区,在这一块,传统的银行网点反而优势更大。因此,短期内银行的网点数量有可能不减反增。事实也是如此,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不减反增,新增6800多个,总数达到21.71万个。
吕勇斌建议,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银行应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未来银行业实体网点的创新可考虑的几种模式方向:社区银行、直销银行、咖啡银行等。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