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甩沙钢股份55%股份,沙钢集团套现46亿,大撤退还是“卖血”求生
□本报记者 沈佑荣
羊年首个交易日,深耕中国最大民营钢企沙钢集团50余年的“钢铁沙皇”沈文荣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
2月25日,沙钢股份(002075.SZ)发布公告称,沙钢集团向9名自然人转让沙钢股份55.12%股权,由此获得近46亿收益。交易完成后,沙钢集团持股比降至19.88%,9名自然人股东之间以及与沙钢集团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
然而,令人称奇的是,沙钢集团出让超过一半的股权依然保持控股股东地位,而9名自然人豪掷46亿竟异口同声声称“不谋求控股权”。此外,好像事先已友好地约定好,9名自然人股权分配比例相差不大,维持在5%—7%左右,而转让价格也均为5.29元/股。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他们如此和谐,给了市场无限猜疑空间。
不过,目前看来,无论是沙钢集团还是9名自然人,均实现了双赢。沙钢集团经过减持后赚了超30亿元。而近段时间,沙钢股份在二级市场上表现凶猛,以转让价5.29元/股为准,累计涨幅已高达91%,9名自然人账上浮盈42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9名自然人均非普通人,至少有5人与资本市场有关联,他们不是上市公司高管就是曾经的前十大股东之一。而多家上市公司均称与沙钢股份股权转让行为无关联,是其个人行为。
有研究人士分析,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尚难判断沙钢股份此次股权转让的真正意图,如果排除变相操作股价的可能性,那么,沙钢集团通过股权逐步转让实现卖壳的可能性较大。而9名自然人步调一致地买入,不谋求点什么也难以令人置信,只不过,谁将是真正的接盘者还难以断言。
9人豪掷46亿浮盈42亿
春节过后刚上班,停牌近一个月的中国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集团就在资本市场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激起市场惊叹无数。
2月25日,沙钢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其持有公司股份8.6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55.12%,转让价均为每股5.29元,公司停牌前报收6.35元。此次交易,沙钢集团套现45.96亿元,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沙钢股份净资产规模仅为24亿。交易前,沙钢集团持有沙钢股份75%股权,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为实际控制人。
根据公告,沙钢股份转让给了9个自然人,分别为李非文、刘振光、黄李厚、李强 、王继满、朱峥、刘本忠、燕卫民、金洁,受让股份占比分别为7.17%、6.98%、6.66%、6.34%、6.34%、6.34%、5.13%、5.08%、5.08%。
>
沙钢集团还称,不排除未来半年内继续减持沙钢股份的可能性,但在此期间不会因减持导致控股权变更。9名接盘者声称获取沙钢股份股权不存在委托他人行使、信托安排和股份代持情形,不代表其他方利益,不谋求与其他受让股份的自然人一致行动,并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且不排除在未来一年内继续增持的可能性。
大股东出让过半股权仍未失控股权,9名接盘者豪掷46亿元且步调一致地不谋求上位,这一奇异的资本市场新玩法不禁让人心生疑虑,难道真如接盘者所言“看好沙钢股份的未来前景”?
不过,仅从数字上看,显然是一个双赢交易。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发现,2008年,沙钢集团以1.78元/股拿下*ST张铜(沙钢股份前身)11.8亿股,到以5.29元/股转让,沙钢集团纯赚30.5亿元,是一个划得来的交易。沙钢股份复牌后,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最高摸至10.52元,以3月5日收盘价计算,短短7个交易日,9名接盘者账上浮盈高达42亿元,可谓是盆满钵满。
有着“钢铁沙皇”之称的沈文荣已深耕沙钢集团50余年,从借壳上市到大手笔甩卖,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市场上猜测颇多。
业内人士认为,从表面看,转让过半股权,沈文荣给人一种“老子不玩了”印象。但其将沙钢股份的这笔股权分散卖给了9名自然人,各家股权安排也相差不大,显然是一场事先安排好了的游戏。而为了此事,沙钢股份耗时不到一个月,难免不令人浮想联翩。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沈文荣大撤退、卖血求生、炒作股价等诸多猜疑。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沙钢股份并不能代表沙钢集团,只是其资本运作的一个平台。
