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古城之殊

古城之殊

2015-03-16 07:13:58 来源:

长江商报消息 三大水系漕运之要冲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贺云翱曾主持过泗州城第二阶段的考古勘探,“泗州城城墙的内部是夯土版筑,外部用石灰糯米粘合砖石砌成墙体。城墙呈梯形,最厚处有40米,这样的城墙更像一道堤坝,洪水很难推倒。这是古人的抗洪设计。” 据当地村民回忆,多年前挖池塘时,遇到这样的城墙得用炸药才能摧毁。在水下浸泡300多年,墙体还依然结实不松散,实属惊人。

泗州城的建造采取的是在城墙外修筑月城(也称瓮城)的方法,月牙形的月城如半个环形扣在城门外。月城东西最大径118米,南北进深56.6米,月城墙体宽约6米。

当洪水袭来时,先把最外围的月门封上作为缓冲。即便洪水漫到城墙外,泗州城仍然像铜墙铁壁的方舟稳稳停在洪水之中,而城内仍可以较好地维持正常生活。每座城门的下面皆设水关,西门水关名“金刚渡”,北门水关名“铁窗棂”,南面香花门水关与北门水关南北相对,平时联通过往舟楫出入。洪水袭城时人们要出城,只需要登上月城城墙,然后乘船就可离开。

可就是这样一个严丝合缝的铁桶城池,在洪水中如同方舟一样,为什么最终还会被一场大水给攻破了呢?这一切还得从泗州城的灾难和与水的关系说起。

庞贝是完整的,泗州却是断壁残垣

在媒体报道中,泗州城被称为“东方庞贝”,提及此,贺云翱严肃地对记者表示:“当年把泗州城当作东方庞贝,并不是考古人员说的,这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二者受灾的方式不一样,庞贝是被火山灰掩埋,而泗州则是被洪水淹没。此程度上看,庞贝城更是瞬间的,火山爆发很突然,市民毫无准备,来不及逃走,这就导致当时城内的一些人,直接被火山灰掩埋。有的人抱着孩子,有的还在走路、有的正围坐吃饭,他们的尸体却永久地凝固在那个地方。与泗州相比,庞贝更是一场天灾,而泗州或多或少还有人祸的原因。

历史上,泗州城的水患不断发生。人们对此应该早有准备,在被吞没之前,很多人家就已撤离,贵重物品、生活物品等也被带走。在泗州城考古的过程中基本上看不到人们瞬间遇难的凝固现场,这也就造成了在考古遗迹上的不同。

庞贝城是公元79年遇难被埋,尚属罗马文化辉煌的时候,泗州城是17世纪晚期被淹,已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期。古代罗马的建筑材质多是坚固的石材,而泗州城内的建筑主体是土木构造,在被水淹没以后,木头会腐烂,砖土会疏松,木结构还会随水漂荡。“泗州城遗址上基本看不到完整的木头柱子或者是梁架。”贺云翱解释说,庞贝在被发掘出来时保存的非常完整,就如同一个完整的古罗马文明被穿越搬回到现在。而泗州城则是断壁残垣。

漕运中心,联系汴、淮、长江、大运河航运

现在的泗州城遗址距离洪泽湖湖区11公里远,但是在几十年前,泗州城还被淹没在洪泽湖的湖水下。很难说清洪泽湖的水域面积到底有多大,因为它属于过水性湖泊,水域面积随水位波动较大。这个庞大的淡水湖的出现却要归功于人工筑堤。泗州城在明清时曾一度是洪泽湖地区的中心城市,洪泽湖的出现与泗州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如今,人们亲手筑堤修建的洪泽湖还烟波浩渺,而曾经的家园泗州城却已深埋湖底了。说起洪泽湖的恩怨,还得把眼光投向往东滚滚而来的淮河。

“淮河现在已经属于长江的支流了,但在古代,淮河与长江的关系却没有这么近。淮河与长江发生关系得追溯到大运河的开发。”贺云翱向记者解释。运河通过人力开凿,把淮河连接到了长江水系上。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吴国将要攻打齐国,想在北方称霸中国,就征发大量劳动力开凿了邗沟,这便是大运河的起源。运河的起源点在广陵(今扬州),在当时还被叫做邗城,运河一直开挖到了淮安的末口。这是中国见于正式历史记载的第一条运河,也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通过人工的努力让两大自然水系连通到了一起。自此洋洋淮河水,汇入长江。到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得淮河与长江的关系更为密切。

