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小微金融新政再拿融资难开刀

小微金融新政再拿融资难开刀

2015-03-16 01:13: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银监会发布指导意见,6年来首次调整小微金融工作考核指标

□本报记者 沈佑荣

实行了6年的小微信贷工作考核指标,首次发生变革。

3月6日,银监会发布指导意见,将小微金融工作考核指标由以往单纯侧重增速和增量的“两个不低于”调整为“三个不低于”,从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维度予以考查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情况。

多家银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小微金融新政更科学,一定程度上能纾解信贷郁结,但从银行自身经营层面看,压力依然很大。更有金融学者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此基础上,还需打破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路径依赖,积极发展完善资本市场,让小微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才是根本之路。

不良率考核容忍度提高

张先生是武汉某银行信贷员,5年前开始从事银行信贷,负责联系某一区域中小微企业。他的感触是,前些年,信贷资源充足,银行有发放贷款要求,企业对贷款需求也很旺盛,因此他每年的放贷任务都能完成,年薪最高拿到42万元。

“那些年,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与企业老板一起吃吃喝喝,从中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权衡贷款额度。”张先生说,后来,多家银行纷纷加入进来,竞争日趋激烈。尽管如此,因企业效益普遍过得去,银行信贷员之间大多相互协商放贷,尽量做到额度平衡,加上一些企业有自己钟情的银行,每年的任务也都能完成。

好日子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一去不复返。张先生说,信贷额度收紧,风险管控趋严,而部分企业效益也不好,一旦贷款不能按时收回,或者成了呆账坏账,银行就要层层追责,而作为信贷员,要承担主要责任。去年4月,他给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放出的200万元贷款成了坏账,不仅一年的绩效奖金被扣掉,还被罚款20万元,部门经理也因此受到牵连。

张先生用胆颤心惊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放贷任务要完成,风险不能有,神经时刻绷紧,每笔贷款都要反复审核,多方调查。张先生说,如果申贷企业有一点点不具备条件,就拒绝放款。其他的银行也差不多同样拒绝放贷,使得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止步不前,甚至因资金链断裂破产。他和很多信贷员陷入贷与不贷的两难境地,而这种信贷郁结,只是中国小微金融局面的一个缩影。

3月6日,银监会下发《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沿用了6年的小微金融政策“动手术”。新政由“两个不低于”增至“三个不低于”,即在有效提高贷款增量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调整主要是配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提高质量,在整个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客户的覆盖面和申贷率。

小微金融新政还对信贷计划、尽职免责、内部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最显著的是对不良率考核的容忍度提高了。银监会对小微企业业务设立专门考核指标,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项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以内(含)的,不作为内部对小微企业业务主办部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小微金融新政更科学,能够纾解信贷郁结,较好地解放银行信贷部门的顾虑。

银行调整小微金融结构

银监会出台的小微金融新政,更多的金融学者将其解读为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且为金融企业下达了“申贷率”这一硬指标,这对银行来说,是一种考验。

据了解,目前,全国小微企业约5000万户,而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仅有1000万户左右。

多家小微企业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大部分银行均要求资产抵押,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而目前,做信用贷款的也仅为少数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大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三线城市、县级等区域仍未覆盖,这些区域的小微企业要获得银行资金,只有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由于自身原因,能获得贷款的几率非常低。

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真正有实力的客户并不缺少资金,即便申请贷款也是用作短暂的过桥资金。而需要不断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客户,其经营状况大多不太好,甚至会有一些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的企业,试图靠银行资金再赌最后一把,这样的企业风险很大。银行也是商业机构,一旦贷给风险较大企业,坏账风险无形增大,带给银行的就是风险。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上述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对于这样的企业,银行为保自身安全,大多选择抽贷。他称,现在放贷已经理性了,时刻要考虑能否安全收回贷款,早已没有过去的那种狂热了。“企业违约、银行受损,这一现实问题不解决,银行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收缩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该人士说。

一边是国家要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一边是自身担心贷款收不回,不少银行都在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多家银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去年以来,各家银行都在陆续调整小微金融结构,并开展与财政、保险等方面合作的方式,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并下调小微金融单笔贷款额度。

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3年下半年,该行开始调整结构,单户单笔贷款余额由300万元开始下调,现在做得最多的是单户单笔贷款余额在100万元以内。在该人士看来,小微企业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

打破路径依赖或能治本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以来,央行先后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其中还使出过定向的招数,每一次都有小微企业、三农的身影。而这些举措,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70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3.85%,较年初增加3.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31亿元,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2个百分点。

不过,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看来,小微企业因自身局限,从银行获得贷款几率低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他判断,在利率市场化即将全面到来之际,利差收窄,银行将更为重视对贷款风险的考量,谨慎对小微企业放贷。

冀志斌认为,打破小微企业融资对金融机构的路径依赖,或许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按照冀志斌的观点,小微企业不能过分依赖银行,那么,小微企业应该从哪里获得发展的资金呢?冀志斌说,政府应该大力主导繁荣资本市场,大力提倡天使基金、风投、创投等投资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发展。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也要做好长远规划,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规范,从而获得资本的青睐。

事实上,我国早已在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繁荣,努力让企业直接从市场融资。在很多地方,以政府及相关组织为主导推出了各类基金、计划,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而在部分高校也推出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创业。此外,风投、天使基金也已逐渐介入,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开始显现。

不过,不少学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如今中国正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小微企业将会雨后春笋般涌现,融资需求会非常旺,应该尽可能出台多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政策,配之相应的财政政策、商业保护政策。

opinion

政府应该大力主导繁荣资本市场,大力提倡天使基金、风投、创投等投资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发展。而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也要做好长远规划,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规范,从而获得资本的青睐。

——冀志斌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