数据显示,沙钢集团目前总资产约1700亿元,去年营收2485.36亿元,相当于沙钢股份的24倍。
基于此,有证券机构人士认为,沈文荣拿出的是手里不到钢铁资产一半的股权融资46亿元,从这个角度看,沙钢股份的股权转让不能做出过多意味深长的解读,理解为套现操作较为恰当。
不过,沙钢集团的融资之路仍存猜想。如果沈文荣无意退出,为何要转让多数股权而失去绝对控股之位?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沙钢集团早年谋求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沙钢集团旗下张家港东方制气有限公司计划实现部分资产上市,被有关部门否决。2007年,沙钢计划洽购辽宁省上市公司凌源钢铁股份公司借壳上市,却被国企鞍钢取得。直到2008年才寻到临近退市的*ST张铜,得以遂愿。
针对沙钢集团的此轮股权转让举动,更多市场人士解读为,面对钢铁行业的长期低迷,沈文荣还在等待,至少目前不愿意放弃沙钢股份的控股股东之位,而民营钢企的巨大危机,迫使他不得不做出转让股权的无奈之举。
“钢铁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沙钢集团要是早几年上市还能有较好表现,甚至是整体上市,但现在可能性极小。”业内人士称,沙钢年初就进行减持,反映钢铁行业惨淡延续及民营钢企所经受的煎熬。
事实上,沙钢股份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也不理想。2011年,沙钢股份净利润2.62亿元,2012年至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270万元、2824万元、3556万元。
对于下一步如何处置沙钢股份,沙钢集团相关人士回答长江商报记者时称“不清楚”。截至目前,外界也未从封闭的沙钢集团内部打听到任何消息。
一位研究沙钢集团的人士表示,从75%减至19.88%,沙钢集团在股份减持上进行了一个巧妙设置,因为如果沙钢一次性将股权转让给下家,中间涉及到很多复杂程序及手续,而沙钢采取这一进可攻退可守的设置,既大幅减持了股份,还保留了沙钢集团第一大股东名义上的位置,为未来平稳让出股权设置了缓冲期,方便日后转型或转让。
大撤退还是“卖血”求生 “钢铁沙皇”意欲何为
9名新股东中或现接盘者
“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难以判断沙钢集团转让的真实意图。”天风证券投资顾问王晟彪认为,如排除变相炒作的可能,沙钢集团通过转让股权逐步卖壳的可能性较大。那么,9名新股东中,可能就有未来真正的接盘者。
沙钢股份发布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9位新股东分布在深圳、佛山、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年龄从33岁至72岁不等。受让1.1亿股的刘振光是主营船舶发动机燃料的龙宇燃油实控人之一,其直接或间接持有龙宇燃油67.01%股份。
至于另外的8人,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至少有4人与资本市场有关联,不是上市公司高管就是股东,且所处公司多为钢铁行业的上下游企业。
其中受让股份最多的李非文,与上市公司鑫科材料现任董事“李非文”非常吻合,同样出生于1972年。鑫科材料的“李非文”曾任深圳市旭哺投资金融证券部经理,现任飞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鑫科材料董事。李还是飞尚集团的“二当家”。
新股东金洁与中鸿股份现任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姓名相同,出生年月也相同。黄李厚曾是上市公司双星新材第十大股东。燕卫民的身份与港股洪桥集团的一名非执行董事、海天天线执行董事相吻合,燕卫民在矿产品贸易方面拥有20年的丰富经验,还曾与A股公司金叶珠宝有过交集。金叶珠宝拟在上海投资设立金叶珠宝(上海)金属贸易公司,燕卫民手中的上海鹰悦实业公司出资占比39%。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致电鑫科材料,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确有一名董事李非文,但不清楚受让沙钢股份的李非文是否就是该公司董事,如果是他,也只能是其个人行为,并不是公司行为。从公司层面而言,公司没有讨论过与沙钢合作事宜。
而龙宇燃料相关人士证实,刘振光接盘沙钢股份纯粹属于个人投资,与公司无关。中弘股份证券部人员则让记者直接联系金洁本人询问,称金洁的行为与公司没什么关系,公司目前也没有与沙钢合作的诉求。
尽管多家上市公司否认近期与沙钢有合作诉求,且9名新股东声明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但市场上仍不乏质疑之声,毕竟耗费46亿元不谋求点什么令人匪夷所思。
有机构人士也心生疑虑,他断言9名新股东之间或存在代持或信托安排等情形,只是事先与沙钢集团协商好了,一旦将来沙钢让出大股东之位,一致行动人就会显露。
长江商报记者还注意到,倾向于投资实业的飞尚系有上市意向,且一直在筹备江西萍钢上市,实现其钢铁产业的资本平台。如果沙钢股份新股东李非文就是飞尚系的“二当家”的李非文,那么,最终接盘者可能性最大的或许就是飞尚系。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