2500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人工运河,不断地推动文化交流,淮河流域的文明逐渐纳入到长江流域里面。等到了隋朝开发大运河之后,淮河作为水上运输要道的地位就不断提升,而到了宋代泗州城的地位更是到了顶峰。繁忙兴盛的漕运把淮河、长江和大运河沿线的城市连成了一片。

贺云翱分析说,“其中在淮河运道上有三座城市非常重要,分别是淮安、泗州和汴州(开封)。当时如果要从长江边的扬州到首都开封去,可以坐船从扬州到达淮安,之后,就得顺着淮河向西边走。泗州就在淮安的西边,抵达泗州城后便又拐入到汴河,从汴河就可以直达开封,开封过后就是古都洛阳。”

而时间更早,在唐朝时人们就可以从洛阳通过发达的航运水系直达江苏境内,所以在古诗上才有千古名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开封曾分别做过唐、宋两朝的首都,由首都向南,泗州成了河道上最重要的城市。泗州城把汴河、淮河、长江、大运河四条水系航运联系到了一起。

但是朝代更替,物换星移,漕运的重心也跟着转移,到了明清时代泗州城的地位就开始下降。从明朝开始大运河漕运的中心方向就不再经过泗州城了,而是从淮安向北走,因为首都在北京。与此同时,泗州城的战略地位、交通地位也开始下降。

康熙年间,泗州城就被淹没了,“原来的泗州城大多数都被淹没在洪泽湖下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开始了大面积治理淮河的工程。把洪泽湖的水一部分分流到长江,并且疏浚长江水道,还开挖湖水入海水道。所以,洪泽湖的水面慢慢下降,才使得水落城出”。

为保大明龙脉,治淮首保祖陵

“治理淮河的工程,明清两代的朝廷都非常重视。淮河跟黄河、长江这三者的关系,是朝野上下的重要话题。黄河夺淮,成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贺云翱解释,明代以后,黄河的水在开封河段以下,就不再走自己的河道,而是通过汴河侵入到淮河的水道,江苏的徐州、宿迁、淮安变成了黄河经过的地区。

由于上游大面积的人工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着巨大的泥沙,到下游时地势低平,水流变缓,泥沙沉淀淤积十分严重。河堤随着水位提升越筑越高,黄河到开封河段就成为了悬河。黄河因溃堤和改变流向而带来的灾难自宋朝以后不断发生。“当时深受其害的是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焦裕禄治理黄河故道,就是治理黄河夺淮后留下的大量盐碱地。”黄河夺淮以后,被称为“水漫泗州”的大水有十余次。

泥沙开始在淮河下游淤积,河道慢慢提升,使得黄河水在淮河也走不掉了,因此就在原有的低洼和小湖泊处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即洪泽湖。所以说,洪泽湖实际上是水位升高后人工筑堤把水围在里面而形成的人工湖。

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祖父母的墓在盱眙,如何把洪水挡在祖坟外面,拼命保住朱明王朝的龙脉,成为了明代朝廷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史料记载,明朝时,国家的治淮方略是首保祖陵、次保漕运、再虑民生。因而,泗州城虽经多次大水,都没能伤及根本。永乐之后,为保漕运,进一步贯彻“蓄清刷黄济运”方针,泗州城则长期处于洪泽湖正常水位之下。常常是水奋势激,波凌冒堤,水跟人展开了持久的较量,而泗州城在这持久的消耗和厄运连连的颓势下已是精疲力竭,门庭冷落。

泗州城的背后牵涉到黄河、淮河、大运河、长江,一个庞大的江河体系,而泗州城始终作为体系中的一个点存在,与庞大的中央王朝同呼吸共命运,可谓衰荣相依。“泗州城的生死存亡又关联到这三大水系生态变化的命运,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的关系,在泗州城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贺云翱说。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谐就能使城市的繁荣,而关系的恶化则导致城市的衰落。从这一角度看,泗州城考古的意义极具现世价值。人地关系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城市中生活的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泗州城作为灾难之城,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警示的案例。”

泗州城的生死存亡又关联到这三大水系生态变化的命运,中国人认为的天人合一的关系,在泗州城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贺云翱

明泗州城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